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2012-11-15宗长荣
宗长荣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盐城分局,江苏盐城224000)
1 概况
建湖县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中西部,隶属黄、淮冲积平原,位于里下河腹部地区。境内地势低平,沟河纵横交错,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三大洼地之一。地面高程在0.8~3.0 m(废黄河口基面)之间,平均高程1.6m;县境西部有湖荡滩地15.1 km2。全县总面积1 154.22 km2,其中水域面积256.26 km2。在江苏省水资源分区中,建湖县属于里下河三级区范围,县境内以通榆河为界分属于东、西两个水资源四级区,东部沿海垦区面积99.9 km2,西部里下河腹部区面积1 054.32 km2。
建湖县下辖15个镇和1个开发区,226个街(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80.57万人,耕地面积5.95万hm2,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9亿元。
2 建湖县水资源概况
2.1 降水与蒸发
2.1.1 降水量
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建湖县境内及其周边布设有多处雨量站点,多年来积累大量降水量系列资料,通过选用长系列代表站采用泰森多边形面积加权法对建湖县面上降水量分区计算,资料系列统一取用1956—2011年(系列长度不足的站通过相邻长系列站相关分析插补延长)。经统计计算分析,建湖县主要降水特征如下:
建湖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87.9 mm。其中里下河腹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86.3 mm,斗北区为1 005.4 mm。
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 595.8 mm,发生在1991年;最小年降水量512.8 mm,发生在1978年。极值比为3.1。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5—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7.2 mm,占全年降水量71.6%。最大多年平均月降水量225.0 mm,发生在7月份,占全年达22.8%;最小多年平均月降水量18.8 mm,发生在12月份,仅占全年1.9%。
2.1.2 蒸发量
蒸发是降水转为径流的损失项之一,也是水量平衡计算中的三要素之一。区域总蒸发量包括水面蒸发、土壤和植物蒸散发的总和。选取长系列蒸发站1980—2011年资料,统一采用或折算成E601型蒸发器观测资料进行建湖县陆面蒸发量的分析计算。经分析,建湖县主要蒸发量特征如下:
建湖县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44.1 mm。
蒸发量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汛期。多年平均汛期(5—9月)蒸发量为502.0 mm,占全年59.5%。最大多年平均月蒸发量106.1 mm,发生在8月份;最小多年平均月蒸发量24.8 mm,发生在1月份。
蒸发量年际变化较降水量小。最大年蒸发量945.4 mm(1994年),最小年蒸发量766.8 mm(1993年),极值比为1.23。
2.1.3 干旱指数
干旱指数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用于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旱或湿润程度。建湖县干旱指数在0.49~1.49,多年平均干旱指数0.93,偏于湿润。
2.2 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建湖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260.8 mm,年地表水资源量3.011亿m3。其中,里下河腹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739亿m3,斗北区为0.2721亿m3。建湖县平均径流系数0.26,其中斗北区略大些,为0.27,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统计见表1。
表1 建湖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
由于降水的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均很大,导致径流的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亦较大。与降水相比,径流年内变化更加集中,年际变化极差较大。
从年内变化来看,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多年平均汛期径流量2.969亿m3,占全年98.6%。多年平均最大月径流量1.322亿m3,发生在7月,占全年43.9%。12月份径流量最小,近似为0。多年平均径流量月分配见图1。
图1 建湖县多年平均月径流量柱状图
2.3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参与地表水循环且逐年更新的浅层地下水量(赋存于岩土空隙中的饱和重力水),应用公式分别计算降雨入渗、灌溉渗漏、潜水蒸发、地表水体对地下水的渗漏与反补以及开采量等。并通过补给量与排泄量的均衡分析,计算得全县的地下水资源量。
根据《盐城市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报告》(2010.11)计算分析成果,建湖县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1.703亿 m3。
2.4 出入境水量
建湖县入境水量主要为通过河道引入的上游来水量。其西线主要有西塘河和沿射阳湖荡14条河进水口门;南线主要有西盐河一线8条河进水口门;东线主要有西冈河、串场河和通榆河进水口门。
建湖县出境水经东塘河、黄沙港、马泥沟、海河、下丹沟、渔深河、串场河、通榆河等河道10多个口门流入阜宁、射阳县,最终排入黄海。
根据历年水文巡测资料统计,建湖县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9.64亿 m3、出境水量27.66亿 m3。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供水状况
根据2011年《盐城市水资源公报》,建湖县2011年总供水量73 510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72 265万 m3、占总供水量的98.3%;地下水开采量1 245万m3、占总供水量的1.7%。现状年实际供水量统计见表2。
表2 建湖县2011年实际供水量表 万m3
3.2 用水状况
建湖县2011年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属平水偏枯年型,全县共用水量73 510万 m3。在各类用水中,农业用水(包括林、渔、畜用水)66 170万m3、占总用水量的85%,工业用水3 830万 m3、占总用水量的5.2%,生活(含建筑及第三产业)用水量3 330万m3、占总用水量的4.5%,生态环境用水量180万 m3、占总用水量的0.3%,用水结构见图2。
图2 建湖县2011年用水结构比例图
3.3 耗水状况
用水消耗量是指供水水源在输水、用水过程中,经生活饮用(含牲畜)、产品消耗、蒸腾蒸发、土壤吸收等基本不能回归河网的水量。经典型调查和相关排水设计标准分析测算,2011年全县耗水总量为58 240万 m3、平均耗水率为60.6%,各用户消耗情况见表3。
表3 建湖县生活与工业用水消耗量表
表4 建湖县农业用水消耗量表
4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4.1 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建湖县地处里下河腹部洼地,枯水年来水甚少、丰水年水多成灾;县域范围耕地面积(尤其是水稻田)占总面积的比例高、农业用水量大,在农用水高峰期如遇干旱少雨,最容易发生用水阶段性短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呈逐步上升趋势,故建湖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显突出。
4.2 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不高
建湖县城镇供水网漏失率平均超过20%、远高于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标准,人们身处水乡、节水意识不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也低于盐城市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已经由2005年的0.67提高为2011年的0.71,但由于农业用水量十分巨大,可挖掘的节水潜力仍然不少。
4.3 水污染逐趋恶化
工业经济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致使大量的废污水排放入河,加之农业污染物随雨洪流入河渠和境外污水的侵入,县域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根据2011年建湖县水质综合评价,全县汛期劣于Ⅲ类水质断面39个、占全部监测断面的70.9%;控制河长占总控制河长的69.8%,未来随着排污量的增长,水污染形势逐趋恶化,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4.4 地下水过量开采
建湖县深层地下水开采层主要集中在第Ⅱ、Ⅲ、Ⅳ承压层。其中第Ⅲ承压层在该县的北部和南部局部区域形成降落漏斗,且有扩大的趋势。第Ⅲ承压2011年漏斗区面积为148 km2,其中境内最大埋深上冈农校井2011年平均地下水埋深已达31.38m。因此应严格审批新凿深井,封存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作为应急备用水源,防止水源枯竭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5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坚持“全面节流,适当开源、加强保护、强化管理”的方向,创造长期稳定的供水条件,保护好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1 推行节水措施
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推行各种节水工程措施和政策措施。农业生产要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加速灌区配套设施(防渗渠、管道等)建设、推广灌溉技术技术)浅灌、润灌、微灌等)降低农田耗水率;工业生产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改革生产工艺,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建立节水和浪费水源的奖惩制度。
5.2 开辟利用非传统水源
开辟外来水源,包括挖掘已建工程的潜力;抓紧编制河道综合整治方案、提高河网调蓄和清污功能,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限制深层地下水的开采。积极实施污水处理回用、中水回用和集雨、蓄水工程,开辟非传统水源利用途径。
5.3 整治河道,提高引水能力
具体措施为:①扩大河道标准和河槽深度及比降,增大调蓄能力;②扩大进水口门的断面标准,提高引水能力;③拓浚外排河道,改变排水不畅的现状。
下游河道拓浚畅通后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引水速度,既增加了建湖县的外来水源,又能改善水质恶化的状况。
5.4 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污力度
要以省政府颁布实施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作为确定水域水质目标管理的依据,水功能区划也是指导全县生产力布局的依据。抓紧制定规划水平年限制排污意见,同时要加大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提高工业污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推广高效低毒的快速分解的农药,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将面源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尽快遏制水污染,修复水环境。
5.5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水权管理、规范各项涉水的开发利用活动,根据《水法》、《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抓紧制定供水、用水、节水、水资源保护的实施条例,依法管水、治水、保护水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6 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实现科学管理
水资源管理涵盖了水利、社会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等多个信息,实现水资源动态科学管理。不仅需要通过数据库完成统计报表、数据查询等工作,而且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库与图形结合的管理目标,将瞬息变化的动态数据进行融合,为水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提供宏观和微观管理的决策支撑。
[1]盐城市水利局.2011年盐城市水资源公报[R].盐城:盐城市水利局,2011.
[2]连湖县水利局.建湖县水资源综合规划[R].连湖:建湖县水利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