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
2012-11-07郑勇廖菁李芳平蔡力王海江孟庆贵赖伟冯益身韩亮杨崟玺范怀昌
郑勇,廖菁,李芳平,蔡力,王海江,孟庆贵,赖伟,冯益身,韩亮,杨崟玺,范怀昌
(1.成都市双流县永安中心卫生院,四川成都610219;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72;3.成都市双流县卫生局,四川成都610200)
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
郑勇1,廖菁2,李芳平3,蔡力2,王海江2,孟庆贵1,赖伟3,冯益身1,韩亮2,杨崟玺1,范怀昌1
(1.成都市双流县永安中心卫生院,四川成都610219;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72;3.成都市双流县卫生局,四川成都610200)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现场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以成都市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的安装、运行、督导、考评为实证进行研究。结果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在运行管理中确立了“一主导、三中心”的模式核心,建立了“省-县-乡”三级互动的医学网络框架。结论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力加强了对该系统的管理,使之能够有序、稳定、可持续的运行,为农村居民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供支撑。
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管理;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成都市双流县25家医疗单位(含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中心型乡镇卫生院和18家一般型乡镇卫生院、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
1.2 方法①文献分析: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同时采用google、baidu搜索引擎对目前国内远程医学系统的建设现状及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检索分析;②定性访谈:访谈了四川省和成都市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及双流县乡镇卫生院院长,收集对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及运行管理模式的建议;③专家咨询:采用信函咨询和会议咨询的方式,对四川省内卫生信息化、卫生管理等领域的12位专家进行了咨询。④实证研究:在四川省科技厅、双流县科技局及卫生局指导及支持下,在双流县25家基层医疗单位安装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并对系统运行过程进行全程质控、督导、考核、评估,并总结、提炼运行管理模式[1,2]。
2 结果
2.1 建立双流县卫生信息平台见图1。网络平台的建立是实现远程医学信息传输的基础,为此县卫生局重视并主导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络,铺设光纤网络到村,实现了三级单位信息传输的高效、便捷,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重要的信息网络支撑。同时基于网络建设的完善,县卫生局搭建了卫生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各类文件的下发、考核评估各单位运营状况、回收下级单位反馈的意见等。
图1 双流县卫生信息平台
2.2 建立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突出“一主导、三中心”的核心,涵盖远程医学教育及远程医疗咨询两部分,由政府、远程医学中心、省级分中心、县级培训中心、各基层医疗机构相互协作、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2.2.1 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核心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的核心为“一主导、三中心”(图2)。以双流县科技局、卫生局为主导,卫生局年初将各单位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的组织、运行情况纳入目标责任书考核范围、开展半年及年终考评以督导各单位建立远程医疗开展的长效机制;同时县科技局对各单位系统安装提供资金支持,并对运行较好的单位给予奖励。通过政府部门政策、经费保障以形成完善的奖惩制度,保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上海卫生远程医学网络有限公司为远程医学中心,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并提供远程医学专题讲座教学资源;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为省级分中心,完成农村适宜技术的研发、遴选、推广,提供远程咨询和双向转诊的医疗支撑;以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永安分院(即双流县永安中心卫生院)为县级培训中心,在政府部门指导下,配合其他两个中心培训基层医疗机构系统管理员,处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参与运行过程质量控制和考评等。
图2 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
图3 双流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
2.2.2 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机制远程医学教育具有空间便利性、时间灵活性、大众普及性、学习终身性、内容实用性等特点,是一种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3]。双流县远程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新技术新项目专题讲座、全科医师、执业医师培训讲座等。①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图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为远程医学省级分中心,通过整合院内、院外专家资源,根据基层医院需求有针对性的研发、遴选、推广卫生适宜技术,编制远程教学课件及适宜技术培训前后考核题、提炼技术要点并归纳整理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4]。培训前后分别向学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培训人员的基本情况、培训的难易程度以及对所培训技术的掌握程度等,根据问卷反馈决定适宜技术是否需要再次培训或对培训方式进行调整[5]。培训后各学员根据医院情况选择适宜技术开展,并将每季度运用情况、存在问题、需求及建议等向县级培训中心反馈,县级培训中心将相关内容汇总后提交远程医学省级分中心,对下一轮适宜技术培训进行综合调整,形成“培训-反馈-再培训”的良性循环。②专题讲座:流程见图4。在每年年度初由县级培训中心通过县卫生信息平台征集、汇总各单位远程课程学习需求,根据上海市远程医学中心、省级分中心等专家资源(如: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编排、下发年度教学计划。县级培训中心在远程课件正式播放后每月汇总分析各单位远程参与情况,远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调整、完善、开展远程医学教育;同时协助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申请远程继续教育学分,为医护人员职称评级提供学分支持。③远程医疗咨询运行管理:制定远程医疗咨询及双向转诊的流程图(图5)及相关运行的管理规定,并要求各单位配备专人负责系统的维护升级,加强资料管理,包括:患者完整的病历,辅助检查情况如病理切片、心电图、X射线片、超声图像等,会诊专家的初步诊断结果及会诊意见,日常管理的图文音影资料(网络专家库、登录信息、远程医疗服务情况记录、会诊邀请函等信息)等内容[6]。在远程咨询运行初期由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免费为各下级医院提供咨询服务。在远程咨询中各时间点要求为:普通远程咨询24小时以内组织,紧急远程咨询2小时内组织,每例医疗咨询时间安排在半小时之内,医疗咨询结束后由医疗咨询医生立即书写医疗咨询意见,并通过远程信息网络向申请医疗咨询医院传送医疗咨询意见。对于远程咨询中病情较重并需要转院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意愿转到不同级别的上级医院(包括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上海各综合及专科医院);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回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图4 双流县专题讲座教育流程
图5 双流县远程医疗咨询及双向转诊流程图
2.2.3 综合质量考核在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双流县加强了对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经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确定考核指标为4部分,包括硬件配备、管理、远程医学教学运行、远程医疗咨询运行(加分项),具体考核标准见表1。根据综合质量考核指标,每年由县科技局、卫生局制定奖惩措施并组织相关专家、课题组成员组成监督小组到各单位进行现场评估,动态管理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2011年底,监督小组对24家乡镇卫生院远程医学教学平台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达到90分以上的为20家。
表1 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考核指标
2.3 应用效果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目前已在双流县25家医疗单位推广运用一年半,其中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实现100%全覆盖。截止2011年11月底,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共培训3423人次;推广适宜技术8项,培训347人次;远程医疗咨询6次。通过远程医学教学及咨询,全县基层医院业务人员能及时获得上级医院医学专家的指导,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使我县乡镇卫生院的综合实力和诊疗水平得到提高,2010~2011年患者门诊就诊人次比2008~2009同期提高了6.13%,住院人次同期提高2.77%,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 讨论
3.1 政府主导是模式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证政府为主导能够在政策制定、经费支持方面给远程医学信息系统构建和运行提供重要支撑,是协调管理各中心、各医院的枢纽。通过政府主导充分调动、提高各单位在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中的参与度及重视度,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能够有序、稳定、可持续的运行,为农村居民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供支撑。
3.2 “三中心”协调合作提高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效率通过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在双流县的实际运行,“三中心”(远程医学中心、省级分中心、县级培训中心)的协调合作保障了该系统的运行效率。“三中心”的相互合作,一方面加强了教学资源整合、遴选、编制的合理、实用性;同时由于根据基层需求提供教学资源,针对性、适用性强,易于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和应用。另一方面能够为远程医疗咨询及双向转诊提供流畅的运行通道,保障各环节的无缝衔接。
3.3 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双流县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远程医学教育已取得明显成效。由于系统运行时间短,在远程咨询及双向转诊方面有待积累病例和总结评估。分析有以下因素影响到远程咨询的开展,一是目前当地远程医疗咨询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二是关于医生电子签名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三是当地交通便利,基层医院更多采取接专家到现场会诊的方式。需在今后模式运行过程中继续探索逐一解决。
[1]廖菁,杨建萍,朱文勇,等.远程医学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6):203-205.
[2]廖菁,杨建萍,朱文勇,等.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6):206-208.
[3]曹麒,李志刚,万洪云.我国远程医学教育教学资源的调查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2(1):17-21.
[4]王海江,廖菁,蔡力,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158-160.
[5]文永思,蔡力,廖菁,等.四川省地震灾区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6):214-216.
[6]韩霄,王伟.如何保证远程医学会诊的质量[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6):2554-2556.
A primary study 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of Remote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n Shuangliu County
ZHENG Yong1,LIAO Jing2,LI Fang-ping3,CAI Li2,WANG Hai-jing2,MENG Qing-gui1,LAI Wei3,FENG Yi-shen1,HAN Liang2,YANG Yin-xi1,FANG Huai-chang1(1.YongAn central township hospital of Shuangliu county,Chengdu 610219,China;2.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engdu 610072,China;3.Health Bureau of Shuangliu County,Chengdu 6102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a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Remote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primary health care sector.Methods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field investigation,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to Shuangliu County Remote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nstallation,operation,supervision,evaluation and an empirical study.ResultsA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Remote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n Shuangliu County is initially formed,and established“One dominant,Three-center”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core,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 interactive medical network in the province-county-Township framework.Conclusion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Remote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n Shuangliu County to build greatly strengthened the system management,which can orderly,stable,sustainable operation,for rural residents and rural health technical personnel to share high-quality medical resources to provide support.
Remote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Management;Model成都市双流县在“小康型乡镇卫生院技术集成综合示范研究”“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在乡镇卫生院的应用研究”课题资源支持下,安装了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课题组在此基础上,探讨制定规范、可推广的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以提高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一方面更好的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技术培训,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上级医疗单位的专家资源,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R-053;R197.324
A
1672-6170(2012)05-0235-04
2012-06-21;
2012-07-16)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08BAI65B02);四川省科技厅2009年科技项目(编号:2009SZ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