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廿载磨一剑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荣膺“2010年度亚洲最佳孵化器”的背后

2012-11-10葛佳慧

华东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孵化器开发区中心

本刊记者/葛佳慧

廿载磨一剑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荣膺“2010年度亚洲最佳孵化器”的背后

本刊记者/葛佳慧

新闻背景:

亚洲企业孵化协会(AABI)成立于2002年,主要通过组织开展亚太地区孵化器及相关机构、孵化企业之间的互访、考察和交流活动,帮助和推动孵化器为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平台和管道,从而为亚太地区经济振兴作出贡献。目前已拥有协会成员18个,分布在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自2005年起,AABI每年都要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孵化器。获评者均为各国、各地区孵化器协会推荐,经由国际资深企业孵化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考核、评选产生的优秀国际企业孵化器。因此,获得该奖项,相当于获得亚洲孵化领域的最高荣誉。获评者不仅能够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且能够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参与到亚太地区孵化器及相关机构、孵化企业之间的各项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完善,为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总之,“亚洲最佳”,对于参选者而言意义重大。

2011年11月,第17届亚洲企业孵化协会年会在台北召开,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从诸多候选孵化器中脱颖而出,以80.3的高分一举摘得“2010年度亚洲最佳孵化器”的桂冠。消息传来,开发区上下一片欢腾,但是荣誉的获得并非天上掉下的馅饼,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据了解,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曾参加过AABI的评选,虽然没有夺冠,但也获得了亚洲第二的排名。之后,创业中心还是一如既往地朝着最佳孵化器的目标不断努力,寻求各方面的完善和创新,还特地为此走访了往届获评者,与他们开展合作,向他们学习经验,寻找差距所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亚洲最佳”的硕果终于落到了漕河泾开发区创业中心的手中。虽说创业中心参与此次评选的初衷很简单,仅仅为了踏出国门,看看自己在亚洲孵化器中的排名,学习他人的长处,鞭策自己获得更多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80.3的高分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得到的,成功的背后必定会有厚重的沉淀。

今日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

从评选标准来看,AABI要求候选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务的范围要具备最佳孵化实施方案,在进驻企业的数量及孵化基地的大小上要有优势,在创造的就业机会、专利的量上也要取胜,要有良好的财务稳定性,且有成功的案例。也就是说,要获得“亚洲最佳”,就必须在这六个方面全部胜过竞争对手,且评选过程没有任何猫腻可寻。可见,难度之大不容小觑。

回看创业中心的发展过程,数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实施方案,进驻企业、孵化基地等量化指标上,创业中心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统计,创业中心目前所进驻的企业达140多家,产生的专利数量为7575个。此外,中心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财务方面的表现非常稳定,成功案例也不胜枚举。

案例一: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其股东为一批美国归来的留学生,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的开发,设计、生产工作。公司董事长杨崇和曾在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成功创办了新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以8500万元美元被美国硅谷著名的IDT公司并购,在集成电路领域具有较高声誉。成立初期,澜起科技便得到了漕河泾创业中心的帮助,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注册。在其发展过程中,创业中心更是给予了人力资源,货款融资、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等方面全方位的支持。通过数年的努力,澜起科技吸引了业界数家资深投资公司的注目。2006年6月,澜起科技还获得了由英特尔技术基金(In-tel Capital)和永威投资公司(Asia Vest)的1000万美元的投资。目前,公司资产经评估已达5000多万美元。

案例二:2000年成立的光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光纤通讯产品研发的科技创业型企业。该团队由10多位海归人员创办。这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凭借自身的技术背景和对行业前景的深刻认识,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创立了光桥科技公司。为寻求进一步发展,2002年5月光桥公司入驻漕河泾开发区,瞄准了国际最先进的光纤通讯技术产品,依靠专业的技术实力、敏锐的市场眼光,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在短短两三年里,便推出了以MetroWave命名的“下一代多业务光传送平台”全系列城域光网络产品,所有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均为“光桥”自主拥有。2003年,光桥科技产品和技术服务还获得了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开始进入市场。光桥科技的发展与漕河泾开发区的支持以及各级领导的关注是分不开的,开发区和创业中心在推荐风险投资、贷款融资、项目申报等方面多次为该公司提供帮助。2006年,光桥科技以其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全球光网通讯巨头西门子青睐,且被西门子以近1亿美元的价格并购。

光环的背后尽现成长历程

透过一系列数据,挖掘所有推动企业成功的因素,我们应该关注“2010年度亚洲最佳孵化器”大奖光环背后的故事。

发展至今,开发区已经历了六代孵化器。1989年,漕河泾开发区利用当地农舍,成立了以“农舍文化”为标志的第一代孵化器;1994年,利用标准厂房作为孵化基地成立了上海新兴技术创业公司,形成了以“经典孵化器”为标志的第二代孵化器;1997年,成立了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即以“国际化和规范化”为标志的第三代孵化器。此后,又经历了现代、专业两代孵化器,一步步走来,步伐踏实且目标明确。如今,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国际孵化中心正式启用,这一集科技创业苗圃、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基地将打造成为第六代品牌孵化器。

二十多年里,创业中心始终以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以及发展导向、发展路径的战略性、根本性转变。

从获得的荣誉来看,创业中心不仅是全国创业中心范围内首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机构、第一批由企业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并进入良性循环的单位、第一批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单位、第一批纳入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而且是第一批被评为联合国企业孵化器专家单位的机构。更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创业中心还首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的金融模式,截止目前已投入了1.8亿元,并且以零坏帐的好成绩,真正地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摆脱了资金困扰,树立了典型形象。

从孵化基地的规模来看,开发区的覆盖范围也已经从外高桥园区、科技绿洲康桥园区、浦江高科技园区、新经济园松江园区、科技绿洲奉贤园区和新经济园临港园区六个上海园区,辐射到了江苏的盐城和浙江的海宁。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超过10万m2的孵化空间,累计培育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等领域科技企业434家,成功率达到91.7%。共引进中外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12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500多家,其中包括70多家世界500强投资设立的企业。产业结构呈现出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产业,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汽车研发配套、环保及新能源为重点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的“一五一格局”。

创业中心一直被视为漕河泾开发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基地,尤其注重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且注重企业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的营造。从办公环境,到技术环境,到人才环境、资本环境、信息环境和市场环境,创业中心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在为孵化企业提供入驻、孵化、毕业三阶段服务的过程中,创业中心还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规范、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基础、管理、培训、技术、市场和资金六大板块的服务,为基地内企业和开发区企业搭建了中介服务、风险投资、专家咨询、政策服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六大平台,以优化服务品质。

企业的创新源自服务创新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创业中心还十分注重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按照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在服务手段上,创业中心针对开发区的科技企业和创业中心内的部分孵化企业,采用培训、项目申报、举办“入驻企业家工作午餐会”等方式对其开展服务;每年选定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重点企业,采用派专人定期上门、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给予特殊重点服务,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在原重点跟踪孵化服务上,创业中心形成了企业辅导员制度,规定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服务流程和具体内容,按照ISO程序开展相关服务,建立企业成长档案,记录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轨迹。此外,创业中心还通过委派员工到孵化企业担任高层管理职务,为企业提供全过程、个性化服务。

在服务广度上,创业中心不仅针对创业企业,更是面向整个开发区,实施服务辐射区域化,负责整个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的初审工作,并对注册在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跟踪调查工作。

在国际合作上,创业中心帮助企业参与全球市场,注重引进国外的中、小企业及留学生企业;通过留学生回国创办企业及引进国际风险资本,形成资本的多元化、国际化;帮助孵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与国外开发区、孵化器、大学和科研单位等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在团队建设上,创业中心注重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卓越的管理才能、敏锐的创新意识支撑核心团队的建设。不仅要求团队成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而且要求他们具备管理经验和创新创业领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领导经验。

创业中心团队成员对于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他们认为在工作中必须将自己置身于服务者,而非管理者的角色,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除此以外,他们坚信只有在服务上进行创新,才是服务于创新创业的根本,才能跟上企业创新的步伐。

猜你喜欢

孵化器开发区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