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祁山石刻勘察记

2012-11-1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法华公山摩崖

石 强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伊祁山石刻勘察记

石 强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河北保定伊祁山文化遗存以尧王庙、昭阳太子庵为主题,至清代初年,忽然有王余佑、李兴祖、僧一心等人的活动,新近发现诗刻多首,保留完好如初。王余佑为明末遗民,是最早起兵抗清的北方学者,新见诗刻多与《五公山人集》所载相互对应。2012年8月3日至7日,学者一行七人对此进行了考察。

王余佑;五公山人;李广宁;僧一心;伊祁山;太子庵;法华岩;朱和尚洞

一 说 明

(一)缘起

2012年8月3日至7日,业师张京华教授率余辈前往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伊祁山考察,寻五公山人题诗,历四天而返。其始也,寻五公山人也,志在法华岩,至后方知五公 山人之游法华岩与太子庵、朱和尚洞实不可分也,故由法华岩五公山人题诗考察扩展至伊祁山石刻考察。

参与考察的人员有:湖南科技学院濂溪研究所教授张京华、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汤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石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彭丹华、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崔凯、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张翕、顺平党校原副校长齐树千。

(二)石刻主题

伊祁山石刻主题可分为三部分:第一,与昭阳太子有关的碑刻,有7处,主要是修建太子庙、太子庵的碑记,涉及比丘通玉、僧普耐等人。第二,与王余佑《五公山人集·法华岩记》有关的碑刻,有13处(一处被盗),涉及王余佑、李兴祖、邓鏻、李官黄、僧一心等人。第三,与朱和尚洞有关题刻,有4处,涉及僧者见等人。

(三)上山路线

自北面上山,有路两条。一为新修石阶,较陡,行至奔月台前路口,东向有尧母洞,据顺平学者齐树千先生说,沿尧母洞可行至龙见洞对面。

另一条为古来山路,较缓。沿路而上约十五分钟,有大石立路边,据齐先生讲,此处即僧一心所修石阶,沿此处可直上法华岩;再行,山路左手边即山崖,对面山上层层白石,如群玉一般,颇有可观;再行数百米,至路口,一直而险,一迂而缓,据齐先生言,直上则是“平步青云”,左转即是“东山再起”;再行数十米至路口,东向即可至弯腰石;直上,再行数十米至路口,东向可至菩萨阁,即《法华岩记》所载“至路口,两股分支。东上为菩萨阁,摹吴道子画像勒碑者也”。

(四)示意图

为方便研究,特绘制草图,主要作用在于标明石刻的相对位置,比例与实际距离未必吻合。图中所标序号,自药王庙始,次护碑亭,次菩萨阁,再次法华岩,终朱和尚洞,大体沿路标记。

(五)建筑古迹

据五公山人《法华岩记》记载,山上古迹有太子圆殿、太子庙、太子庵等。因山上古迹损坏严重,现存皆新修寺庙,形制多随意,故略图中建筑直表明位置,形制不再详述。

(六)石刻著录

文字著录中的序号与示意图对应,著录每幅石刻的年代、题名、主题、尺寸(公分)、书体、行数及保存状态。著录时间下限为1911年,现存旧刻无论残好,皆为著录,共得24通。新刻一概不录。

太子庵部分:自院门行数十米,有新修龙王庙,庙内有一清泉,泉水甘甜,庙旁石壁下亦有清泉,泉水清冽,经年不干。缘阶而上,第一层为太子塔,中供奉昭阳太子丹朱,塔旁有石刻两处,第5处碑刻,双面活碑,碑面侵蚀较为严重;第6处碑刻,双面活碑,残存碑额。再上,则为第二层,即太子庵处,又称太子庙或昭阳庵,此处碑刻三处。第 3处,为残存双面活碑;第4处,亦为残存双面活碑,下有碑座,碑面字迹清晰;第5处,篆题“重建太子庵记”,亦为残存双面活碑,碑额雕有双龙戏珠,左上角残缺一块;碑面字迹清晰,左下角,右下角各缺一块;碑阴为“完善同归碑记”。左转在上,则为第三层,为药(尧)王庙处,齐先生言“药王庙”为“尧王庙”之误也,此处石刻一处,即第1处碑刻,双面活碑。则《法华岩记》所记“有太子圆殿一座”,“则为昭阳庵,佛殿三楹,钟楼、禅舍、石阁、碑亭在山巅”,皆不见也。

菩萨阁部分:缘山而上,至路口东行,数十米,有题刻二处。据《法华岩记》“东上为菩萨阁,摹吴道子画像勒碑者也”,原应有吴道子画像,然据齐先生讲,其碑为人所盗,运输途中断为三截,现已不知去向,实为可叹。另菩萨阁处小路至石屋而止,旁为山崖。

法华岩部分:沿菩萨阁下小路,经第11处碑刻,过弯腰石,至路口向上,行百米即至法华岩,期间山路崎岖,右手边即是山崖。法华岩分上下两层。下层共有四处题刻,12、13在法华岩下洞入口水池上方,14、15在上下洞之间外的岩壁处。上层须缘阶而上,经洞口而至,上层共有五处题刻。16在上洞入口回头处,17、18、19、20在上洞右手残存石墙上方。另沿路西向数十米有石屋一处,未知何时所建。

朱和尚洞部分:过弯腰石后,至路口向下,西行数十米即朱和尚洞,未知其所得名也。此处有一石洞,洞口由石头砌成,洞内潮湿,青苔满壁。洞口左手边有石刻四处,第21处为三人合砌题名,23、24腐蚀较为严重,残存几字。第22处,保存较为完好,碑刻系凿山而立,碑刻四周凿出活碑形状,下方沿石刻出半只神龟,两爪撑地,张口瞪眼,似欲驼碑而出,其神情惟妙惟肖,碑刻整体肃穆、庄重。

二 著 录

(一)太子庵

1.《太子庵建□□□庙碑记》,75×195(公分),活碑。清宣统三年立,□士霖撰文,齐祖吕书丹,碑体保存完好。碑额楷书双行书写“永垂不朽”四字,雕有双龙戏珠;正面21行,楷书,碑面略有侵蚀,中上部有较粗纹理,十余字不清。

碑阴为捐助姓氏。

2.《重建太子庵记》,75×197(公分),活碑。大明弘治拾壹年,比丘通玉立,撰文、书丹、篆额各有题名,损毁。碑额篆字双行书写,雕有双龙戏珠;正文24行,楷书,左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各有毁坏,正文碑面两成损毁。碑阴:碑额《万善同归碑记》,楷书双行书写;正文25行,楷书,毁坏亦如正面。

3.《重修太子□》,25×40(公分),活碑。年代、作者不详,残碑。正面,残存4行,楷书。

碑阴:残存7行,上书“领神人”,下为人名。

4.55 ×66(公分),活碑,有碑座。年代不详,题山王大海刻石,残存下部,略呈三角状。正面,残存13行,楷书,字迹清晰。据正文“玉以丁酉岁”句,此即比丘通玉自述,此碑或与明弘治拾壹年《重建太子庵记》同时。

碑阴:残存20行,楷书,字迹模糊。

5.《增修太子庵记》,72×125(公分),活碑。年代、作者不详,碑刻边缘残缺两成。正面,碑额篆书双行书写,正文18行,碑文侵蚀严重,约五成字可见。

碑阴:碑额《万古芳名碑记》,楷书双行书写;正文无法辨识。

6.《重建太子庙记》,75×80(公分),活碑。年代、作者不详,残碑。碑额篆字双行书写,雕有双龙戏珠,正文损毁,残存碑额。

碑阴:碑额楷书“碑阴”二字,旁有五行楷书小字,正文损毁。

7.僧普耐碑,80×260(公分),活碑。康熙十五年立,僧普耐立,有近修护碑亭,碑体保存完好。碑额题“康熙十五年立”,楷书双行书写,浮雕云龙图案;正文,11行,楷书,末4行被凿去。

碑阴:碑额楷书“清朝立”,浅雕双龙戏珠;正文楷书12行,有侵蚀,下雕菩萨像。

(二)法华岩

8.李□祖《登伊祁山》诗一首,摩崖碑,年代不详,65×75(公分),8行,行书,完整。

9.兰友“苍绿□斑封洞□”诗一首,摩崖碑,年代不详,40×45(公分),4行,隶书,完整。

10.作者、年代不详,摹吴道子画像并碑,建于明代以前,《法华岩记》有记载,在石屋内,数年前被盗买。

11.《僧一心□法华岩碑记》,95×250(公分),活碑。康熙十四年立,李兴祖撰文,李发云赞,齐天宠书丹,16行,楷书,完整。

12.题款“五公山人洞中眠”,“着意看山醉懒回”诗一首,摩崖碑,年代不详,25×25(公分),7行,行书,完整。

13.五公山人“一路巉岩携伴登”诗一首,摩崖碑,年代不详,40×45(公分),5行,行书,完整。

14.“法华岩”三字,摩崖碑,年代、作者不详,40× 40(公分),楷书,完整。

15.“康熙十年”四字,摩崖碑,康熙十年刻,作者不详,40×50(公分)楷书,完整。

16.“昭阳静修真处”六字,摩崖碑,年代、作者不详,15×40(公分),楷书,完整。

17.五公山人《赠一心上人》诗一首,摩崖碑,年代不详,20×80(公分),24行,行书,碑面侵蚀严重。

18.摩崖碑,略识“興祖”、“洞中眠”几字,年代不详,20×30(公分),行数未知,行书,碑面侵蚀严重。

19.《同游法华岩访一心上人》组诗,五公山人、李广宁、邓鏻等作,摩崖碑,年代不详,40×100(公),23行,行书,碑面侵蚀严重。

20.李兴祖《重游法华岩》诗一首,摩崖碑,年代不详,25×60(公分),12行,楷书,碑面侵蚀严重。

(三)朱和尚洞

21.“侯仲山、侯康、侯勇”题名,摩崖碑,年代不详,19×22(公分),4行,楷书,完整。

22.“康熙拾年开山”,摩崖碑,开山僧者见赞,齐天宠书丹,高应士刻石,70×158(公分)。开山为碑,碑额浅雕云龙图案,碑座浮雕神龟;9行,楷书,碑面侵蚀严重。

23.摩崖碑,年代、作者不详,28×40(公分),题刻磨灭不可识。

24.摩崖碑,年代、作者不详,33×48(公分),8行,楷书,题刻侵蚀严重。首句疑为“大清癸丑”,疑为康熙十二年。

三 示意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责任编校:张京华)

K872

A

1673-2219(2012)09-0019-04

2012-08-12

石强(1989-),男,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法华公山摩崖
清晏皖公山
莫高窟法华经变中的农耕图艺术
西狭颂摩崖石刻
和田出土《法华经》古藏译本的初步研究报告(二)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木公山之恋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普林斯顿大学藏西夏文<法华经>》读后
慧思研读《法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