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氮降磷增钾对提高玉米单产和效益的影响

2012-11-12周外森赵会玉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穗肥单产氮磷

周外森,赵会玉

(曲靖市土肥站,云南曲靖65500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连续2年在曲靖市麒麟区钟安堡村进行,土壤为红砂壤,中上等肥力,海拔1 862 m,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前作小麦。

1.2 试验品种

玉米品种靖单10号,为中熟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每小区5行180株,每公顷6万株。处理1:施纯氮肥,每公顷施尿素75 kg作底肥,675 kg作苗肥和穗肥;处理2:每公顷施磷钾二元单质肥1 050 kg一次性作底肥,尿素750 kg作苗肥和穗肥;处理3:常规施肥,每公顷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8∶7)345 kg一次性作底肥,施尿素675 kg作苗肥和穗肥,处理4:空白对照,不施任何化肥。为保出苗每公顷施农家肥22.5 t作盖塘肥。追肥统一在3叶1心追施30%,9叶1心追施70%(表1)。

表1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生育期及抗性

2009年至2010年2年均在4月29日人工打塘点播,5月10日全部出苗,9月16日至19日成熟,9月25日收割,生育期为129~132 d。从中后期植株整体观察,处理1、处理2、处理3在氮肥不减的情况下,叶色为绿色,处理4缺氮叶片变黄,成熟后雨水偏多,穗粒腐病发生较重(表2)。

2.2 不同处理产量比较

处理1施纯氮作底肥,产量为8 528.25 kg/hm2,比处理2、处理 3分别减产 717.9 kg/hm2和 102.6 kg/hm2,比空白对照增产1 814.25 kg/hm2,说明施纯氮作底肥效果不大,且氮肥单独施用的效果没有配合磷钾肥施用效果好。

处理2用磷钾二元肥作底肥,氮肥作追肥,单产为9 246.15 kg/hm2居第1位,株高、穗位高比处理1、处理3明显降低,茎粗增粗抗倒伏,穗行数、行粒数变化不大,但秃尖度小,千粒重明显增加,提高了单产。处理2每公顷单产比处理1增产717.9 kg,增8.4%;比处理3增产615.3 kg,增7.1%;比对照(CK)增产2 531.15 kg,增37.71%。试验结果与中国农科院发表的“前期控氮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结论一致。

处理3采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作底肥的常规施肥方法,单产为8 630.85 kg/hm2,仅比处理1增产102.6 kg/hm2,比处理2减产615.2 kg/hm2。究其原因,本试验所采用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8∶7)不是玉米专用肥,钾元素严重不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低成本的磷肥,磷易被土壤固定而超标(表3)。

表2 各处理生育期及抗病性

表3 不同处理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改施氮磷钾三元肥为磷钾二元肥一次性作底肥,把氮肥集中作穗肥施用,可有效提高玉米单产。据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结果,尿素在湿度适宜时,气温越高氮素的水解速度越大,温度为10℃左右时尿素全部水解需7~14 d;温度为20℃时尿素全部水解需4~5 d;温度为30℃时尿素全部水解需1~3 d;尿素用于旱地损失量可达施入量的12%~16%。中国农科院“前期控氮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前期控氮可减少玉米秃尖长,增加行粒数,促进穗的发育,提高产量,实现稳产及提高氮肥利用率。因此,根据曲靖市的自然生态条件,在玉米播种期(4月至5月)正值高温干旱和大风季节,在不采用地膜覆盖或三潮播种的地方,为减少氮素的挥发、节约成本及资源,以磷钾二元肥作底肥,尿素作追肥使用,增产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穗肥单产氮磷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常规施肥与氮磷钾施肥对CX-80雪茄烟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省和全国“十三五”期间三大作物单产变化分析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不同叶龄期穗肥施用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膜下滴灌水稻不同穗肥运筹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