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里的航天
2012-11-14刘昊
卫星与网络 2012年3期
3月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两会了。与美国和欧洲不同的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两会上不是什么激烈争论的话题。一方面是少数航天背景的委员、代表宣传着航天事业的成就和蓝图,另一方面是航天很难成为多数代表、委员集中讨论的内容,其受重视程度远不如载人航天飞行的时刻。
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许有两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上,中国的立法机关和拨款机构对航天的开销有高度共识。航天是国之重器,是自主科研的代表作,是巩固国防和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的立法机关不会像美国、欧洲那样,吝啬于拨款给航天事业。第二个层次的原因或许就不那么乐观了——中国航天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渗透程度上,都还没有具备国民经济命脉产业的地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影响力,远不如铁路、交通、能源、金融等行业。
如果用一个少年的成长来形容航天,那么现在的中国航天或许还处在从“好好学习”到“上班挣钱”的过渡期。在“好好学习”的阶段,少年只要拿回好成绩和奖状,就可以让家人满意。但是到了“上班挣钱”的阶段,就要担负起家庭的经济责任,不能仅仅用“读书好不好”来评价了。
如今的中国航天已经发展了50多年。航天内外的领导、专家和各界人士都纷纷认同这样的观点,航天要从科研实验型向业务应用型转化,更要向商业化运行转化。当今,社会的信息化正在蓬勃进步,空间系统作为天然的信息手段,已经在信息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更深层次地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领域,更广泛地改造传统产业。可能是两会之后,有关航天事业参与者的重要议题。
中国卫星直播的商业化已经启动,卫星遥感和测绘事业拥有了良好的空间段,自主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即将登场。航天产业深度参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切入点日益丰富。业内的诸多企业、机构,不要错过机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