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人移民中的 “海外军团”现象探析

2012-11-12廖小健

关键词:军团兵团教练员

廖小健,周 龙

(暨南大学 1.华侨华人研究院,2.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改革开放以来,移民海外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移民的人群也涉及到各行各业。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开放,一部分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逐渐加入外国国籍或移居他国,形成与中国体育军团对抗的“海外军团”。“海外军团”作为我国海外移民的一部分,其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

目前,国内对于 “海外军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还没有专门的著作对这一现象做过论述,论文的数量也不多。同时以往学者大多是从体育的角度对 “海外军团”移民现象进行分析,如刘振坤 《浅论 “海外军团”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影响》、赵犇《中国 “海外兵团”现象成因研究》、武晓敏 《体育海外兵团研究》等。本文主要是从移民的角度对海外军团这一华人群体进行分析,以扩展 “海外军团”研究的领域,丰富我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内容。

一、“海外军团”移民的历史与现状

“海外军团”又称 “海外兵团”,最早指出于不同目的、通过各种途径出境的众多原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1]现在一般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一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因为他们杰出的运动成绩或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使他们获得了国外留学或俱乐部聘用的机会,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海外中国运动员和教练员群。[2]“海外军团”移民海外后,很多都加入了当地国籍或拿到了当地的永久居留证,成为移居国公民并代表其参加体育赛事,因此对这一群体的界定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说,“海外兵团”的内涵在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被扩大化了。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广义的海外兵团,并不只局限于乒乓球这一项目,而是所有移民海外的中国运动员和教练员。

“海外军团”移民已经超过30年的历史。最早是以乒乓球运动员为代表,据资料记载,中国优秀乒乓球选手的对外流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前国手刁文元被公派到意大利执教。80年代,前世界冠军梁戈亮两度镀金德国。90年代初,在海外谋生的乒乓球运动员开始逐渐形成一定规模。海外军团一般都是我国优势项目的优秀选手,并主要集中在乒乓球、体操、跳水、排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中。资料显示,仅乒乓球一项,1990年在国外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就达到300多人,其中还不乏有世界冠军何智丽和奥运冠军陈静。[2]美国一直是运动员移民的热土,单从转换国籍代表美国参赛的运动员来看,从1992年奥运开始,有10人在不同项目代表美国参赛,其中乒乓球队的18人中,6人来自中国。

现在,由于中国在一些传统优势项目上保持领先的同时,其他非传统项目也有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到中国来 “挖宝”,大批运动员、教练员移民外国,“海外军团”的阵容越来越强。以乒乓球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男女乒乓球77人中,中国 “海外军团”人数达到39人。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与中国大陆相关的海外军团人数达到了43人,其中女运动员27人,占所有参赛球员的21.1%,男子海外兵团的人数也有16人之多。[3]目前,国内对于 “海外军团”的数量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据估计已经超过千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随着 “海外军团”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移民群体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和大多数华人移民一样,“海外军团”在光环之下也透露出种种无奈。第一,心理困惑。目前,“海外军团”还依然成为一些国人指责谩骂的对象,被视为 “吃里扒外”,因此,在他们回中国参加比赛的时候,几乎都存在心理上的矛盾。第二,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这种障碍是任何移民都会遇到的问题,中国的运动员普遍教育程度不高,语言能力有限,除了技术之外基本上都要重新学,所以当与教练和队员沟通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有的时候甚至会受到别人的歧视。第三,职业的不稳定。“海外军团”中的教练员同移居国基本上都是签订合同的,有一定的聘期,一旦和运动员出现矛盾,很可能被解聘。相比教练员,运动员的处境稍好一点,因为他们只要保持一定的竞技状态,还是会得到重用。

二、“海外军团”移民的特点

“海外军团”作为华人移民大潮中的一个群体,有与其他职业的移民一样的特征,同时也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表1 最近海外兵团所代表的国家\协会在各大洲的分布情况

首先,海外军团分布广泛。我们常说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海外军团”作为华侨华人的一部分,分布也极其广泛,遍布各大洲。表1是最近参加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的乒乓球海外兵团数量及其所占比例,从移民地看,“海外军团”主要选择的是亚洲和欧洲的国家或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比较发达,运动员数量、能力有限,在吸引体育移民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表2 最近 “海外兵团”年龄现状统计表

其次,“海外军团”年龄偏大,而且男性的年龄较女性高。从表2最近参加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的乒乓球海外兵团的年龄可以看出,移民海外的运动员年龄都比较大,尤其是男性的年龄大多超过30岁,基本上过了他们的运动黄金期。很多人都是退役的国手或是已经过了个人黄金时期的运动员,为继续自己的职业身涯,才转入外国。相比国家队许多年轻的选手,“海外军团”的实力相对有限,但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同时也可以看出,因为年龄偏大,“海外军团”在作为运动员参赛的时候,同时也是教练员。既作为运动员又作为教练员在 “海外军团”中是常有的现象。

最后,“海外军团”参与的项目多样化,主体比较单一。从他们的移民项目看,主要还是集中在我们的一些传统项目,例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跳水、体操等方面,但是最近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非传统项目的海外军团的身影,如足球、篮球、击剑等。从移民的主体看,运动员或教练员大多有在国家队的经历,都曾经为国家带来很大的荣誉。他们由于年龄或伤病问题,不得不选择离开,但是仍然希望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

三、“海外军团”移民的动机分析

(一)推力因素

1.事业或生活上的追求。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第一,实现个人梦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运动员的职业身涯更是短暂,在运动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与价值是每个运动员最大的心愿。但是由于比赛参赛人数的限制和国家队内竞争激烈,能去参加大赛的名额还是比较少,势必造成大量优秀的运动员不能代表中国参赛,只能成为陪练的一员。运动员从自身考虑,移民到外国,代表移居国参加比赛,不失为实现个人梦想的一种好的方式。第二,生计的需要。由于我国运动员数量众多,基本上都需要国家财政的拨款,工资水平不是很高。同时,由于训练占据了运动员大量的时间,导致运动员学习的时间很少,知识教育水平有限,很多运动员退役之后,难以适应社会,马上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同时国家对运动员退役后的保障也不是很完善,因此生活过得相当贫苦。为改变自身状况,不得不接受外国的邀请,代表该国参加比赛,或者成为外国的教练,以此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第三,追求异国婚姻。很多女运动员在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与一些外国运动员或者外国人产生了感情,从而有了婚姻。为追求自身幸福,她们加入丈夫所在国的国籍并代表该国参加比赛。著名棋后诸宸就是其中的代表。第四,子女教育。这一因素正慢慢成为一些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移民海外的重要动力。尤其是教练员基本上都有子女,移民海外可以使自己的孩子享受到外国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宁愿放弃国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即使这些条件还比国外好。

2.举国体制的弊端。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由国家统一选拔和培养运动员,并由国家提供各种条件和资源为国家争取荣誉的一种机制。在选拔运动员的时候,行政的力量是主要的,有的时候并不是唯才是举,而是为 “财”是举。一山不容二虎,在举国体制的高墙内,难以创造出宽松交流、容忍异见的环境与氛围,个人需求与欲望被压制,集体的利益被无限放大。李矛、郎平、何智丽、李犁、周密、唐娜……都是典型的例子。[4]中国在很多大赛里面曾出现 “让球”现象,这对运动员是非常不公平的,也使运动员感到无奈与痛心。例如1987年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半决赛,原中国选手何智丽被教练组要求 “让球”给队友管建华,但是她没有就范,而是战胜了队友管建华,因此她落选了1988年奥运会,为实现自身的梦想,她选择了去海外发展。行政的压制让运动员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举国体制的弊端促使他们移民海外寻求更好的机会。

(二)拉力因素

1.国外优越的待遇和训练条件。经济因素一直是影响移民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以奥运会为代表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竞技体育逐渐成为展现国家综合实力和形象的重要舞台,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推出一些优厚的条件和制定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国外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该国参与各种比赛以提高自己国家的竞技水平。同时,外国先进的训练设施、理念以及完善的保障设施,有利于运动员水平的提高。

2.国外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以运动员来说,很多运动员出走海外,不是自己的实力不济,而是因为他们难以适应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在国内,某一项目一个位置上会有很多优秀运动员,但是能代表国家参赛的只是少数。那些不能代表国家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移民海外,基本上都成为了移居国的顶尖选手,在他们从事的项目上不会有什么竞争对手。对运动员来说是这种环境非常轻松,也减少了他们移民的担心与顾虑。

3.国外有利的移民政策。随着各国民众对于体坛成绩越来越关注,奥运会成绩与国家荣耀越来越紧密关联,引进体坛高手也进入各国优先接纳移民的渠道。[5]为吸引世界上优秀运动员代表本国参赛,很多国家在移民政策上对体育移民作出了很多调整,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一些国家在吸引体育移民的时候,在入籍程序上简单化,缩短了外籍人员的入籍时间。例如,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在1996年推出 “彩虹计划”,目的是让外籍体育专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成为新加坡公民,为新加坡在国际赛事中争取荣耀。EB-1美国签证的申请对象是那些在科学、艺术、教育、商业或体育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其杰出表现和成就得到国内、国际的认可并被广泛报导、记载的外籍人士。此类申请人无需向劳工部申请劳工纸。同时,一些国家也在福利保障方面给予体育移民保障。如2011年8月,法国修改移民政策,设立 《优秀人才居留证》,旨在接纳在科技、体育等领域有才华的杰出人士。证件持有人将获得3年有效并可延长的居留证,具有工作权利,可自由出入法国和享受与法国公民同等的福利待遇。这些移民政策的出台,促使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移民海外。

四、如何看待 “海外军团”移民现象

(一)是促进中外交流的使团

“海外军团”在很多国人的眼中被认为是一种背叛行为,因为国家花了大量的资金来培养这些运动员,希望的是他们为国争光,可是反过来他们却成了中国的强大对手。可是,随着这种现象的普遍化,我们可以看到 “海外军团”也为中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增进了与国外人员的友谊,促进了国人与海外的交流,真正充当了交流的使者。著名排球教练员郎平曾经多次带领外国球队与中国队切磋,增加了中外排球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中国先进的排球技术在世界的传播。叱咤乒坛多年的庄则栋就曾发出这样的呼喊:“不应该叫 ‘海外兵团’,而应称为 ‘海外使团’。”[6]如今,“海外军团”遍及世界各国,相信在这一移民群体的带动下,中外交流的空间将会更大、更广阔。

(二)提高了移居国的运动水平,带动了相关项目的发展

中国优势项目例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移民海外,大大提高了移居国在这些项目上的技术水平;同时,“海外军团”的参赛也给移居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誉,提高了这些国家的地位,改善了他们弱国体育的形象。例如,北京奥运会上,李佳薇与队友王越古和冯天薇联手摘下女团银牌,为新加坡夺得48年来的首枚奥运奖牌,这无疑是新加坡运动史上的巨大飞跃。“海外军团”的移居国在这些项目的突破,也激发了他们国民对这些项目的热爱,促进了政府和私人对这些项目的支持。可以看到,很多海外民众慢慢热衷于乒乓球、羽毛球,政府也开始加强宣传的力度,鼓励民众去学习这些运动项目,同时积极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从而带动了这些项目的发展。

(三)是运动员追求自身价值的明智之举

在面临抉择的时候,“海外军团”的大多数其实并不真正想移民海外,只是他们在竞争环境如此激烈的中国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今天宣传国家利益至上,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人利益,当国家已经获得了应有的荣誉之后,也应该更加注重个人利益与价值的维护。我们看到 “海外军团”中的李佳薇、唐娜等很多运动员在移民海外之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著名羽毛球教练员李矛在出走中国队后,多次带领外国球队击败中国队,同时也为所在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这些 “海外军团”在国外真正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因此,运动员从追求自身价值考虑移民海外也无可厚非,不失为明智之举。

(四)是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世界体育进程的移民现象

在全球化浪潮之下,移民现象成为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海外军团”移民现象的出现无疑对世界体育事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广大优秀的运动员走出国门,既推动了自己的运动项目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也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海外军团”并不只是中国的独有现象,它存在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即使在中国也有其他国家的 “海外军团”,中国同时也受益于这些 “海外军团”。在中国的赛场上也有很多外国教练的身影,他们在默默地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贡献。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的形势下,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海外军团移民的现象。

随着世界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 “海外军团”移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移民现象对中国体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对中国夺取世界冠军形成强大的冲击,但是也扩大了中国体育在世界的影响力,提升了海外华人的声誉和形象,对中国人走出国门、融入世界舞台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加强对“海外军团”移民的研究,有利于深化我们对体育移民的了解,减少对海外军团的误会,促进华人移民更好地在移居国工作、生活。

[1]武晓敏,赵犇.体育海外兵团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10 (5):68-70.

[2]中国体育对外交往30年—— “海外军团”现象 [EB/OL]. [2008-06-02].http://gb.cri.cn/17844/2008/06/02/1325@2081584.shtml.

[3]体坛雇佣军全球蔓延 中国 “海外兵团”日渐壮大[EB/OL]. [2011-09-20].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109/20110920/news_20110920 _1606630.shtml.

[4]中国体育的海外兵团:中国人战胜中国 [EB/OL].[2010-06-02].http://star.news.sohu.com/s2010/face14.

[5]李明欢.国际移民政策研究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18.

[6]“海外兵团”三十年嬗变 中国成长中愈发宽容自信[EB/OL]. [2008-12-04].http://news.ifeng.com/sports/zonghe/detail_2008_12/04/1396215_0.shtml.

猜你喜欢

军团兵团教练员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组建你的恐龙军团
剑指创新,CBE“包装军团”再扩容!
吉利4A军团出战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兵团在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