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领域应用研究综述

2012-11-07彭健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竞技参考文献力量

徐 静,彭健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湖南娄底417000)

核心力量是指人体核心部位(腰椎—骨盆—髋关节)的肌肉,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产生的力量能力[1]。它主要受神经支配能力、核心部位肌肉的支撑力量能力和呼吸与运动之间的配合等因素的影响,对人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力量训练也称作功能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2-3]。

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康复领域的人体脊柱解剖和生理理论应用研究中的核心稳定性研究。Panja-bi在1985年首次提出了脊柱稳定性(Spinal Stability)的概念[4]。而 Kibler则认为,核心稳定性的最早来源是1989年美国旧金山脊柱研究所(SFSI)在其设计的“动态腰椎稳定计划指南”中提出的中位脊柱的问题,“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状态,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的一种能力”[5]。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被引入至竞技运动训练领域后,于1990年代逐渐应用到竞技运动训练中,21世纪初期以后,逐渐被我国竞技体育界接受、认同和推崇[6]。

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只有10年左右的历史,还缺乏对该类应用研究进行分析的专门文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为未来核心力量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一 研究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我们通过相关关键词检索出132篇关于核心力量训练应用研究的文章。通过文献内容分析,筛选出与本选题有关的文章100篇,这些文章的发表时间分布在2005年―2011年间。

在分类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对每一篇论文的发表年份、研究内容、应用领域、研究方法、参考文献和作者来源等6个变量进行了归类和分析。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领域应用研究分析

1.论文发表数量分析

2005年以前,未见有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发表,2005-2011年,此类研究论文共有100篇发表(见表1),这表明近10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已引起了我国体育领域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从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看,研究数量逐年增加,2009年更是研究数量急据扩增的临界年,由以前的每年不足10篇直线扩增至20篇以上,2011年达到了最高峰的39篇。究其原因,可能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有关,之前的应用实践经过了奥运会的检验后,带来了一定的应用实践和研究热潮。

表1 2005-2012年间相关论文发表统计表

2.研究内容分析

表2 “核心力量训练”研究内容分类统计表

由表2可知,核心力量训练在运动项目技战术训练方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是最多的,占43%,涵盖了体操、赛艇、游泳、羽毛球、田径,网球、篮球、排球、武术、滑雪等十多个运动项目,其中又以游泳、网球、体操、赛艇项目居多;其次是素质训练类,占39%,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占其中的1/3,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在身体素质训练的应用相对较广泛,且主要针对专项身体素质。上述两类应用研究,反映了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功利指向。

核心力量训练在康复治疗、教学和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与方法本就来源于康复训练领域,应该有较明显的康复治疗效果,而3%的比例说明了我国的相关专业人士对此类应用实践与研究的忽视,这是未来要引起特别关注的问题。

3.应用项目分布分析

表3 “核心力量训练”应用项目情况统计表

体能主导类项目是指以体能、力量、速度为主的运动项目,如田径100米跑等;技能主导类项目是指有复杂动作结构、精细发力方法的运动项目,如排球等。从表3可知,核心力量训练在技能主导类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有53篇,占53.0%;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有36篇,占36.0%。两者合计占到89.0%。由此可以看出,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运用于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解决具体的技术与体能问题。相对而言,在技能主导类项目中的运用更多,这可能与核心力量的性质有关。因为技能主导类项目的技术结构更为复杂,用力顺序和方法更为精细,而核心部位(腰椎-骨盆-髋关节)是人体运动的中枢,结合具体技术和动作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有利于在具体的技术运用中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从而提升技战术运用的有效性。

4.研究方法分析由表4可知,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和综述研究6种方法。其中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是每篇文章必须用到的。而其余4种中数实验法应用得最多,有67篇,占总数的67.0%,这表明研究者大多是针对实际的问题,通过试验得出数据和结论,将其作为核心力量科学训练的依据。采用观察法的有42篇,占总数的42.0%。最少的是综述研究,只有9篇,只占总数的9.0%。从研究方法看,核心力量训练运用比较适当,毕竟这是一个实践性和效果检验性较强的训练方式。实验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的普遍使用反映了研究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值得关注的是,综述研究的数量较少,尤其是针对国外相关研究的综述较少,难以担当展示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现状与水平的重任。

表4 “核心力量训练”研究方法分类情况统计表

5.参考文献的引用分析

表5 参考文献引用情况统计表

所检索的100篇论文共引用文献是1350篇(见表5),平均每篇文章引用13.5篇文献,相对其它研究而言,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较多。但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中,国外的参考文献只有282篇,占总数的20.9%,平均每篇引用2.9篇。作为一个研究历史只有20余年,且主要研究成果均产生于国外的新的训练方法,如此低的国外文献引用率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我国相关的研究人员外文文献查阅能力偏低,不能很好地借鉴外国经验;二是我国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根基不稳、水平不高。国内关于核心力量训练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研究本就历史不长,数量不多,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又以国内为多,反映了参考文献的重复引用问题,进而指向此类研究的重复研究问题。

在新旧(5年为界)文献的引用方面,新文献的引用情况不容乐观,引用总量560篇,平均为5.6篇;而国外新文献的引用总数只有52篇,平均每篇引用0.5篇,表明此类研究对最新成果的引用和借鉴是非常少的,不能及时跟进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6.论文作者的职业分布情况分析

表6 论文第一作者职业分布情况统计表

所检索论文的第一作者中(见表6),高校教师有29名,占总的33.0%;其次是硕、博生,有20名,占总数的22.7%;而科研机构人员、教练分别是13名和15名,分别占总数的14.8%和17.0%。高校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是主要的研究群体,这可能与其学术压力大、研究动机比较明确有关,当然是否存在为研究而研究的现象也值得关注。同时也说明了竞技体育正在向学校转移,学校竞技体育的训练水平越来越高,传统的训练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对运动成绩的追求,所以急需找到最新的训练方法以提高运动成绩。

依常理,教练员和科研机构人员应是这类应用研究的主要受益人,有更明显的动机。而结果显示,此类人群的研究成果偏少,这可能与教练员的研究能力偏弱有关,也反映了运动队与科研机构的结合不够,科研机构不能很好地为运动队服务等问题。中学教师发表的2篇论文反映了一个不错的科研动向,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已经被中学教师关注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应用和研究前景可以乐见。

(二)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领域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对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核心力量训练对我国教练、科研等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21世纪初期才被我国竞技体育界所接受和推崇。2005年才有第1篇论文发表。至2011年底,也只有100篇论文发表,说明我国竞技体育界对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不多、认识不够。核心力量训练至今在运动训练体系中没有受到广泛关注和应有的重视,往往是被动的运用,甚至是在运动员出现肢体伤病不能进行正常的运动训练后,作为一种辅助的训练方式而加以运用。

2.一线研究人员过少

作为一种运动训练有效方法的应用与研究,受益群体应是一线教练员及与之配套的科研人员。但在具体的应用研究中,一线教练员及科研人员不多,大多是高校教师和硕博研究生,从而使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虽然现在各高校均拥有竞技体育代表队,也在坚持常年训练,有研究的动机和载体,但仔细研读相关论文,不难看出研究的层次较低,学术功利性较强。未来的应用与研究,必须增强一线教练员队伍及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热情与能力,这样才能让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界得到推广。

3.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

从现有研究看,我国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研究不够深入与全面。整体而言,一定程度上是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且相互关注和借鉴不够,同时关注国外的最新进展及借鉴不够。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研究仍旧处在零散的、个体的、非成熟的研究状态,急需整合力量,进行较大规模的系统研究,使之在运动训练体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理论,近几年在现代竞技训练中被广泛关注和应用。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于游泳、足球等运动项目中的体能和技战术训练,但在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等方面运用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研究有所欠缺。

第二,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是核心力量训练应用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中实验法占到总数的67.0%;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尚可达标,但对新文献和国外文献的引用不够;论文的作者以高校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

第三,国内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一线研究人员过少,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等问题。

(二)建议

第一,教练员和科研机构人员应该把核心力量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一套系统的、完善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以便更科学更经济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第二,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的应用研究只有近10年时间,还远不够成熟,我们应加强与国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应用研究水平。

第三,提高研究人员的外文水平和外文文献查阅能力,以便及时跟进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并服务于自身研究。

[1]张英波.现代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53-70.

[2]彭云钊.武术专项力量训练引入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62-65.

[3]季婷,王淑英.关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9(6):17-19.

[4]PANJABI M M.The stabilizing system of the spine,Part I,Function,dysfunction,adaption,and enhancement[J].Spinal Disord,1992(5):383-389.

[5]BEN KIBLER W,PRESS J,SCIASIA A.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Sports Med,2006,36(3):189-198.

[6]黄继珍,赵嗣庆.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实践[J].体育学刊,2010,17(5):74-76.

猜你喜欢

竞技参考文献力量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竞技精神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花与竞技少女
怀疑一切的力量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