智慧家庭系统交互设计方法创新探索
2012-11-16马静妍叶根军熊传鹏
马静妍 叶根军 熊传鹏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在IDC(Internet Data Center)的定义里,“数字家庭是指将各种家庭通信产品、计算机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按照各类家庭数字化需求,形成家庭网络,通过外部网络接入与社会全方位的信息交互,组成家庭信息、娱乐、控制服务和信息功能系统。
1 背景
1.1 历史教训,前车之鉴
过去,许多人把数字家庭简单理解为就是替换客厅电视,但是前景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1978年,美国赖特-里德报业集团投资5000美元,设计开发了家庭有限图文信息项目:“视特灵”。该项目由贝尔实验室设计开发,使用家庭电视交互提供图文综合新闻、本地新闻、社会活动、参考信息等,经过三年的运作,在一片“叫好”声中,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对于这第一个尝试的项目而言,它并不算完整的数字家庭的诠释,并且单纯就数字电视而言,它没有针对用户群的特色需求提供内容,依然是传统的一对多、单向的传播方式,没有交流与互动。在设计上,它没有便捷的交互方式,而是采用电脑多级菜单式的内容选择方式,就像一个不断深入下去的鼠洞,让用户感到不方便、迷茫。
1999年,微软投资数十亿美元全球力推“维纳斯计划”,拉开进军客厅的序幕,随后偃旗息鼓。其后数年,虽有PC厂商也尝试娱乐中心PC,均无建树。
1.2 现状与支持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的电子产品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给我们生活起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尤其是随着网络系统的普及和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智慧。计算机的高科技与感应芯片技术的完美结合,应用于家庭内部设备控制和感应,从而再次激起了我们对家庭智能化的梦想。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住宅电子化(HE,,Home,Electronics)出现。80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设备各自独立的功能综合为一体后,形成了住宅自动化概念(HA,,Home,Automation)。80年代末,由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与管理的商用系统,这在美国称为Smart,Home,也就是现在智能家居的原型。
在中国,智慧家庭在政府政策、技术支撑和市场推动几个合力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发展。首先,国家进行数字化城市发展是大的前提,由政府引导城市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行动纲要,加速三网融合的步伐;,在技术方面,物联网、云计算提供了支撑条件;在市场上,用户对智能生活的需求和多个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促成了智慧家庭在中国的发展基础。
1.3 目标与意义
在智慧家庭概念提出的早期,尝试者们大多是技术领域的领先者,他们开发的产品与服务仅仅是对技术的追求,而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结合实际的应用和用户体验。在长虹2011智慧家庭项目里,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一套基于长虹家电产品体系的信息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交互体系,洞察未来人居环境和用户需求,实现具有标志性的用户体验和良好软、硬件功能的可扩展性。
2 ,用户研究与数据分析
2.1 ,流程与方法
要做到以人为本,了解用户的需求与生活状态是第一步,用户研究的步骤必不可少。首先,了解用户。我们将研究地点设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按照基本家庭结构划分研究对象,一共采访了四个典型类别的家庭:二口之家、三口之家、三口之家与父母同住、空巢中老年家庭。方法为一对一的入户访问。访问采取了PPF(PAST-PRESENT-FUTURE)模型,结合事前家庭作业挖掘了用户对娱乐、通讯、控制、安全、健康、教育等6大长虹重点关注领域的信息,以及他们对未来智能生活的展望。
在对用户的整体了解基础上,根据用户研究的数据产生洞察、进而深入理解用户需求。之后,在以内容为主体,以相似度为原则进行洞察聚类,再进一步形成洞察簇群组。
2.2 关键洞察
从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家庭处理家庭事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1)起点是家庭成员在过去的生活体验所形成的生活体验和认知;
(2)过程是家庭成员对具体家庭事务(包括但不限于长虹聚焦的6大领域)的处理;
(3)终点是家庭成员从中得到的体验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在这个调研中,我们挖掘到用户对智慧家庭的最基本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的处理家庭事务、实现更便捷舒适的生活。由于现有技术及服务内容的不成熟,他们并没有像我们预想中需要更丰富的内容,或是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3 机会挖掘与创新
2006 年,携微软、Intel、AMD、思科、绝大多数PC和家电厂商、甚至盛大这样的网络公司,客厅娱乐中心计划再次走上前台,烧钱无数,轰轰烈烈的宣传和新产品造势,再次渐渐走入无声无息。2010年,在手机和互联网大获成功的苹果和谷歌各自推出Apple,TV 和Google,TV,也远没有获得预期中的市场热烈反应。
从之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纯以电视屏幕的应用作为智慧家庭业务的突破口是行不通的。或者他们就想创造一款独立的智能电视,没有配合其他终端、以传统的互动方式连接网络扩大内容供给,也依然没有市场。
3.1 新方法
是真的以电视屏幕作为智慧家庭的突破口没有市场吗?我认为不是这样。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满足当前广大用户最基本的需求。智慧家庭应以“智能终端互联”为基础,充分发挥各种终端的优势,实现各终端特色内容的分享、互动。
图3 智慧家庭设计设备关系
图4 智慧家庭电视信息架构
图5 智慧家庭模式分析环
图6 部分智能模式故事版
智慧家庭系统并不是简单的控制集合,我们的核心设计思想是致力于设计先用户所想之想,提供先用户所需之需。
根据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将智慧家庭系统的信息架构分成以下三个方面:
(1)主动类:信息的产生由用户(控制端)发起,加工由用户根据习惯和体验主动参与。
(2)被动类:无需用户操作,系统自动生产,内容无法根据用户的意图改变。
(3)推送类:产生由第三方触发,加工由用户参与,获取是双方的。
根据以上三种定义,我们将电视机涉及的所有功能点进行整合归类。在主动方面,我们主要的功能点有:电视的基础设置调节,查看信息、视频发起等。在被动方面,如小区产生的物业信息、水电费缴费信息、监控画面等。在推送方面,系统将推送跟用户相关的信息提示或根据个人喜好来推送功能应用、环境的自动调节等等,例如:其它用户的邀请信息,好友推送信息,热门应用推送信息。
3.2 创新框架
在前期用户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在数据中找出围绕用户生活的三个关键界定--时间、场景、事件(任务),结合全新的信息分类方式,创造出智慧家庭设计创新的理论框架,并衍生出智慧家庭的一个新功能:使用情景模式。
随着各家电的智能化发展,集中性和便捷性的控制成为我们要为用户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物联网和感应器等技术,根据用户在不同时间段,所处的场景和相关联的事件(或任务),自动完成或自动推送与之习惯符合的信息内容或控制调整。
例如:在你离开家时,选择离家模式。家中的各种防盗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将自动开启,一旦有紧急情况,系统自动通知主人,或向物业管理中心报警。在回家的路上可以通过手机提前打开空调,设定好家中的温度。或者通过pad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查看冰箱的食物储存情况。还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消息中心,及时获取跟家庭有关的信息,如水电费的缴纳信息,停水停电信息,维修信息,设备故障信息,小区活动信息,好友邀请信息等等。当你选中睡眠模式时,卧室的光线会自动变暗,定时关闭,窗帘缓缓拉上,温度自动调节到适宜档,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氛围,帮助你迅速入睡。
以电视为核心的控制终端,连接手机、电脑、pad、冰箱、空调等家用设备,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的实现对家庭设备的控制。通过智能终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和控制家用电器的使用状态并一键完成家务的处理。系统会根据用户当前所处的情境自动将用户可能需要的功能,按照重要性贴心奉上。从而实现智慧家庭为用户提供智慧的系统解决方案。
3.3 验证
在有了初步设想后,我们先后对20名用户进行了纸面原型测试、低保真测试和高保真测试,所有测试用户都认可此模式的划分,并且在我们拟定的模式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提出了新的模式组合。对于新信息分类方式的测试,用户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均能接受,并表示对他们生活效率的提高有显著帮助。
总结
现如今,家庭自动化、智能家居、网络家居、数字家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不仅对家居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家电设备控制的灵活性以及对外部信息的互通互联,获取信息的方便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在背景资料研究和用户调研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全新的信息分类方式和新的智慧家庭系统模式功能,这是对智慧家庭系统功能设计方法的一次新探索。同时,由于时间和精力关系,这个探索仍然有许多待以改进和深入的地方。如,面对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个性与共性的服务形式等问题。在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探索。
[1]物联网智慧家庭研讨会报告2011.
[2]“智能家居”——百度百科.
[3]黄则佳.“智慧家庭生活趋势”——TDC研究发展组.
[4]本然公司交流合作报告.
[5]“智能家居的定义被物联网改变”——中国智能家居网,2011-07-18.
[6]智慧家庭专利申请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