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凹油田A区B层流动单元沉积微相研究

2012-11-10罗迎春陈恭洋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3期
关键词:微电极伽马三角洲

罗迎春,陈恭洋(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赵凹油田A区B层流动单元沉积微相研究

罗迎春,陈恭洋(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通过对赵凹油田A区B层7口取心井岩心观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测录井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识别出研究区主体为扇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确定了10种(碎屑流、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溢岸砂、席状砂、浊流、前三角洲泥、浅湖砂坝、浅湖泥等)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和剖面、平面分布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浅湖砂坝为有利的储集相带,为油田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赵凹油田;流动单元;沉积微相

赵凹油田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前姚庄鼻状构造带上,西与双河镇鼻状构造相连,南面紧邻唐河-栗园边界大断层,东临深凹陷[1]。该油田构造简单,构造轴向为北西-南东向,自上而下轴向按顺时针偏转,轴线走向130°,倾角3~6°,是一个贯穿凹陷中心区并由西北向东南倾没的继承性鼻状构造。油田A区B层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2]将研究区B层划分为8个流动单元[3],从下至上依次为24(2)、24(1)、23(2)、23(1)、22(2)、22(1)、21(2)、21(1)。

目前A区B层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层内干扰严重,综合含水高,产量递减大,剩余油认识难度大,水淹状况不清,地下油水关系复杂,开发效果难以改善。因此,需要进行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分析,为后期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剩余油挖潜等工作提供依据。

1 单井相分析

图1 A区B层扇三角洲前缘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研究区内岩石颜色多为浅灰至深灰色,岩性主要为灰色含砾砂岩、砾岩、含砾粗砂岩、不等粒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等,总体以粗碎屑岩沉积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4]以具过渡带的两段式为主(见图1),由跳跃次总体、过渡带及悬浮次总体组成,其中跳跃次总体斜度为22~37°(个别细粒沉积物达53°),质量分数为50%~85%,分选较差,粒度区间为-2 ~2φ(个别细粒沉积物0~2.5φ);过渡带总体斜度为15~17°,质量分数为8%~15%,细截点大多在3.5φ;悬浮总体斜度大多在42~50°,质量分数为7%~40%。跳跃次总体斜度较低,反映沉积物粒度分选较差。粗粒沉积以块状层理为主,可见冲刷面;细粒沉积物中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很发育,可见变形层理、砂泥互层层理。

2 测井相分析

通过对赵凹油田A区B层7口取心井约160m岩心进行精细观察、描述、拍照、整理、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测录井资料、粒度分析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识别出研究区主体为扇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1],确定了10种沉积微相。不同的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测井相分析包括测井响应序列的选择、测井响应曲线特征分析和测井相分析。对工区内83口完整资料井,选择自然伽马曲线、微电极曲线、深电阻率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测井相分析效果较好。

2.1扇三角洲前缘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包括碎屑流、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溢岸砂、席状砂等沉积微相。

1)碎屑流 特征:低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相对升高,低声波(AC),微电极(微梯度RLML和微电位RNML)正幅度差,一般具底冲刷(若冲刷强烈则看不出界限,冲刷不彻底则有细粒夹层),底冲刷处微电极负幅度差或无幅度差,深电阻率(RT)呈高阻尖峰。相层序:纵向上多与水下分流河道交互出现。岩石组合:砂砾岩、细砾岩,多为块状(见图2)。

2)前缘水下分流河道 特征:低自然电位、低自然伽马且自然电位 、自然伽马为箱形或钟形,微电极正幅度差且为箱形,低声波(略高于砾岩),一般有底冲刷面。相层序:纵向上可与碎屑流或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溢岸砂交互出现。岩石组合: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含砾砂岩(见图3)。

图2 A区B层碎屑流测井相模式

图3 A区B层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测井相模式

3)溢岸砂 特征:位于主河道两侧,自然伽马较低且呈反旋回特征,微电极正幅度差。相层序:纵向上与水下分流河道交互出现。岩石组合:含砾中-细粒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泥质粉砂岩等(见图4)。

4)河口砂坝 特征: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为漏斗形,自然伽马微齿化,微电极微齿化且具正幅度差,声波中值,电阻率中值,泥质含量较高。相层序:垂向上常夹于水下分流河道与前三角洲泥间。岩石组合: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见图5)。

图4 A区B层溢岸砂测井相模式

图5 A区B层河口砂坝测井相模式

5)席状砂 特征: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且为指状,光滑,微电极正幅度差但幅度差不大。相层序:垂向上常夹于前三角洲泥之中。岩石组合: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细砂岩等(见图6)。

6)前缘水下分流间湾 特征:高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无幅度,电阻低值,声波时差高值。相层序:与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交互出现。岩石组合: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见图7)。

图6 A区B层席状砂测井相模式

图7 A区B层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测井相模式

2.2扇前三角洲

1)浊流 特征:低自然伽马 、自然电位,反韵律,微电极齿状或重叠,反映砂泥岩交互出现。相层序:与前三角洲泥交互出现。岩石组合: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等(见图8)。

2)前三角洲泥 特征:高自然伽马、自然电位,自然电位靠近泥岩基线且曲线光滑,微电极基本无幅度差,深电阻率低值,声波高值。相层序:与河口砂坝、席状砂交互出现。岩石组合: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见图9)。

图8 A区B层浊流测井相模式

图9 A区B层前三角洲泥测井相模式

2.3浅湖

1)浅湖砂坝 特征: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且呈箱形,微电极呈“U”字形降低且为正幅度差。相层序:与浅湖泥交互出现。岩石组合:细砂岩、白云质细砂岩等(见图10)。

2)浅湖泥 特征:高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低中子(CNL),微电极升高且为正幅度差。相层序:与浅湖砂坝交互出现。岩石组合:白云质泥岩等(见图11)。

图10 A区B层浅湖砂坝测井相模式

图11 A区B层浅湖泥测井相模式

3 沉积微相剖面及平面展布特征

在工区内顺物源方向拉了3条过井沉积微相剖面,总体表现出先进积后退积的特点。沉积微相平面图也表现出先进积后退积的特点,由23(1)至22(1)为进积,22(1)至21(1)为退积。由23(1)至21(1)层物源方向唯一,即东南部物源,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24(2)至23(2)有2个物源:西南方向物源及东南部物源。其中24(1)与24(2)北西部井区砂体,应属于东南部物源沉积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4 储层非均质性分析

隔层分布较稳定,夹层较少且分布不稳定,且大多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分岔处或水下分流河道边部、末梢以及河口砂坝、席状砂、浅湖砂坝中。

5 结 论

1) 赵凹油田A区B层油层主要位于扇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微相,部分位于浅湖亚相,发育浅湖砂坝微相。

2) 根据岩心分析所建立的岩-电对应关系及典型测井相模式,可用于B层内各流动单元的沉积微相识别。

3) 赵凹油田A区B层沉积时,工区内主要物源是东南部,其次是西南部,总体表现出先进积后退积的特点。

4) 研究区B层夹层较少且分布不稳定。

[1]樊中海.扇三角洲体系储层识别及精细构成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2] 朱筱敏.层序地层学[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尚锋,张昌民,李少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4] 于兴河.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编辑] 洪云飞

P618.13

A

1673-1409(2012)05-N057-04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5.019

2012-02-20

罗迎春(1978-),女,2006年大学毕业,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油藏描述方面的研究工作。

陈恭洋(1963-), 男,1984年大学毕业,博士,教授,现主要从事油气藏描述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gychen8888@126.com。

猜你喜欢

微电极伽马三角洲
瞬发伽马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在重介分选智能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
中子伽马曲线受到自然伽马污染影响分析及消除原理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三大抽样分布的理解与具体性质
应用于电阻抗测量的表面微电极研究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Understanding Gamma 充分理解伽马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基于微流体脉冲驱动控制技术的电化学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
微电极阵列检测细胞电生理仿真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