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12-11-09江苏省泰州市高港中学江苏泰州225321
戴 林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中学,江苏 泰州 225321)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戴 林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中学,江苏 泰州 225321)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构造模型的方法,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就如何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问题提出-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作了一些初步的实践研究,并对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
现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多媒体当做万能钥匙,不分环节、不顾效果,一味求多,盲目使用,甚至代替教师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点击鼠标,演示课件,上“流水课”,课堂上热闹有余而整体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巧妙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精心营造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这一问题值得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深思。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对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主动发现、主观认知和主体作用进行了探讨。
1 恰到好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问题提出-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能形象逼真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不断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去发现、归纳、概括、验证、总结,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1)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要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以学生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虚拟数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感情行为上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动机,诱发主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变成像数学家探索数学奥秘那样的主动过程,自己亲自去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
图1 梯子移动示意图
如在《黄金分割》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看东方明珠塔、欣赏芭蕾舞,《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播放早晨太阳升起的动画,这些活泼的画面,艳丽的色彩,唤起了学生美的情感,这种美的情境,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这样就可以从心理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又如在正切的概念教学中以日常生活中靠墙面斜放的梯子为背景,设计问题:①如图1(a)所示,一把梯子斜靠在墙上,当它的顶端向下滑动后,它的底端将如何运动?滑动前(图1(b)中AB)与滑动后(图1(b)中A′B′)的梯子哪一个更陡些?②如何描述梯子在2个不同位置的具体的倾斜程度呢?除了用梯子与地面所夹的锐角的大小来描述,还可以用什么方法?③如图1(b),如果2把梯子AB、CD靠在墙上,且AB∥CD,这2把梯子的倾斜程度相同吗?前面所提到的描述倾斜程度的量在这里分别对应相同吗?能说明理由吗?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2)再现过程,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环境,使数学思想形象化,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以及建立模型、探索规律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视频、声音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明、发现的过程,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如《轴对称图形》一课中,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一只漂亮的蝴蝶,只见这只蝴蝶的一只翅膀被折叠到了另一只翅膀上,2只翅膀相互重合,由此学生知道了这2只翅膀大小完全相同。教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如果1个图形能够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2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从而使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接着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很容易就分辨出来了,这就避免了机械地记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图2 正切示意图
又如在正切的概念教学中,在将学生引入情境后,引导学生在斜放的梯子图片中抽象出Rt△ABC,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在图2拖动图中的点P,不断改变PQ、AQ的长度,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探索PQ与AQ的比值变化情况,并且记录到电子表格中,再改变锐角A的大小探索PQ与AQ的比值变化情况,然后利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总结出锐角A一定,PQ与AQ的比值不变,再引导学生猜想,由这些问题的探索、解决,引导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命名这种比值,让学生体验正切的形成和产生过程,同时也揭示了正切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中观察、思考、分析、演练,强化了感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建构,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3)重视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现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用数学的意识。
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一课时,用动画故事引入下面的数学问题:一位求职者皮皮鲁到某公司应聘,招聘广告中写到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皮皮鲁通过了公司的种种测试,在公司工作一个月后,领到的工资为1000元而不是2000元,皮皮鲁去问公司经理为什么工资为1000元,经理回答是的,且给出了公司的工资表。利用这实际场景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请学生讨论,引发与已往认知的冲突,激起学生的疑问:以往的算术平均数已不能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了,怎么办?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选出能说出这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是哪一个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用动画故事引入数学问题,在音乐烘托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和动感十足的多媒体展示,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还可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在屏幕上给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从而各边中点所连接的四边形也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情形下可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矩形、菱形、正方形?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从而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2 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把数学呈现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笔者认为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及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调控思维节奏,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些多媒体课件由于是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先期准备的,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荡然无存;有些多媒体课件只是把所学内容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这种教学只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理解感悟的过程,不仅没有帮助学生理解,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些都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时要巧设计、精安排,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应让现代的教育技术在情景的创设,重难点的突破等方面起到学习和辅导作用,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在播放课件时,要考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要急于播放课件,而是应该让学生想明白每一步都是怎样得到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是解题,那么最好在解题结束后再播放一遍思路,重新贯穿一下解题方法,让学生对解题思路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而不是只看到了最后一页的答案。
2)整合教学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多媒体技术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和可视化,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重点难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让图形由静到动,让几何体“立”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这对数学的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华而不实的课件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还会令学生分散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引发视觉疲劳,达不到训练目的。
在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的时候应该想到哪种方式更易于学生主动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尺规作图的学习,多媒体的演示效果往往不如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讲解,这里教师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是作图的示范,学生会模仿教师的作图步骤及方法,而用多媒体演示显然起不到示范效果。对那些直接进行实际操作等常规手段就可以很清晰、完整地在课堂上演示或展示的知识点,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没有使用课件的必要。而一些几何图形的识别及其变换过程并研究其性质、展示函数图像、数据处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可能更加有效,比如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统计与概率等章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容易清晰直观地表现问题。
3)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教师手不离鼠标,上课只站在屏幕前充当计算机的使用者,学生成了眼不离屏幕的观众,使课堂上的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课堂显得单调而沉闷。
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时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做到有效组织、指导和调控,在课堂上始终精神饱满,目光有神,满怀激情。教师适时的“停一停,顿一顿”,让学生“想一想,思一思”,能调动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的欲望,推动想象力的发展,加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适时的改变自己的语速、语调、节奏和响度,能提醒学生注意学习任务,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积极思维;适时的在学生面前走动而又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会使课堂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 结 语
总之,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把过去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应该去反复实践和认真探索的。
[1]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桂芳.计算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三种支持水平[J] .数学教育学报,2006(1):95-99.
[3]董林伟.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设计与研究[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3.050
N4
A
1673-1409(2012)03-N147-03
2012-01-12
戴林(1974-),男,1997年大学毕业,中学一级教师,现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