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救市法案中的公允价值会计谬误

2012-11-13于永生卢桂荣

财经论丛 2012年2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公允金融机构

于永生,卢桂荣

(1.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 言

美国 “救市法案”中的会计议题存在明显谬误,这是金融机构院外游说误导所致。2008金融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责难公允价值并成功说服国会将其意志上升为法律,目的是转移视线、摆脱罪名并借机废止金融工具领域的公允价值应用,这是一个恶毒的阴谋。危机事件中将会计作为替罪羊是金融机构的一贯伎俩;废止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应用是金融机构长期以来院外游说的目标。分析救市法案的会计谬误,阐释金融机构的内在动机,发现深层次的实质性问题,对深入理解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问题有一定意义。

在市场流动性迅速恶化、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及时地将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变化反映在财务报告中,使金融机构承受了很大压力;金融机构希望停止对金融工具计量公允价值,彻底切断财务报告与市场的联系,这样资产市场价格下跌就不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这是游说废止公允价值会计的真正目的。

二、救市法案的会计谬误及其诱因

2008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 《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案》 (又称 “救市法案”)。该法案第一部分 “问题资产拯救计划”的第132节指出:如果从公众利益和投资者保护角度考虑暂停公允价值应用是必要或恰当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可通过发布规范、制度或指令的形式暂停使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第133节又指出:金融机构依据SFAS157中的市值会计 (Mark-to-market)指南编制财务报告,SEC应对这些指南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和2008年银行破产的影响以及修订的可行性和替代方法等展开研究。

SFAS157是2006年发布、2008年生效的准则公告。它整理和修订零散分布的公允价值应用指南,制定统一的定义、计量框架和披露规定,适用于其他会计公告要求或允许计量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情况,未涉及应用范围问题。SFAS157发布之前,要求或允许对哪些资产和负债在何时计量(即What和When)及如何计量 (即How)公允价值的规范分散在40多项具体会计公告中;如今,涉及 “What” 和 “When” 的规范保持原状,但有关 “How” 的规范汇总于SFAS157,见图 1。SFAS157的贡献在于: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目标、汇编公允价值计量指南、简化实务操作、增强计量结果可比性和扩大披露等方面。

图1 公允价值规范的内容

要求暂停SFAS157、研究其影响的议案列入救市法案并获通过,说明多数国会议员确信公允价值会计应用是危机的诱因之一,这是金融机构及其行业组织半年来院外游说的结果①2008年3月以来,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多次指责公允价值会计导致危机恶化和蔓延,要求暂停使用。。事实上,该议案提出者的初衷是 “废止”,而非 “暂停”。在写给SEC主席的信中,议案提出者非常强硬、直白地表达了这一观点:“我们强烈要求SEC立即停止公允价值会计,以重振金融系统,用更能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 ‘按值计价'(Mark-to-value)取而代之。”[1]但是,可能是会计专业知识匮乏,也可能是时间紧迫,救市法案未明确表达议案提出者的初衷且存在明显的概念性错误。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GAAP)中,要求对金融工具计量公允价值的规范分散于多项准则公告中,最主要的是:(1)SFAS115,它要求对划分为交易性和持有待售的证券计量公允价值,前者的价格变动计入损益,后者的计入权益;(2)SFAS133,它要求对所有衍生工具计量公允价值,价格变动计入损益。金融机构的问题资产主要是基于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 (次贷)的证券及其衍生品②如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MBS)、债务抵押债券 (CDOs)和信用违约掉期(CDS)等。,它们大多依照这两项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基于金融机构的真实愿望考虑,救市法案应要求停止使用SFAS115和SFAS133,而不是SFAS157。暂停SFAS157不会减少任何要求或允许计量公允价值的会计规范,根本没有减少金融机构实施公允价值会计的任何压力 (因为它针对 “How”、不涉及 “What”和“When”),反而取消了能够增加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指南,见图2。这样权威的法律条文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简直是一个笑谈。

救市法案会计议题的谬误源于金融机构的误导性游说。美国国际集团 (AIG)是最早建议取缔公允价值会计的金融机构。2008年3月,AIG披露110亿美元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资产减计损失(write down),将其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遂向监管部门提交了停止应用SFAS157的建议书。①Francesco Guerrera and Jennifer Hughes,“AIG urges‘fair value'rethink.Financial Times” ,March 13,2008.其后,花旗 (Citigroup)、美林 (Merrill Lynch)和摩根 (JPMorgen Chase)分别披露120亿、60亿和26亿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资产减值损失;期间,上述金融机构均表示全力支持AIG,呼吁停止使用公允价值会计。②③ITAC,“Fair Value Measurement for Financial Instruments” ,23 May,2008.AIG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保险机构,后三者是美国最重要的银行,它们联手向国会施压,暂停SFAS157的议案出现在救市法案中就不足为怪了。

图2 SFAS157在美国GAAP中的作用

三、公允价值为什么成为替罪羊

尽管金融机构将公允价值作为 “替罪羊”是一个明显的错误,但在危机初期获得普遍认可,甚至得到立法机构积极支持。分析其中的原因,能揭示金融机构的动机和公允价值问题的实质。

(一)危机爆发后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

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流动性枯竭,次贷及相关金融产品市场估值持续下跌。金融机构遭遇新挑战:一是交易性账户按公允价值计量要确认跌价损失,二是银行账户进行资产减值要确认减计损失,导致收益和资产大幅缩水、资本充足率急剧下降,监管压力和破产风险不断加大。交易性账户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较小,公允价值计量所确认的跌价损失较少,影响不显著;比较而言,银行账户因占资产总额比重较大,进行资产减值所确认的减计损失较多,影响也非常显著。例如,SEC(2008)调查发现,2008年前三个季度,样本金融企业确认的贷款减值高达1210亿美元,直接导致权益缩水10%;而2006年和2007年全年确认的减值准备只有270亿美元和620亿美元,权益缩水仅为3%和5%;因此SEC认为,急剧增加的贷款减值实质性地恶化了样本金融企业的净收益。[2]再如,Shaffer(2010)研究贷款减值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以美国14家大型银行为样本,比较公允价值计量和贷款减值对这些银行监管资本的影响,发现贷款减值对核心资本的消极影响显著,使其平均降低15.63%,而公允价值计量的消极影响则较小,核心资本平均仅减少2.09%。[3]这些证据表明,巨额贷款减值不仅导致金融企业收益大幅度缩水,而且使它们的资本充足率急剧下降、监管压力和破产风险不断加大,是金融危机期间较多介入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破产或经营面临巨大挑战的主要原因。

但是,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具有显著差异。金融机构避重就轻,将确认巨额贷款减值损失的责任也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是一个严重的概念性错误。

(二)公允价值会计、市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辨析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会计争论中,把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混为一谈的现象普遍存在。金融机构利用这种理解混乱挑起 “废止公允价值”运动。因而,澄清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必要,见表1。

(1)公允价值会计和市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要求或允许主体在持续经营前提下按公允价值报告某些资产和负债并将其价格变动计入损益或权益 (Ryan,2008)。[4]市值会计要求或允许主体对财务报告中某些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损益 (SEC,2008)。[5]上述两定义的差异体现在被计量项目价值变动的处理上,公允价值会计包括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和权益两种情况,而市值会计仅指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情况。很显然,公允价值会计涵盖市值会计。

1.填报数据与科目内涵不符合。“三公两费”项目之间的冲突。如因公出国(境)经费与培训费,优秀教师出国深造专项经费,应该按培训费来核算,但是往往要求按因公出国(境)经费科目核算。如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报不规范,公务用车费用在其他交通费用列支。而其他交通费用科目反映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2)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未来可回收金额或者价值低于账面金额时,减计资产的会计处理;它虽然涉及公允价值,但是单向的,即在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金额时确认资产的减值,而在可回收金额高于账面金额时不确认资产的增加,所以不是公允价值会计。[6]资产减值会计蕴涵会计稳健思想,它仅反映资产持有期间无法预料因素对其可回收金额的负面影响,是单向的反映。公允价值会计强调客观性,反映资产持有期间价值波动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是双向的反映。

表1 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的关系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计损失主要源于次贷及基于次贷的证券 (如房地产抵押证券MBS)和衍生工具 (如信用违约掉期CDS)。依据SFAS5、65和114,贷款划分为 “为投资而持有”(held-for-investment,HFI)和 “为出售而持有”(held-for-sale,HFS)两类;前者按摊余成本计量,仅确认可能的信用损失减值;后者按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计量,公允价值的下降计入损益;它们都不属于公允价值会计。依据SFAS115,证券分为三类;交易性和准备出售证券按公允价值计量,前者的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后者的计入权益;它们都归类于公允价值会计,但只有交易性证券的核算属于市值会计;持有到期证券按摊余成本计量,但要比照公允价值进行减值测试,它不属于公允价值会计。依据SFAS133,基于次贷的衍生工具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属于公允价值会计。在次贷及基于次贷的证券和衍生工具会计中,衍生工具与交易性和可出售证券的核算属于公允价值会计,其中仅衍生工具和交易性证券的核算属于市值会计,而次贷和持有到期证券的核算不属于公允价值会计。

上述分析表明,SFAS157根本不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和时间问题,但美国国会出于减轻金融机构财务报告压力考虑要求暂停其使用;与贷款减值比较,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机构财务报告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金融机构却将其视为引发和加剧危机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这样粗浅的概念性错误出现在市场成熟、会计制度完善的美国,值得我们深思!

(三)SFAS157压缩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操纵空间

公允价值成为替罪羊还在于,2008年生效的SFAS157包含更严格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压缩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操纵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计量目标由模糊转为明确。SFAS157设定的公允价值计量目标是获取资产或负债的脱手价格,不是入账价格、也不是在用价值,明确地将资产的估价权赋予市场,既客观又透明,大大压缩了以往模糊定义情况下的操纵空间。

二是计量结果由汇总列报转为分级次列报。SFAS157以所用参数为基础将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划分为三个级次,对不同程度地使用市场参数的计量结果区分对待、分别列报。与以往不加区分地汇总列报比较,这是一个很大进步,为使用者评价不同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提供了权威的框架和依据。

金融危机期间,次贷相关金融工具的市场估值持续下跌。出于美化财务报告和满足监管资本要求,金融机构利润操纵的动机会更强烈。但2008年生效的SFAS157却大大压缩了原有指南中存在的公允价值计量选择和操纵空间,因而遭到金融机构的强烈指责,成为众矢之的。

(四)资产估值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

历史地看,重大经济金融危机事件中会计通常难逃干系。这是因为,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广泛经济后果和生成过程的大量主观因素导致会计天然具有了 “替罪羊”身份特征;另一方面,会计理论研究强调会计方法选择不当 (比如计量属性的选择)所可能造成的负面经济后果,增加了被指责的风险。[8]经济金融危机事件中人们对会计的责难大多集中在 “资产估值”方面。SEC第一届委员会委员Healy(1938)认为,企业 “资产重估增值”所导致的虚假财务报告是造成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的一个重要原因。[9]Franklin(1994)和黄世忠 (2007)指出,美国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 “储贷危机”与金融机构财务报告使用历史成本而延误了监管部门的拯救时机有直接关系。[10][11]国际稳定论坛 (2008)指出,在金融危机环境下,金融工具估值和披露实务的缺陷充分暴露,增加了财务报告的压力,打击了投资者信心。[12]财务报告的 “资产估值”问题,即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因为不同计量属性的选择实质性地影响财务报告的结果,具有重大的经济后果,是企业的重大关切。计量属性选择问题的焦点是资产估值应基于 “投入”还是 “产出”,即按历史成本还是按公允价值。近年来,尽管公允价值应用不断拓展,但相关争论也愈演愈烈,表明相关各方观点存在激烈碰撞,尚未达成一致意见。SFAS157从立项到最终发布历时三年多,之后又5次补充或修订;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的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自2005年9月立项至今尚未完成;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当前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激烈程度。

经济金融危机事件中,财务报告的 “资产计量”问题成为被指责的焦点是一种传统的惯性;SFAS157所引发的关于公允价值的激烈争论通过IASB向全世界扩散;2008年正式生效的SFAS157压缩了金融机构可能的操纵空间,进一步增加它们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厌恶感。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公允价值会计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 “替罪羊”。

(五)公允价值争论焦点的转移

公允价值会计一直是财务会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相关文献汗牛充栋,总体评价是:相关性高、可靠性低。相关性高是因为公允价值会计力图使企业与市场对接,使财务报告信息反映当前市场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状况;可靠性低是因为一些要素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它们的公允价值无法从市场中导出,只能依赖于企业本身。相关性高所产生的社会福利通常被漠视,但可靠性低所导致的财务事件却使公允价值屡遭病诟。

按照SFAS157,公允价值有三个级次:完全依据当前市场数据的是一级,主要依据市场数据是二级,主要依据企业内部数据的是三级。一级、二级是可靠的,因为它们的数据来源于独立于企业的渠道。三级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们的数据来源于企业本身;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促使恶意企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利润操纵或报表粉饰。可靠性低的公允价值就是指SFAS157划分为三级的可能情况,它是以往公允价值会计遭受责难的根源所在。

与以往不同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指责并非针对 “可靠性不足缺陷”。AIG总裁Sullivan(2008)指出:“市值会计强迫企业确认损失,即使它们无意以当前的价格处置资产。”①Francesco Guerrera and Jennifer Hughes,“AIG urges‘fair value'rethink” ,Financial Times,March 13,2008.救市法案一方面重申SEC具有暂停SFAS157的权利,另一方面却仅要求研究市值会计的影响及其替代方法。这些证据说明,如今的公允价值争论主要针对 “市值会计”,即公允价值级次中的一级,它的可靠性最高。很明显,2008金融危机期间的公允价值争论不再围绕 “可靠性不足缺陷”,而是围绕 “危机期间金融工具按市价估值是否仍有意义”,争论的焦点已经发生转移。

如前文所述,SEC将市值会计定义为对财务报告中某些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损益。市值会计的特点是将企业财务报告完全与市场对接,因而能导致财务报告金额随市场境况变动而上下波动。金融危机期间,次贷及相关工具的市场估值持续下跌,市值会计要求金融机构确认这些工具的损失、资产减值会计要求减计这些资产的账面金额,这不仅使净收益大幅度下降,也伤及权益总额,进而影响资本充足率,产生经营破产风险。这是金融机构憎恨市值会计的根源。问题是市场在不断地变化,市场估值持续上扬甚至泡沫化时,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会计乐此不疲,而市场估值下跌时却要废止,这种动机带有明显的欺诈性。

四、小 结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公允价值会计成为争论焦点。公允价值会计的内在理念是,财务报告的估值要依赖市场的估值。公允价值会计的目的就是让企业与市场对接,使企业财务报告反应市场变动。在这个过程中,公允价值已成为一种依附于市场的工具。因此,市场失灵时,公允价值会计必然失效,这不足为怪。问题是市场在不断地变化,有时流动性不足、有时流动过剩。FASB和IASB紧急发布了市场流动性不足时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但对市场流动性过剩时,即泡沫价格时的公允价值应用置之不理,这说明会计准则已兼容了监管政策目标。更深层面的问题是,改变财务数据是否能改变经济实质。肯尼迪政府曾通过改变失业率计算模式来美化美国经济。当前美国8%或9%的失业率按照以前的方法应是13%或14%。这与改变公允价值计量规范同出一辄。这种 “数字游戏”到底对经济实质有怎样的影响?

美国 “救市法案”公允价值会计谬误会使 “数字游戏”之风愈盛。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上载有大量对冲工具,“数字游戏”是其贯用手段,它比实质性地提高业绩来得容易。但 “透明度”是金融业发展的灵魂。在金融工具结构化、复杂化背景下,唯有 “透明的市场”才可能吸引投资者,进而推动其发展。“透明的市场”要求金融机构财务报告与市场对接、与市场同舞,进而使投资者及时获得特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信息、作出知情的决策;与市场对接的财务报告也会鞭策管理层专注于实质性地提高投资绩效,而不是 “数字游戏”。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来自权威金融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大量后续研究也证明,废止公允价值在金融机构财务报告应用是万万使不得的,这无疑相当于丢弃金融市场的 “灵魂”,故此FASB和IASB均一定程度地拓展了公允价值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应用范围。尽管仍面临重重困难,但在投资者对金融市场 “透明度”诉求不断增强推动下,未来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只会拓展、绝不会收缩,因为这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

[1] United State Congress,Letter to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hairman Christopher Cox,September 30 2008.

[2] SEC,“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Pursuant to Se4563ction 133 of 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Study on Market-to market Accounting”,2008,p.94.

[3] Sanders Shaffer,“Fair Value Accounting:Villain or Innocent Victim”,2010,p.18-20.http://ssrn.com/abstract=1543210

[4] Ryan,S.G..Fair Value Accounting:Understanding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Credit Crunch.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Instruments,Vol.18,No.2,2008,p.160-165.

[5] SEC.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Pursuant to Section 133 of 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Study on Market-to-market Accounting,2008,p.1-12.

[6]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资产减值会计[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130-133.

[7] 于永生.公允价值级次:逻辑理念、实务应用及标准制定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4).

[8] 刘峰等.会计的社会功能:基于非历史成本研究的回顾[J].会计研究,2009,(1).

[9] Healy,R.E,“The Next Step in Accoun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March)1938.

[10] Franklin Allen&Elena Carletti,“Market-to-Market Accounting and Liquidity Pricing”,45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

[11] 黄世忠.公允价值的十大认识误区[N].中国证券报,2007-05-10.

[12] 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Report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 on Enhancing Market and Institutional Resilience” ,April 2008.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公允金融机构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公允价值影响了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行为吗?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基于会计信息需求角度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框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