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新线上运油战
2012-11-10○文/董汲
○ 文/ 董 汲
甘新线上运油战
○ 文/ 董 汲
吃苦耐劳,流血流汗,运输尖兵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知难而进的非凡勇气,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1959年的下半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急需石油,克拉玛依油田产量增长很快,能不能运出去,就看运输公司了。在全国劳动模范王文俭、公司劳模石风华等人的倡导下,运输公司开展了车吨月运万吨公里的运动,多拉快跑,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一场运油大战,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3000公里的运输线上大规模地展开了。
有的“太脱拉”司机一次挂4个7吨罐跑;“依法”、“斯柯达”车都挂两个7吨罐,运量两、三倍增长。王大成等所开的“太脱拉”车,都是一次挂10个3吨罐,加上主车载重量,单车一次拖挂运量就达到94吨,超过一个火车油罐的运量。
原油外运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是大型车子卸完油,回程都是空跑,里程利用率只有50%,浪费太大了。许多空桶放在尾亚等火车站,无车西运,独山子成品油又无空桶装,新疆石油公司同志干着急也没办法。
大跃进的年代,鼓励提合理化建议,每人提多少都有指标。公司驻新疆第一运输处独山子大队的司机王明亮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动员大家想办法,让回程放空的车子装上货,以减少运力的浪费。
这个问题大家都想到了,但谁也没有往外说。原因是汽车上背着椭圆形的油罐,高出车槽板50多厘米,后面的托罐光溜溜的,怎么装货?还是王明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他的建议是正确的。他提出建议后的第一趟从尾亚返回独山子时,用绳子捆绑着装回68只空桶,第二趟回来时用同样的办法装回了150只,这下轰动了。
“回程利用”在甘肃、青海、新疆三地展开了,回程装货形成高潮。司机张远非回程一次装空桶370只。依党柱也不甘落后,回程一次装空桶503只。
万事开头难。为了搞“回程利用”,司机们各显其能。有的司机在自己的罐上焊装个长方形的铁架,以便装货。有的用绳子自编成大网,去卸油时带在车上,回程装空桶。司机夏福奎一次回程采用大绳网子装了700只空桶,在石油运输战线上放了个大“卫星”。青年司机王孝云不服气,就在开的回程车的主车、拖罐上一次装了856只空桶,创出了最高纪录。
●茫茫戈壁,车轮滚滚。蜿蜒曲折,蔚为壮观。 供图/子 非
1959年公司回程车,将积压在尾亚等火车站的16万个空桶装运一空。这等于90辆解放牌汽车一年的运量,解决了独山子炼油厂成品油外运的困难。新疆石油公司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急得火烧眉毛,叫谁都不干,是你们救了我们的急,这样好的司机全国少有。”
“回程利用”,是司机自己动手装,自己动手卸。每装完一次货,个个汗流浃背,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有的同志装好货后,累得不能动弹,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就开上车子上路了。车子装的回程货大部分是超高、超宽,车子转弯,上山、让路、停车,助手们就得下车指挥,生怕出问题,造成损失。
一个“太脱拉”车的运输分队有6部主车,加上12台托罐,挨个停在一起相当长,拉开距离行车,逶迤三四公里,车上装的空桶加上油罐本身高达5.6米,宽4米,是一种十分壮观的车队行驶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