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相关国家标准现状
2012-11-07游晓艳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游晓艳 段 伟 陈 诚 薛 焘(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相关国家标准现状
游晓艳 段 伟 陈 诚 薛 焘(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制定标准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节能降耗管理手段之一。标准化对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领域国家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节能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建议一要结合我国的节能实践经验,尽快补充完善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领域的国家标准体系,二要优化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领域国家标准体系构成,进一步增加节能设计、节能实施等方面的标准,三要结合国内外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及时修订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领域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节能石油化工
引言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战略重点。制定标准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节能降耗管理手段之一。通过标准,能够限定能源消耗的指标,能够将节能减排的技术成果固化并推广,能够规范节能减排的措施和方法。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源消费却持续快速增长,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十分重要。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巨大。为提升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不容忽视。而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领域国家标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存在能耗标准和技术标准不完备、部分标准与现状不适应、标准推广应用滞后等问题,难以有效支撑节能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领域国家标准现状,探索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标准化工作,以持续提升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
1 标准化是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的重要支撑
“十一五”期间,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石油和化学工业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工业能源消耗增长速度2.19个百分点,实现多数重点耗能产品的能源单耗持续下降[1]。面对能源供应日益紧张,而企业节能空间趋小,节能难度增大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完善节能标准体系。
1.1 严峻的能源形势迫切需要节能标准的支持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能源消费量34.8×108t标准煤[2],国际能源署(IEA)及BP能源榜均指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2011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越美国,达到55%,石油消费超过了G D P增速,对能源生产和节能减排都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我国目前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2%[3],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千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占1/3。要实现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十二五”末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现有的200多项技术标准无法满足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标准框架体系。
1.2 标准化是国外推进节能工作的重要手段
联合国有关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均在大力研究制定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等相关标准,并通过成立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来推进标准执行,如ISO/TC 242能源管理体系项目委员会、TC 203能量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为节能减排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发达国家还进一步通过积极开展本国的标准化工作,提升在节能减排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影响力,如美国2008年推出M SE 2000∶2008能源管理体系,英国BSI2009年推出EN BS 16001能源管理体系[4]。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施了能效标准制度[5]。
1.3 我国正积极推进节能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对节能的标准化工作日益重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96年发布《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此后,2005年颁布《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2008年颁布《2008—2010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规范了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初步建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产品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八大领域的标准体系框架[4],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标准支持。目前,我国与节能相关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包括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 C/ TC20)、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 C/ TC459)、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节能技术与信息分技术委员会(SA C/TC20/SC8)等,后两个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8年成立。2011年10月,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主办的第一届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和标准研讨会在京召开,积极研讨如何发挥标准化工作在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支持作用,标志着我国节能标准将进一步向能量系统优化方向发展。
为保障“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在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中,提出了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包括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和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建立满足氨氮、氮氧化物控制目标要求的排放标准。同时,鼓励地方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地方标准。据报道,为落实该方案,近期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助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并落实了“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的90余项强制性节能标准的制修订清单,包括鼓风机等工业设备的能效标准及PVC、纯碱、醋酸、二甲醚、合成橡胶、甲醇、聚甲醛、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硫酸、硫酸钾、轮胎等、氯甲烷、炭黑、烧碱(修订)、合成氨(修订)等的能耗限额标准研制。
2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相关国家标准内容与分类
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相关国家标准包括强制性和推荐性两大类。国家强制性标准由设计类、节能管理类和能耗/能效限额类标准构成,推荐性标准可大致分为设计类、管理评价类和基础类(图1)。
表1 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
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共计21个,其中16个涉及能耗/能效限额,3个属于节能管理类标准,2个涉及节能设计(表1),绝大部分标准在“十一五”期间发布实施。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相关国家推荐性标准共63个,数量是强制性标准的3倍,其中能源管理、节能监测、能耗与节能量计算等节能管理与评价类标准占绝大多数,仅2个标准为设计类标准(表2)。这些国家推荐性标准73%为“十一五”期间发布实施,但仍有11个现行标准是2000年以前制修定的,尚未进一步修订。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相关现行国家标准各年发布数量分布见图2。
表2 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相关国家推荐性标准
续表2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相关国家推荐性标准
3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结合“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实践经验,尽快补充完善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领域的国家标准体系,统一标准,对巩固并推广“十一五”的节能成果意义重大。以乙烯为例,经过数十年发展,2010年我国乙烯总产能1495×104t/a、乙烯产量1419×104t。据报道,生产百万吨乙烯约需320×104t石油烃,其中18%为加工过程的能源消耗,以每吨石脑油5000元计,能源消耗费用达数十亿元[6],而目前乙烯装置节能方面尚无国家标准,在国标计划中也未查到相关内容。乙烯装置的节能降耗已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家发改委“十一五”期间推行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能量系统优化工程”中,对乙烯企业进行系统节能改造是主要研究内容,其实施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实现2009年乙烯综合能耗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9.04%。与此同时,各地正积极制定并发布相关地方标准,如山东省的D B 37/751—2007乙烯产品能耗限额、广东省的D B 44/58 3—2009乙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天津市的D B l 2/046.24—2008乙烯装置单位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浙江省的D B 33/8 08—2010乙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和计算方法等。
2)优化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领域国家标准体系构成,进一步增加节能设计、节能实施等方面的标准,有助于持续提升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石油化工行业节能设计和节能实施经验日渐丰富,相继形成了一批专利技术,但相关的国家标准相对较少,在国标计划中仅查询到几个与节能实施相关的标准。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石油化工行业以及一些企业编制或及时修订了有关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如SH/T 3002—2009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 3010—2009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等,有效促进了设计质量和节能实施水平的提高,值得借鉴。
3)结合国内外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及时修订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领域国家标准,必要时可采用有关国际标准制定国家标准,有助于提升我国节能工作的整体水平。在此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际相比,我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据报道,美国不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还广泛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尽可能将美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例如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参加了ISO中79%的TC活动,并承担了18%的TC秘书处工作,十分踊跃[7]。及时修订现有国家标准、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或制定出更高要求的国家标准,推动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中投顾问.中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规划投资分析及预测报告,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1.
[4]朱学铭,秦玉青,耿全强.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服务保障节能减排[J].质量与标准化,2011(5):28-3 1.
[5]朱培武.当前中国能效标准及标识实施现状研究[C]//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1卷),2010.
[6]钱伯章.中国乙烯工业市场和原来分析[J].中外能源, 2011,16(6):62-73.
[7]毛才宝.采用国际标准提高国企竞争力[J].企业标准化, 2007(9):20-21.
10.3969/j.i ssn.2095-1493.2012.010.019
2012-03-27)
游晓艳,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从事能量系统优化工作,E-mail:xiaoyanyou@g mail.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3号中国石油规划总院,100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