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志刚:崇德 务实 求是

2012-11-14王圣媛毕海蛟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2年5期
关键词:王志刚河北农业大学农业院校

本刊记者/王圣媛 毕海蛟

王志刚:崇德 务实 求是

本刊记者/王圣媛 毕海蛟

面对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农业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仅仅只懂得种庄稼,还要关注农民职业化的问题、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问题。

“教改”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特别是如何促进农业高等教育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三农?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

记者:今年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您最有感触的是什么?

王志刚:温总理在报告中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2012年九项主要任务中的一项提了出来,我深切感受到今年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担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职责的教育工作者,更深感责任重大。

科技、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努力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建设创新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

记者: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农业类高校校长,您对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有哪些想法和建议?河北农大是如何发挥优势,培养能够学以致用的特色人才的?

王志刚:河北农业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以“太行山道路”享誉全国,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中,注重发挥大学的研究功能,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科学研究始终紧跟国家、河北省本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并甘为地方经济服务。

面对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农业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仅仅只懂得种庄稼,还要关注农民职业化的问题、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问题,他们需要有宽阔的视野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我认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有相应的育人环境、相应的学科体系,相应的课程设置,通过全面考虑来实现社会对大学的育人要求。我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凝练学科方向,强化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林学等大农学科的强势特色,对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植物病理学、森林培育等优势相对突出的学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争取建成国内一流学科。非农学科则充分体现“入主流,有特色”要求,既掌握本学科的主流发展趋势,又要围绕“三农”开展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全面服务“三农”。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农业大产业链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有国际性的视野。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了“311”人才培养模式、“1+3+N”课程体系和“1234”实践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深化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率先在全国农业院校制定和实施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同时,我们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率先在全国建立了41个现代农业教育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计划用3年时间把这些基地真正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示范、大学生就业创新以及农民培训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基地。教育部专门发简报给予充分肯定。

记者:农业大学承担着为“三农”服务的责任,《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那么我校毕业生为“三农”服务情况如何?

王志刚:《规划》中提出了要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我认为农业大学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历史上农业大学就和“三农”有着必然的关系,农业大学了解农村,一直为农民服务,所以农业大学在解决农村问题上有其他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长期以来,河北农业大学积极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三农”,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农业人才,广大毕业生面向“三农”,面向基层就业,仅2011年毕业生报名“三支一扶”的就有456人,报名“村官”的1000多人,报名基层选调生的1300多人,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都在河北省高校前列。河北省全省农业生产第一线都有我们的学生,现代农业的领军人才都有我们的学生,很多涉农的企业、物资公司都有我们的学生,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超过90%,他们链条式的知识结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记者:总理提到,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您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高等教育目前重点需要改革有哪些问题,如何改革?

王志刚:我个人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高等教育亟需改革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推进农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国家可借鉴免费师范生的成功举措和经验,启动开展农科类专业学生免费教育及定向培养工作,以更好地鼓励、吸引优质生源学农、爱农、服务农业。

教育部在组织实施“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计划”等重大项目过程中,对省属农业院校要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以更好地发挥项目在此类院校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此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农输送人才能力。

强化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改革现行教师评价体系,将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在农业高校设推广教授、推广研究员制度。

打通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深入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对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和公务员录用,在选拔任用时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建立长效机制。

将扶持“高水平农业大学”纳入我国高等教育重大发展战略规划。应比照“985工程”、“211工程”,设立“高水平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工程”,给予专项建设资金和特殊政策扶持。

进一步高度重视农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加快推进实施“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并支持更多的地方政府、科研院所、涉农企业与农业院校共建实验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农业人才。

河北农业大学在王志刚校长的带领下,在“教改”路上,坚持弘扬“崇德•务实•求是”校训,走好一条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核心,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特色农大的办学之路。

王志刚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9月生,河北省高阳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林学)带头人,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猜你喜欢

王志刚河北农业大学农业院校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What Should The Man Do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Scalar or Vector Tetraquark State Candidate: Zc(4100)∗
Analysis of X(5568)as Scalar Tetraquark State in Diquark-Antidiquark Model with QCD Sum R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