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12-11-13姚晓文林家坤李红吴伟江刘小平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3期
关键词:交会穴传导肢体

姚晓文 林家坤 李红 吴伟江 刘小平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糖尿病科,江西萍乡 337000

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姚晓文 林家坤 李红 吴伟江 刘小平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糖尿病科,江西萍乡 337000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甲钴胺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将我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每日针刺八脉交会穴1次,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间歇行针2次。对照组(40例)口服甲钴胺500μg,1次/d;尼莫地平30mg,3次/d。两组均连用4~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查空腹血糖、血流变、观察神经症状(肢体疼痛和麻木)和体征变化,采用NTS-2000型肌电图仪,对两组患者进行主侧患肢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显著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并且安全可靠。

中医针刺八脉交会穴;甲钴胺;尼莫地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乃是糖尿病常见的三大并发症之一,系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故针对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自2009年5月~2012年6月应用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与甲钴胺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对比观察共80例,疗效满意,今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8~77岁,平均54.5岁;糖尿病病程3~20年,平均7.8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28个月,平均8个月。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7~72岁,平均53.4岁;糖尿病病程2~22年,平均8.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28个月,平均7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80例患者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有以下表现:①肢体感觉障碍:四肢麻木、疼痛、蚁走感、末端束缚感、灼烧感等;②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触觉、温觉减低;③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及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根据临床感觉和(或)运动症状与征象有明显定位征象;入选前控制血糖稳定,而周围神经病变未能缓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针刺选取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后溪、申脉、列缺、照海。嘱患者取仰卧位放松全身,选取28号毫针,于穴位上进针0.5~1寸。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间歇行针2次,每日针刺治疗1次,4周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500μg 1次/d;尼莫地平30 mg,3次/d;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8周,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流变及肌电图检查,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4~8周后进行随访并开展疗效的评定。

1.3.3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较低,极易导致皮肤感染或溃烂坏疽,故选取一次性针灸针具治疗,并在针灸过程中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4 疗效观察

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NTS-2000型肌电图仪,选择肢体优势侧检测,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主侧患肢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变化情况。

1.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膝、跟腱反射、知觉、振动觉恢复或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10m/s;有效:肢体麻木、疼痛等自觉症状减轻,膝、跟腱反射、知觉、振动觉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m/s;无效:肢体麻木、疼痛等自觉症状无改善,膝、跟腱反射、知觉、振动觉无改善,甚或较前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侧患肢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肌电图检查显示MNCV及SNC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MNCV和SN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侧肢体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侧肢体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例数治疗前MNCV SNCV 治疗后MNCV SNCV治疗组对照组40 40 41±4 41±5 29±4 29±4 47±5*△43±4 35±6*△32±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患病率也在逐年地升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常常先于糖尿病症状而发生。导致手足麻木和疼痛、肌无力甚至萎缩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1]。近几年来,不论是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根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60%~90%,DPN引起的肢体对称性感觉及运动障碍和神经病变性溃疡等,现代医学认为其与循环障碍、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以及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至今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的手段主要是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及神经营养修复、止痛等。早期治疗和逆转糖尿病神经病变对于减少后期严重的并发症,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西药治疗此病有的价格昂贵,或者治疗时间长,疗效尚难肯定,故此治疗并防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促使受损神经恢复仍是临床有待解决的难题。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虽然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个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于中医“消渴继发痹证”、“血痹”、“脉痹”、“皮痹”、“不仁”、“痿证”等范畴,但它又有别于风寒湿热之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记载散见古医籍之中。《普济方》曰:“肾消口干,眼涩阴萎,手足烦疼。”《王旭高医案》记载:“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戴元礼《秘传证治要决》:“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又日:“消渴日久,精血亏耗,可致雀盲或四肢麻木疼痛”。中医认为此病是因消渴一证迁延日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以致耗伤气阴津液,全身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其病机有虚有实。病位为外在肢体脉络,内及三焦-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内以阴阳气血亏虚为本,外则痰浊瘀血阻滞经络为标。此病属沉疴痼疾,日久渐积而成。

晋代《针灸甲乙经》中最早提出了消渴针灸所用的6穴,说明古人对于糖尿病诊治早有认识,为现代治疗糖尿病及并发证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采用针灸等方法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显示出一定的优势,针刺具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五脏功能,调和脏腑阴阳虚实的良好作用,来达到治疗DPN的目的[2]。现代临床的研究表明,中医使用针刺治疗DPN一证不是通过直接降低血糖,而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紊乱,改善糖脂的代谢功能或降低血流变和血生化的相关指标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等多个方面起作用。故针刺治疗DPN以其操作方便、价格合理、无毒副作用并且疗效显著等诸多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医疗工作者的重视[3-5]。

八脉交会穴名称首见于金元·窦汉卿的《针经指南》[6]一书,它是人体十二经脉中通于奇经八脉的八个腧穴,即分別为“后溪、列缺、公孙、足临泣、照海、申脉、内关、外关”;分布在人体腕踝关节上下,通于八脉又交叉贯串于十二经脉,上下循环交会相错,具有调节十二经脉和奇经气血的特殊功能,起着维护调节全身营卫气血和脏腑经络各种机能正常活动的作用。窦汉卿在《标幽赋》中还对八穴的功效进行了高度的概括:“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明·李梃《医学入门》谓:“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7]。”奇经八脉对于十二正经的经气具有滥蓄、调节、转输、汇聚的作用。它与十二正经一起共同构成了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之下,十二经脉气血旺盛之时,则溢于奇经而蓄之,当十二经脉气血衰弱之时,则奇经之气血可返流于十二经脉中而补之。正因八脉交会穴与奇经八脉交通,为“十二经之大会”,所以才能广泛治疗奇经八脉乃至十二经的诸多病证,掌握了八脉交会穴,就抓住了十四经穴的纲要,就能在临床許多疾病的治疗中起着从简驭繁,获得最佳疗效的作用。

有鉴于此,我们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多脏腑合病、多病理产物生成的慢性疾病,中医治疗疾病多从整体入手,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乃是按照针灸临床的辨证规律和八脉交会穴与奇经八脉的特殊关系,以脏腑、经络辨证为基础,以奇经八脉辨证为特点运用于临床实践之中[8]。近三年来我科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应用八脉交会穴针刺疗法外疏经络气血、内调脏腑阴阳虚实、标本同治作为DPN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神经病变症状,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NCV及SNCV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中医针刺八脉交会穴的治疗,其机制为疏通全身经络气血、调和脏腑阴阳虚实功能、活血止痛、扶正祛邪;能够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理机制的多样性、复杂性,从不同的角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调控,是防止DPN致残的重要手段,具有疗效可靠、治疗的疗程短、副作用较小的优点。本次研究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方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1]曹雯,余江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23):82-84.

[2]柳爱红.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药导报,2009,15(2):85-87

[3]许云祥.针灸治疗糖尿病研究思路[J].针刺研究,2000,25(2):156-160.

[4]侯君,唐偲,谢春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及展望[J].西部中医药,2011,24(10):107-109.

[5]袁怡.中医治疗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举隅[J].西部中医药,2011,24(9):61-62.

[6]董桂兰.八脉交会穴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J].江苏中医,1998,19(3):34-35.

[7](明)李梃.医学入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86.

[8]孙青,梁晓春,张倩,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分析及其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关系[J].环球中医药,2012,5(5):337-341.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ight confluent points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YAO Xiaowen LIN Jiakun LIHong WUWeijiang LIU Xiaoping
Department of Diabetes,T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Pingx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Pingxiang 3370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eight confluent points acupuncture and Mecobalamin combined with Nim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Methods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single blind method.Treatment group(40 cases)accepted eight confluent points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ce a day,then the needles were retained for 30 minutes after needling response,and Manipulated for 2 times during the duration.Control group(40 cases)taken Mecobalamin 500μg orally for once a day and Nimodipine 30 mg for 3 times a day. Patients of two groupswere treated for four to eightweeks.The fasting blood-glucose and hemorrheology were check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changes of nervous sign(limb pain and numbness)and signswere observed.The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of affected limbs common peroneal nerv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were determined by the type NTS-2000 electromyograph.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5.0%,it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82.5%),and it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ConclusionEight confluent points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And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Eight confluent points acupuncture;Mecobalamin;Nimodipine;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eroneal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R255.4

A

1673-7210(2012)11(c)-0103-03

姚晓文,副主任中医师,糖尿病专科副主任。林家坤,主任医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糖尿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李红,主任医师,糖尿病专科主任。

2012-08-02 本文编辑:冯婕)

猜你喜欢

交会穴传导肢体
“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及血清CGRP表达的影响
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肢体语言
Study of the thermal pain threshold latency of acupoints based on Fei Teng Ba Fa
肢体写作漫谈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百症赋》治疗妇科疾病取穴配方特点浅析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