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

2012-11-13新,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师范生均值情绪

李 新,杨 杨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湖南 长沙 410205;

2.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

李 新1,杨 杨2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湖南 长沙 410205;

2.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通过调查初中起点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心理适应能力状况发现:调查对象在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方面面临的问题较大,而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方面相对较好。根据调查结果呈现出的问题可采取相应的策略。

免费师范生;心理适应能力;调查

从2010年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招收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本科免费定向师范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农村教师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以往中师教育环境明显不同。大学阶段的学生正经历着一个身心突变的转折期,有的心理学家将之称为“第二次心理断乳期”[1]。通过对这一批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心理适应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本科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适应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537份,有效回收率约为89.5%。我们将心理适应能力具体化为四个二级指标,分别是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和情绪适应,调查问卷的所有题目按照选项的顺序赋值,选A记1分,选B记2分,选C记3分,依次类推,无多项选择题,最后采用SPSS17.0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参与调查的对象中男生93人,占17.3%,女生 444人,占 82.7%;2010级学生 251人,占46.7%,2011级学生286人,占53.3%;地域分布上看,来自县城的128人,占23.8%,乡镇的122人,占22.7%,乡镇以下的287人,占53.4%;从父母的职业状况来看,父母均在家务农的180人,占33.5%,父或母在外经商或打工的 197人,占36.7%,父或母一方有正式工作的 84人,占15.6%,父母均有正式工作的76人,占14.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生活适应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体上看,共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学校生活环境比较满意(46.9%)和很满意(4.1%),但是依然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对学校生活环境不太满意(42.3%)和很不满意(6.1%)。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性别 (sig.=0.304>0.05)、学科(sig.=0. 666>0.05)之间的显著差异,但是存在年级之间的显著差异 (sig.=0.000<0.05),2011级新生的满意度(均值为2.6)高于2010级学生的满意度(均值为 2.3695);也存在家庭所在地的差异(sig.=0. 000<0.05),家住县城的满意度最低 (均值为2.3386),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满意度最高(均值为2.6175);生活满意度在父母不同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sig.=0.001<0.05),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父母均在家务农(2.6056)、父或母经商或打工(2.5282)、父母均有正式工作(2.3467)、父或母一方有正式工作(2.2976)。

(二)人际适应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感觉比较好的占57.5%,感觉很好的占4.7%;但是依然有35%的学生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还有2.6%的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感觉很糟糕。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不存在性别(sig.=0. 982>0.05)、年级(sig.=0.136>0.05)之间的显著差异,说明不论男女和年级,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面临同样的问题。在谈到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问题时,大部分认为大学校园中多数人是友好和善的(50.3%),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大学生感到孤独,觉得大学里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很少(31.1%),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使得这部分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交往产生障碍。在集体生活中,如果出现与集体意见不合的时候,参与调查的同学大部分会压制自己的观点,尽量与集体保持一致(54.4%),仅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会完全坚持自己的观点(1.9%)。

(三)学习适应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适应表现得最为明显。绝大部分同学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其中由于学习问题感到比较焦虑的占60%,感到很焦虑的占15.8%,另外有22.9%的同学感觉比较好,仅有1.1%的同学对大学的学习游刃有余。在学习适应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学习目标的执行情况不理想。参与调查的对象大多数经常给自己定目标,但总完不成,感到很烦恼(52.9%),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给自己定学习目标(10.4%)。在专业选择上大部分同学喜欢自己的专业(52.9%),但是仍有部分同学是迫不得已、不得不学的态度(8%),甚至有13.6%的被调查者根本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在这种被动学习的环境下出现学习适应困难的现象就可想而知了。

在学习适应方面不存在性别 (sig.=0.521>0.05)(男生均值2.0538,女生均值2.1016)、年级(sig.=0.395>0.05)之间的显著差异;美术专业(均值2.0)和英语专业(均值2.0348)的学生学习适应方面问题最大,思政专业(均值2.3684)的学生学习适应情况最好。从家庭所在地来看,乡镇以下的学生学习适应方面问题最大 (均值2.0385),其次是县城(均值2.1172),最后是乡镇(均值2.1967)。

(四)情绪适应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情绪适应情况较好,有55.5%的同学比较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感觉比较好,有8.4%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感觉很好;另外也有31.1%的学生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有5%的学生很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感觉很糟糕。

学生在情绪适应上不存在性别(sig.=0.061>0.05)、年级(sig.=0.053>0.05)之间的显著差异。但是男生 (均值2.7957)的情绪适应比女生 (均值2.6464)略好、2011级(均值2.7273)的学生比2010级(均值2.6096)学生情绪适应要好。从专业分类上看,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均值2.5161)在控制自己情绪方面最差,而体育专业学生(均值2.8276)最好。在情绪宣泄对象的选择上,38.5%的同学选择找同学或朋友倾诉,35.6%的同学自己独自承受。仅有0.4%的同学选择找老师倾诉,比例最低。

三、启示与对策

(一)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

进入大学是这些准大学生们独立处理事情的开始。大学生活环境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父母的呵护,许多事情要开始学会独自处理,从离不开父母到事事完全自理的大学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这是一种真正的生活独立性的训练。调查发现:县城以下居住地的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比较强,原因在于相比老家的生活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像是在“天堂”,即便学校生活环境相对艰苦,但是依然觉得生活得很舒适。但县城居住地的学生原本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在从家庭生活转向独自的学校生活之后会感觉很不适应。通过调查数据发现,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剔除了新生入学初期的羞涩,抱怨渐渐增多,对学校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需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生活环境,让所有学生能安心学习、融入学校生活。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例如改善学校的住宿条件,完善学校的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运动场所等。另一方面是提升学校的软件条件。例如多举办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等等。

(二)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人际适应方面较好,大多数学生能较为自如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部分学生感觉受到的关爱较少,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较为淡薄。这可能与这个阶段的生活经历有关,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采取走读的方式就学,与家庭的关系较为密切,独立生活的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但是到了大学,面对全新的人际环境,大多数同学都会感觉比较迷茫,与初中生活相比,认为初中时期的友谊是那么真诚、单纯、朴实,因而总是沉缅于对过去生活环境与人际环境的怀念。鉴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可以多组织一些班团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互相了解,增进信任,以此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多到学生寝室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增进对学校、对教师的认同感。最后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多引导学生看到社会积极的一面,而在展现社会阴暗面的同时给予正面的引导。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适应问题是四个维度中表现最为明显的。调查发现对大学学习不适应和很不适应的学生占到75.8%,而且不论性别和年级均存在较多的学习适应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有的学生认为考上免费师范生了,而且包分配工作,完全失去了压力和动力,容易放任自流。另一方面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端正,仅有35.9%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其他学生有的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23.3%),甚至是为了能毕业拿到文凭(8.8%)。美术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适应问题最为明显。通过个别访谈发现,由于初中毕业生英语底子较差,进入大学之后接受的大多是全英文式的授课,还需要补一些高中的基础英语知识,因此英语专业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而美术专业的学生由于美术学习时间并不多,招生时美术特长并不十分明显的学生也以美术特长生录取,因此专业性特别强的美术学习就成为让学生特别烦恼的一件事。

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认为,学习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一切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使用时间和方法,教学辅助设施包括实验室、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等;软环境主要是指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3]因此,从学校层面来看,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校学习的硬环境建设,另一方面需要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层面来看,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另外,我们尤其需要采取措施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决不能让学生认为考进免费师范生之后就是进了保险箱,防止学生进入“动力真空带”(或称理想间歇期)[4],应该适时引进必要的竞争机制,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学习不合格的学生该处罚的要处罚,甚至可以实行末位淘汰。最后应该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从而将家庭教育的力量纳入学校教育的范围中来。

(四)加强学生负面情绪的监控与疏导

对大学新生,尤其是初中起点的“准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从初中升入大学,自身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开始了独立的生活,这些都使得他们感到措手不及,许多大学生会产生这样那样不适应的情况,表现在环境适应、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5]。理想的大学生活和现实中的大学生活的差距也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失望和沮丧,导致一些负面情绪在所难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很多适应不良的同学在情绪管理方面,多数未意识到情绪的可调适性,主观地认为情绪无法自如控制,因而常常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负面影响,缺乏积极引导。”[6]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而平稳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负面情绪的监控与疏导,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情况,尤其注意对重点学生的关注,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疏导,尽量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让学生的负面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1]饶淑园,赖美琴.大学生心理健康[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62.

[2]宋大力,马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61.

[3]王小卫.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分析与指导[J].甘肃科技纵横,2004,(5):167-168.

[4]赵国祥.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5.

[5]龚勋,徐远超.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差异的比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5).

[6]赵霞.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183-184.

Analysis of Mental Fitness Survey for Six-year Charge-free for Normal Students

LI Xin1,YANG Yang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205)
(2.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

The survey of mental fitness for six-year charge-free normal students shows that the students meet more serious problems in adapting learning and college life while they comparatively can adapt to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emotional problems.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can be carried out.

charge-free normal students;mental fitness;survey

B844.2

A

1674-831X(2012)01-0042-04

2011-09-2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般项目(XYS10Z18)

李新(1984-),男,回族,湖南汉寿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助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杨杨(1987-),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校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师范生均值情绪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