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赏识教育与“后进生”的教育问题探究
2012-11-07林芳松陈文王湘君朱美玲冉伟伟
林芳松 陈文 王湘君 朱美玲 冉伟伟
(1、琼州学院理工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2、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1 引言
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一生幸福,一生快乐,但是应试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精英,但是同时也制造了更大一批的带着失败的心理走向社会的学生。所以赏识教育既要关注分数高不高,更关注心情好不好;既强调开发生命潜能,更强调保护生命资源。赏识教育的深入实施,促进了人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言语方式、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转换,对化学教学而言也不列外。
2 赏识教育
2.1 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所以简单的说赏识就是爱,赞扬、尊重、欣赏。也就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1]。
2. 2 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
赏识教育是以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强调学会赏识,竖起我们的大拇指,发自内心的爱别人,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讲的就是一个字——“爱”。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以及提醒学生,促使生命自信舒展、和谐成长。学会赏识,既是一套方法、策略,更是一个整体的教育观。所以赏识教育的理念可以表述为20 个字:走近生命、发现潜能、唤起自信、善待差异、引导自选[2]。
2.3 赏识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2.3.1 在表扬和鼓励中,给学生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3]。”所以只有对学生出自心底真诚的关怀,对学生的教育才可能有耐心、信心,并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评价。对于缺点,要恰当的提出来,对于优点,要不吝赞美之词,予以肯定。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才能,以化学教学为例,有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欠佳,但实验操作能力很强,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让这些学生在实验课中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最后,创造一个鼓励性的学习环境,给每个学生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积少成多,逐渐建立自信。
在对学生问卷调查中,有92%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1.7%的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赏识;而我们应对这不希望表扬鼓励的1.7%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化学成绩不理想时,有79.0%的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赏识。
2.3.2 以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基础,全面开展赏识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但不一定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表现在学习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给了学生们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课内外活动对学生成长尤为必要。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特长,开阔视野,激发潜能。增进学生相互了解,增强自信。集体因活动而充满活力,个人因活动而展现才华,发现自我,同学因活动而相互欣赏,相互促进。所以经常组织旅行和集体宿营等活动,开展劳动体验活动,如为社区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在校内开展各种制作、种植、美化环境等。
表2-1 学生渴望得到老师赏识的心理需求调查
在对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62.5%的学生希望老师在他们化学成绩有所提高时及时给予表扬;只有4.9%的学生觉得他们的进步与老师的肯定与理解没有关系。
3 “后进生”的研究综述
3.1 “后进生”的概念
化学学科“后进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而化学成绩欠佳的这类学生。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心理环境,更对化学缺乏兴趣,主动性差,加上化学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弱。因此传统教育中界定的化学“后进生”是指学业不良的学生,即是指个人的智力水平属于正常范围以内,在同类群体中,化学学习水平低下,学习能力缺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化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简单地说,“化学后进生”就是那些智力正常,但是却在化学标准化测验中失败的学生[4]。
3.1.1 化学学习中的“后进生”类型
在传统教育中,一般将“后进生”分成两种类型:(1)智力型“后进生”主要是指学习能力缺失、理解能力低下、功能性学习障碍的滞后生,这方面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均不足,对事物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较差,导致他们自卑与内向,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提高甚至下降。这种能力不足型学生占“后进生”的比例很少,化学学习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2)非智力型“后进生”是由一些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学习落后的学生,比如家庭、学校、自身因素等,这类型的“后进生”都比较聪明活泼,但因为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与积极性,缺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坚强的毅力。心理学家指出:“智力型因素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基本的因素,而非智力型因素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
3.2 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3.2.1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的诱导,感染。现实社会中的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享受之风盛行,对金钱的崇拜与追求,对“前卫”的追逐以及暴力、色情的充斥,无不对未成年的孩子形成巨大的吸引力,浸染着他们的思想,诱导着他们的行为步步地倾斜,而天然的模仿本能也使他们不良行为变成自觉不自觉的坏习惯。古有“孟母三迁”的教子良训,今天更应重视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6]。
3.2.2 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受不到正常的、良好的教育,就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在当今无知发展迅速的社会,多数家庭不必为温饱操心,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更多地转向孩子的未来,希望他们做好学生,将来有好出路,并不要求他们为家庭作什么贡献。
表3-1 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对学生问卷调查发现,有87.9%的学生认为老师和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只有5.4%的学生觉得老师和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是动力,那这种介于两者中的关系很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更趋向于一个极端,如果压力大的学生,这时候可能会把很多的不满放在心里,独自承受,慢慢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学习会跟不上,因此而厌烦学习,这样日积月累周而复始的循环,就变成我们所谓的“后进生”了。
3.2.3 学校因素
学校是一个社会大家庭,在利益的驱使下,目前大多数学校每次考试后,各科成绩的排名铺天盖地的在学校卷起,优生率、排名率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广大教师的教学心态,为了升学率,尽量的只抓优生,而忽略了“后进生”的教学,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对“后进生”的情感投入,这也导致了“后进生”学习成绩下降的一重要因素。化学教学的逻辑性、系统性特别的强,知识联系紧凑,大多“后进生”由于基础较差,意志力薄弱,思维能力较低,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接受能力较差,而教师课堂上也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导致“后进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进而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如此循环作用,导致学生成绩直线下降。老师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成绩好坏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素质不高,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后进生”,甚至讽刺谩骂他们,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化学课;有些老师教学方法的陈旧、教育观念的滞后,导致他们对于化学的兴趣大为减弱。
在对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7.5%的学生赞同用分数来划分重点班,有61.6%的学生认为影响他们学习化学兴趣的教师因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另外,有37.5%的学生对学校以分数来划分重点班表示赞同,有61.2%的学生表示如果老师因为某种误会错怪了他,他会选择把不满藏在心里,独自忍受。
3.2.4 个人因素
“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自身的原因也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生活中兴趣与求知的动力。在对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到,有77.7%的学生认为初中到高中,化学成绩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努力。如果缺乏求知欲将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或成绩得不到提高。还有就是道德无知,是非模糊,自尊心强而性格敏感容易流于自卑,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做事情往往会半途而废。再有就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适应,造成学习效率低,成绩差。他们找不到成绩差的真正原因,未能归纳出正确的学习方法,却归因为自己笨,付出努力却得不到回报,从而自暴自弃,沦为“后进生”。最终导致厌学,逃学,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找不到人生的正确方向。
4 结论
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它的本质就是爱学生,就是要求老师以人为本,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教师能从各方面去认识学生的才能并加以重视和培养,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它能极大的培养化学学科“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其潜能,促进其智力发展,更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发掘“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予以表扬和激励。如果当他们的努力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他们就会内心孤独,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因此教师要更好的赏识学生,首先自身必需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调整传统的教育心态,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其次,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再次,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还要注意赏识的原则和方法。尽管目前中国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赏识教育。但通过对教师素质的不断地提高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赏识教育对化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一定会普及到各个学校中去。
[1]左代琼.赏识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西南大学,2009.
[2]佚名.南京行知小学的“赏识教育”教学模式[EB/OL].http://www.skyschool.cn/web/site/index.jsp.2010-10-13/2011-3-26.
[3]张符艳.浅谈赏识教育的实施[J].教育园地,2008(53).
[4]秦洁.“后进生”化学概念学习结果形成方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5.
[5]施海建.化学教育中后进生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42).
[6]宋德洲.后进生分析与转化[N].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