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2-11-10赵富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成人

卢 莎 赵富才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卢 莎①赵富才

目的 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4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情况:惧怕型>专注型>安全型>淡漠型;②4种依恋类型个体的幸福感得分有显著差异(F=28.016,P=0.000);③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20.382,20.331;P<0.01);④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R2=0.235,P=0.000)。结论 大学生安全依恋个体的幸福感高于非安全依恋个体。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并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大学生;成人依恋;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某一个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1]。以往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宏观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个人的气质人格等内在因素。近几年研究表明,成人依恋是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成人依恋是个体的一种稳定的倾向,个体去靠近他主观认为能满足其生理心理安全感的特定对象,努力维持和寻求与他们的接近,指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2]。成人依恋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和恋人,也可以是其他情景性的依恋对象。Bartholomew将成人依恋风格分为4种类型: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恐惧型[3]。Fraley等人认为个体在早期对父母的依恋中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型会影响到其他各种关系,并对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情绪、认知和行为起着指导作用[4]。以往关于主观幸福感和成人依恋的研究发现,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低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高,而忽视了成人依恋的4种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旨在全面探讨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希望能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选取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65份,有效回收率96.9%。其中男生 260人(55.9%),女生205人(44.1%)。

1.2 方法

①田瑞琪修订的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5]:此量表由Brennan,Clark和Shaver等人编制,有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共36个项目,采用7级评分制,通过分类系数可得出被试成人依恋类型:安全型、惧怕型、专注型、冷漠型。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②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本量表共有33项,前18项的平均得分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只采用此量表的前18项进行测量,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1.3 数据处理

将样本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主观幸福感

2.1.1 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布 根据亲密关系体验量表结果可得出个体成人依恋焦虑维度和依恋回避维度的得分,然后根据公式进一步得出成人依恋各类型人数及比例:安全型 95人(20.4%)、惧怕型195人(41.9%)、专注型 115人(24.7%)、冷淡型 60 人(13.0%)。

2.1.2 不同依恋类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 4种依恋类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安全型(82.11±9.31)、惧怕型 (70.74±9.52)、专注型(73.57±11.60)、冷淡型(74.25±8.77)。

为探讨4种成人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幸福感上是否有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依恋类型个体的幸福感差异显著(F=28.016,P=0.000)。事后检验结果,安全型依恋的幸福感显著高于其他依恋类型,冷淡型和专注型依恋的幸福感显著高于惧怕型依恋,冷淡型和专注型依恋的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2.2 依恋回避维度、依恋焦虑维度与主观幸福感

2.2.1 大学生成人依恋各维度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成人依恋回避维度、焦虑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见表1。

表1 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r)

2.2.2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采用Enter法,以成人依恋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依恋维度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见表2。

表2 成人依恋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依恋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均进入回归模型,两者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23.5%。

3 讨 论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情况为:惧怕型>专注型>安全型>淡漠型。此分布与国外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不同,美国大学生中安全型依恋占46%,惧怕型依恋23%,专注型依恋占16%,淡漠型依恋占15%。在正常情况下,成人依恋中安全型依恋占较大的比例。但是,本研究中惧怕型和专注型依恋的比例均超过了安全型,其原因可能有:①80年代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单亲家庭增多,这部分孩子长大后的安全感就比较弱,此次取样正好是80年代后的大学生;②现在大学生面临的学习、恋爱、考研和就业等种种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受挫能力有所下降,安全感较弱。此次研究结果可看出,在大学生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惧怕型依恋个体,他们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不自信,较多的拒绝和否认,这种状态易导致大学生生活不适应,个体社交障碍等现象出现。

安全型依恋的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非安全型依恋的幸福感得分。有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与高程度认知开放有关,个体能对自己和伴侣的消极行为做出有利的归因,而减小消极行为的有害影响,更好的促进双方关系,从而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而专注型和惧怕型依恋个体对自己和伴侣的行为会做出相对敌意和不利的归因,体验到较低的幸福感[6]。

本研究表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可以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回归分析发现,依恋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可预测幸福感的23.5%。具体而言,针对依恋焦虑或依恋回避较低的个体,因为这部分个体的自我模型构建较好,使得他们的自信心、自信感较强,容易在社会中得到认同,人际关系网络就构建得好,幸福感高[7]。

当代大学生中安全型依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高于非安全型依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幸福感负相关显著,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此,心理学工作者应采取一些相应措施。针对惧怕型依恋占多数的情况,他们的自我模型或他人模型中对自我或他人缺乏信心与信任[7],应该帮助这部分大学生建立相对完善的关系网络,在校园里,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团体活动,多举办人际交往技巧讲座,同学互助团体等方式改善惧怕型大学生对自我及他人的负性评价,影响其改变心理状态。针对依恋焦虑或依恋回避较高的个体,要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并提高自尊感,促使其幸福感得到提升。

[1]宋家龙,张倩,新华.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7192721

[2]马红霞,高志华,李建明,等.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7172719

[3]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18(4):23228

[4]徐艳丽,高志华,李建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0):122821229

[5]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38(3):3992406

[6]SumerN,CozzarellC.The impact of adult attachment on partner and self- attributions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J]. Personal Relationships,2004,11,3552371

[7]李同归.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概述[J].北京大学学报,2006,6:18225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Un iversity Students.

L u S ha,Zhao Fucai.L iaocheng

U niversity,L iaocheng252000,P.R.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 subjective well2be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M ethodsA total of 465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measured by ECR and GW S.Results①The adult attachment style were dreading type> concentration type> safety type> unconcern type. ②Ther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bjective well2being for different attachment styles(F=28.016,P=0.000).③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CR and GW S(r=20.382,20.331;P<0.01).④A ttachment avoidance and attachment anxiety could predict subjective well2being(R2=0.235,P=0.000).ConclusionCollege students w ith attachment safety type have higher subjective well2being scores.Both attachment avoidance and attachment anxiety are correlative w ith subjective well2being,and have prediction for subjective well2being.

U niversity students;A dult attachment;Subjective well2being;Q uestionnaire survey

① 中国.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52000 E2mail:296749163@qq.com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5BS205)

2010205230)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成人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养大成人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成人不自在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