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产销趋势分析
2012-11-07丁立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哈尔滨150316
丁立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
细辛产销趋势分析
丁立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
沿着细辛(主要为北细辛)半个世纪的产销轨迹,结合细辛的产销现状,全面分析细辛在不同阶段价格的暴涨、暴跌、稳升的原因,预测其后市(2013~2016)年走势,为科学合理地开发细辛资源,稳定市场需求提供参考。
细辛;产销;趋势;分析;后市预测
细辛为我国常用药材,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尽管细辛在中药配伍中属于细药,用量较少,古人有 “细辛不过钱”之说,但因细辛药用价值高,疗效独特,并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需求量呈连年增长之势,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细辛一直为医药界所关注。细辛在1998~2000年价格暴涨至160~180元(北细辛根,千克价,全国均价,下同)之后,于2001年价格跌入谷底的20~28元,10年之后的2010年走出低谷,进入新一轮价格周期,在2012年稳中趋升至70~115元,走向上行通道,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品种。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细辛价格稳中有升是昙花一现还是后市持续走强?笔者经过调研,对此分析如下。
1 概述
1.1 来源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及根茎。2005年之前为全草入药,《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将其定为以根入药[1]。古代药用细辛主要为华细辛,均为野生品,现代药用细辛主要为北细辛(辽细辛、汉城细辛),20世纪50~70年代来源于野生,70年代末期北细辛栽培成功后,商品来源基本为家种[2]。北细辛产量占到全国总量49%左右,是市场购销的主流品种。
1.2 产地分布
1.2.1 北细辛(辽细辛、汉城细辛) 主产于吉林的抚松、临江、桦甸、浑江、通化、磐石、敦化、安图、珲春、集安、柳河、靖宇、汪清、长白、蛟河、永吉、舒兰、九台、双阳、伊通等地;辽宁的宽甸、凤城、本溪、桓仁、新宾、抚顺、盖平、辽阳、海城、丹东、岫岩、清原、西丰等地;黑龙江的五常、尚志、阿城、延寿、方正、依兰、宁安、勃利、七台河等地。
1.2.2 华细辛 主产于陕西的宁陕、佛坪、西乡、洋县、凤县、山阳、洛南、华阴、陇县、镇安、岚皋、南郑等地;四川的广元、汶川、北川、青川、南江、万源等地;重庆的城口、巫溪;湖北的宜昌、襄阳、郧阳、黄冈、咸宁及恩施地区;湖南的常宁、武冈、安化、新化、衡阳、平江、龙山;安徽的黄山、安庆地区;河南的伏牛山等地[3]。
1.3 药用价值
1.3.1 细辛味辛,性湿。有小毒。归心、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等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痰饮咳嗽、风湿关节痛、胸满肋痛、眼球疼痛,牙痛、鼻塞鼻渊、由咽炎引起的咽下困难、慢性胃炎、由鼻粘膜发炎所引起的嗅觉消失等症[1]。细辛的药用价值、治疗方法及用药禁忌等多在古籍中有较为详尽记载和精辟阐述。如:《本经》云:“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本草别说》云:“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5]
1.3.2 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细辛含挥发油,油中主含甲基丁香油酚,另含细辛醚、榄香素、黄樟醚,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及消旋去甲乌药碱等。分别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及局麻作用;还有抑菌、强心、抗休克、扩张血管、改善呼吸、松弛平滑肌、增强脂代谢及升高血糖、调节血压等广泛作用。[5]
1.4 应用范围
由于细辛含挥发油(含量不少于2%m l/g),甲基丁香油酚具有气辛香、味辛辣的特点以及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疗效,决定了细辛的应用范围广泛,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1.4.1 中成药 我国多家制药企业以细辛为主要原料,开发了约100~200种(规格)的中成药(丸、胶囊、颗粒、丹、油、酊、膏、剂等),主要品种有:止咳化痰丸、正天丸、江南度世丸、醒脑再造丸(胶囊)、安荣散、泻肝柴胡散、白芷散、参芪十一味颗粒、灵脂丹、避瘟丹、大神效、活络丹、跌打万花油、虎骨熊油膏、护齿膏、筋骨宁擦剂、蟾马正痛酊等。另外,我国部分制药企业利用细辛具有气辛香、味辛辣的特殊功效,在科技创新中开发了不少通窍、止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的新药,投入市场后颇受消费者青睐。部分品种供不应求。
1.4.2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GMP认证企业开发生产了以细辛为主要原料的中药饮片,主要规格有精包装、小包装、颗粒饮片等,成为市场畅销品种。
1.4.3 化工产品 我国许多化工日用企业利用细辛独特的香辛味、大量加工制作花露水、牙膏、香皂、卫生香、卫生球、防蚊卫生油等一系列产品[2],所用细辛原料每年递增10%左右。
1.4.4 兽药 我国多家兽药厂利用细辛生产兽药,用于畜禽治疗咳、喘、便秘诸症。
1.4.5 农药 众多的农药生产企业以细辛为主要原料开发了新型的农药,用于生产杀虫剂、杀菌剂,效果明显,年用细辛递增15%左右。
1.4.6 家装行业 我国诸多家装行业大量采用细辛生产具有防腐、除虫等作用的装饰涂料,广泛用于家装行业,产品已成为市场的抢手俏货,时有脱销断档。
1.4.7 方剂 我国多家医疗单位在临床中将细辛用于处方、膏方;广大城乡民众也将细辛用于验方、单方和偏方之中。
1.4.8 出口 由于细辛中所含挥发油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被国际市场所看好,大量进口我国细辛用于开发生产防蚊驱虫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室内涂料,所需细辛逐年增长[7]。细辛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重要商品之一。
1.5 需求增加
由于细辛的特殊用途和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独特疗效,从2000年起至今,国内国际医药、兽药、农药、化工、家装等诸多市场对细辛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之势(见表1)。
表1 2000~2012年细辛市场需求量一览表(单位:t)
2 产销回顾(1970~2011年)
2.1 起步期(1970~1980年)
20世纪80年代之前,市场上所用的细辛来源于野生。由于产区连续几十年的地毯式的滥采乱挖、加之产区采伐林木、放牧牲畜、修路开矿、建厂建房等行为,极大地破坏了细辛的生长环境,导致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产量大幅度直线下滑,供需缺口加大[6]。为满足市场需求,1970年辽宁省开始细辛野生变家种的试验,当时试种面积只有4~5 hm2,产量仅为9~10 t左右。试种成功后,波及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1980年起步后期,东北三省细辛人工栽培面积已达到150~160 hm2,产量上升至200~350 t左右,面积和产量是起步当年(1970年)的30倍[3]。
2.2 发展期(1981~2000年)
1981~1990年细辛市场供不应求,市价随之大幅上涨,由起步期的3~5元,暴涨至70~80元,极大地刺激产区广大药农种植细辛的积极性,1991年种植面积增加至350~400 hm2,产量暴增至800 t左右。1998~2000年国际市场急需大量细辛用于化工、室内涂料,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价格暴涨至160~180元[7]。
2.3 调减期(2001~2004年)
“物极必反”。东北产区盲目扩大细辛种植面积,最终导致市场严重过剩,在地产量与库存量呈暴满之势,加之国际市场风云突变,峰回路转,用量降至冰点,细辛市场跌入谷底,价格一泻千里,由发展期的160~180元骤降至20~28元,降幅高达7倍。细辛市场突变让药农和药商在经济上蒙受了极大损失。产地广大药农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对种植面积进行连续几年的大量调减,许多药农弃种或减种,减幅达到40%以上,产量(含在地产量)由750~800 t下降至500~600 t,为细辛走出低谷奠定了基础。
2.4 恢复期(2005~2009年)
产区在做了大量调减后,本期继续进行种植调减,并实行 “订单农业”,力求产量与市场对接,种植户与药厂签订 “农业订单”。调减工作初见成效,种植面积再减20%,细辛市场开始恢复元气。产销基本平衡,产量与销量缓慢增加,产量增至600~700,价格小幅上涨,2006年上涨至35~38元,2008~2009年再涨至34~42元。
2.5 稳升期(2010~2011年)
产区历经10年的调减,成效凸显,细辛生产基本走向理性轨道,药农生产看市场需求,不再盲目扩种,在地面积大量减少,各地库存已消化大半,市场销势活跃,有药厂、药商开始求购大货,需求增加,购销两旺,为满足市场需求,产量已基本恢复到发展期的800 t(见表2)左右,且出现供需略有缺口之势,加之多年的物价、工值大幅上涨,细辛生产与加工成本节节提高。这些利好因素拉升价格持续上涨,2010年上涨至38~62元,2011年再涨至70~90元。到2011年,细辛市场已跃出谷底,开始进入上行通道,再次引起药商与药农的关注。
表2 1970~2014年细辛产量变化一览表(单位:t)
3 产销现状(2012年)
3.1 总体趋势
主产区在地面积连年减少,2012年采挖量下降,各地库存薄弱,后继乏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量继续增加,市场出现缺口,销势显活,购销趋旺,价格持续上涨,涨幅较大。
3.2 采挖量下降
细辛生产周期约为4~6年(从育苗移栽到产出商品),2012年的采挖量是2006年调减期种下的,因此采挖量较2009~2011年生产年度减少约20%左右。
3.3 需求量上升
2012年国家出台多项利好政策,鼓励和扶持中医药发展,药厂生产经营资金得以保证,有足够资金采购中药材,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药品,细辛用量开始上升,不少药厂采购大货备料,一些小药厂也积极进货,批量成交增加,加之医疗单位用药以及资金大户囤积等也促使细辛销量上升。
3.4 库存空虚
产区生产调减,导致细辛产量大幅减少,各类用户为保证生产经营均在连年吃库存,存货消化加快,库存量大幅减少,2011~2012年库存较上一个生产周期下降50%以上。据来自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哈尔滨三棵树等药材市场的库存信息表明,库存已呈空虚之势,存量多则5~10 t。到笔者发稿时,产区产新后已无大货供应药材市场,更使库存雪上加霜。
3.5 价格连年上涨
细辛价格连年上涨主要是以下因素助推的结果:野生细辛已趋枯竭濒危,近年少见或不见野生品入市;家种细辛发展滞后,产区多见减种或弃种者,少见大规模种植;库存薄弱,日趋空虚,一些药市库存见底,后继无力;市场需求升温,供需出现缺口,2011~2012年有多商关注后市,不断吸货;在国家大量出台利好新政的推动下,国家基本药物招标中标企业,已进入正常生产经营,大中型企业备料积极,有足够资金入市采购大货,国家帮助小企业解决资金匮乏难题,走出困境,保证了原料供应,细辛用量增加;主产区持续10多年的调减,在地面积锐减,药农弃种或少种者增加;全国物价、工值连年大幅上涨带动细辛用地、生产、加工、运输、包装等成本同步上涨,涨幅已逾50%。(见表3)
表3 2001~2012年细辛价格(均价)变化一览表(单位:元/kg)
从表3中看到,2001~2009年细辛价格每年都在缓慢上涨,但涨幅较少,年递增只有3~6元左右。2010年是细辛价格的分水岭,价格涨幅高企,涨幅在20~30元之间,充分说明产量减少,供需出现缺口,有商入手大货,产销活跃,为2012年之后的几年行情上涨铺平道路。值得提及的是在2010~2012年北细辛(辽细辛、汉城细辛)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华细辛的价格也在大幅上涨。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华细辛市价为14元,2010~2011年上涨至21元,2012年再涨至30元,其后市仍有上行空间。
4 后市趋势(2013~2016年)分析
纵观细辛的产销历史及其现状,分析细辛后市(2013~2016年)的走势:市场将沿着细辛2010~2012年逐步上行的轨道连续攀升,价格持续上涨,且进入第二轮价格上涨周期。价格上涨将成定局。主要依据是:野生资源日趋枯竭,近年产区少见或不见细辛踪迹,接近濒危,国家将其列入三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药材品种[8],后市不可能有野生细辛上市;细辛家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产区少人或无人种植,用地受限,生产周期长达4~6年,市场有风险等),发展缓慢,后市不可能扩大生产规模,产量且有下降趋势;倘若2012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也只能在2016~2018年见效,“远水不解近渴”后援无力,市场将成 “无米之炊”;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的科技创新,以细辛为原料生产新药和传统中成药的品种(规格)将有增无减,所用细辛数量将与日俱增,(估算用量将由2012年的1 100 t增至2016年的1 500 t),但细辛产量只减不增,加大了供需缺口,供需缺口将由2012年的300 t扩大至500 t,供需矛盾加剧,短期难以缓解;国家将在医改中不断出台新政,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企业,各类型医药企业对细辛的用量也将同步增长;各地库存空虚,产地无货补充;全国物价工值上涨,导致细辛生产经营成本逐年增高。
市场资深人士认为,细辛后市走势将持续坚挺,产销两旺,价格继续上涨将成不争的事实,2013~2014年细辛和华细辛价格将分别上涨至130~150元和60~80元;2015~2016年分别上涨至160~180元和80~100元。让我们拭目以待。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9.
[2]刘兴权,等,药用植物良种引种指导[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149-151.
[3]王惠清.中药材产销[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7:452-456.
[4]黑龙江省北药技术开发总公司,黑龙江华富药业北药开发研究所.北药栽培新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1:183-189.
[5]雷载权,陈松育,高学敏,等.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5-36.
[6]丁立威,丁乡.细辛缺口大后市价攀升[J].全国药材信息,2006.6:5-6.
[7]冷新,细辛后市价格走势浅析[J].全国药材信息,2008.6:9-10.
[8]丁万隆,李勇.60种中药材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271-272.
201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