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彩灯造型”的PLC程序设计方法简介
2012-11-14张行松
张行松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州438000)
“艺术彩灯造型”的PLC程序设计方法简介
张行松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州438000)
文章介绍了“艺术彩灯造型”的PLC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在编程中,运用定时器和区间比较指令为每一工步分配时间;运用交替输出指令产生“翻转”使程序变得简单;运用“逻辑设计法”编写译码输出程序。编程思路清晰,编程方法实用,能举一反三。
艺术彩灯;定时器;区间比较指令;交替输出指令;逻辑设计法
在FX—PLC实验指导书中,有一个“艺术彩灯造型的PLC控制”的实验,它控制的是八组灯,程序比较长,有130步。由于该程序不能直接用PLC示教仿真软件来做仿真实验,所以在讲到“PLC的应用指令[1]”时,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地进行仿真练习,笔者把灯的数目先减少到四盏,让学生结合仿真软件的输出界面用“应用指令”来编写仿真实验程序,待学生掌握了程序的设计思路后,再由学生自己去扩展程序。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艺术彩灯造型的PLC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以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设A、B、C、D表示四盏彩灯,用 PLC来控制这四盏彩灯,让其亮熄变化产生艺术效果,故称这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彩灯组合叫做“艺术彩灯造型”。其动作要求是:起动时四盏灯全亮(1秒),再按ABCD顺序依次点亮(每灯亮1秒),接着又是四盏灯全亮(1秒),再按DCBA顺序依次点亮(每灯亮1秒),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动作要求图解如下:
下面分三个步骤来设计:
1 用定时器和区间比较指令[ZCP]为每一工步分配时间
根据定时器当前值和辅助继电器置位情况把时序分为5工步:
(1)0~1秒M10为ON;
(2)1~2秒M11为ON;
(3)2~3秒M12和M13为ON;
(4)3~4秒M14为ON;
(5)4~5秒 M15为ON。设计梯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用定时器和区间比较指令的梯形图
在图1中,特殊辅助继电器M8000(运行监视[1])在PLC运行时一直为 ON状态,T0为100毫秒定时器,设定参数K50,即定时为5秒,T0常闭触点起延时5秒自复位作用。
ZCP为区间比较指令[1],PLC在执行ZCP指令时,将T0的当前值与十进制常数10和20相比较,把比较结果送到M10~M12;将T0的当前值与常数30和40相比较,比较结果送到M13~M15。
当T0的当前值≤10时,M10为ON;
当T0的当前值在10和20之间时,M11为ON;
当T0的当前值>20时,M12为ON。
当T0的当前值≤30时,M13为ON;
当T0的当前值在30和40之间时,M14为ON;
当T0的当前值>40时,M15为ON。
所以0~1秒M10为ON;
1~2秒M11为ON;
2~3秒M12和M13为ON;
3~4秒M14为ON;
4~5秒M15为ON。
2 用交替输出指令[ALT][1]使M0的状态在定时器每次循环的开始时产生翻转,这样能使程序变得简单。
设计梯形图如图2所示:
图2 用交替输出指令产生翻转的梯形图
3 译码输出程序的设计
这里用“逻辑设计法[2]”来设计。
根据动作要求可列出彩灯动作真值表如表1所示:
表1 彩灯动作真值表
由真值表可得逻辑表达式:
由逻辑表达式可得译码输出程序的梯形图,如图3所示:
图3 译码输出程序的梯形图
4 小结
将图1、图2、图3按顺序连接在一起就是四盏彩灯满足动作要求的完整程序了。
学生可以用PLC示教仿真软件练习,验证以上所编程序的正确性。也可以根据自己对程序的理解将灯的数目增加至八盏或八组,用PLC实验台(箱)做真实的实验。
其扩展的方法也非常简单:
要增加四盏灯,就要增加四步(第6步~第9步),每步1秒,就要增加4秒。所以,定时器T0的参数要修改为K90;
还要增加两个区间比较指令:即增加[ZCP K50 K60 T0 M16]和[ZCP K70 K80 T0 M19];
各步置位的辅助继电器也很有规律,其规律是:
第1步:M10为ON;
第2步:M11为ON;
第3步:M12和M13为ON;
第4步:M14为ON;
第5步:M15和M16为ON;
(注意:增加四步后,在第5步就必须加上M16。因为当 T0的当前值 >40时,M15均为ON)
第6步:M17为ON;
第7步:M18和M19为ON;
第8步:M20为ON;
第9步:M21为ON;
要增加四盏灯还要增加四个输出继电器来驱动。Y24—E灯,Y25—F灯,Y26—G灯,Y27—H灯。
八盏灯的动作在一个周期内共18步,分为前9步和后9步。前9步是M0为ON,灯顺行;后9步是M0为OFF,灯逆行。
按照这些规律,不难写出逻辑表达式,进而就可以画出梯形图了。
2011-2012-2学期,笔者已经在三个班按这个思路讲了这个内容,先讲四盏灯的编程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扩充程序编写八盏灯的控制程序,学生完成的情况都很令人满意。
这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比给出现成的答案要好。
[1]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王兆义.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G712;TM571.2
A
1003-8078(2012)03-0053-02
2012-04-09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2.03.15
张行松,男,湖北黄梅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控制技术。
(张所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