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新山西”的伟大实践与成就
2012-11-06刘春阳田文璐
刘春阳 田文璐
十年砥砺,山西大步跨越;齐心奋进,山西喜换新颜。载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的资源,演绎过辉煌的晋商传奇……如今,三晋儿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踏着时代的节拍,以昂扬奋发的姿态。阔步走向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雄壮征途。
太行吕梁,风卷红旗;河汾岸畔,歌声激昂。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山西正在迈向全面转型、全面改革、全面开放、跨越发展的新时代!
一个新蓝图:伟大构想再造新山西
山西是个大宝库,被称为“煤铁之乡”,尤以煤为最,多年来支撑着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据数字统计,新中国成立至今,山西已生产了将近130亿吨煤炭,外调了90多亿吨。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运煤专列驶出山西,是山西省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能源基地”无比荣耀的背后,山西却不得不品味“中国锅炉房”的酸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矿难频发,外界一提起山西,更多的谈资是污染、事故、官员问责……
而长期以来畸形倚重煤炭的工业结构,也将山西经济推向不可持续发展的境地。产业结构单一、社会发展滞后,煤炭资源“钱易赚、饭好吃”的现实,使山西人自足封闭的观念根深蒂固。资源依赖型经济使山西经济抗市场风险能力十分薄弱。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发生了两次国际性金融危机,最先受到冲击的、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山西:煤炭严重滞销,全省经济震荡,各项经济指标全线下滑!
2010年5月,刚刚上任的省委书记袁纯清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份“落后”的成绩单:“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十六位,2009年又因国际金融危机落到全国第二十一位,先后被广西、内蒙古、陕西、江西、天津等一些经济总量长期排在山西后面的省份超越,4年退了5位。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
此时,他心里已有坚定的信念: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不转型就没有出路,不转型就没有发展、没有和谐,也没有民生的改善。
上任的头几天,袁纯清走访了人大、政府、政协等几大班子,开了很多座谈会,听取了各部门各方面对山西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第六天,6月5日,他踏上了基层调研之旅。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袁纯清跑遍了全省11个市,走了近70个县(市、区)。白天进企业、看园区,访农村、察民情,晚上听各地的工作汇报,平均两天走一个市。
截至7月8日,11个地市,第一手资料,袁纯清完成了对山西的第一次“临床把脉”。7月29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召开,袁纯清用68页、2.5万字的篇幅,详尽阐述了“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执政方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主线贯穿全篇。
“走遍三晋大地,我们无不被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的愿望和激情所感动,无不为这块黄土地的丰富资源、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所振奋。”袁纯清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响亮地提出。“要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奋力进取、拼搏争先。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袁纯清在会上为山西作出了全新定位: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具体到操作层面,就是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
面对产业的转型发展,袁纯清梳理了七大路径。同时提出,煤炭依赖的直接后果就是所谓“资源诅咒”,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而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
城镇化是袁纯清推动山西转型的另一个重要着力点。
2010年6月初开始,一场关于山西转型的大调研迅速展开。调研主题涵盖城镇化建设、煤炭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研究、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研究、装备制造业研究、科技支撑等19个主题,范围之广、调研队伍规格之高比较少见。19个调研课题全部由省委常委和副省长牵头,其中,袁纯清亲自牵头调研《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
关于城镇化布局,袁纯清的解释生动而具象,“这一布局从地图上看,恰似一个‘人形,太原都市圈是人的胸部,大同、朔州城镇圈是‘人的头部,吕梁、阳泉是‘人的两臂,临汾、运城城镇群和长治、晋城城镇群分别是‘人的双脚。这是一个胸襟广博、头朝京津、脚踏中原、手牵东西的大踏步前进的‘人,预示着山西的赶超和跨越。”
袁纯清解释,中心城市在一个区域具有标志性,本身就是无形资产,是重要的资质,具有吸纳力、影响力和承载力。“只有把中心城市做大了、做强了、做好了、做美了,你才具备了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
“7·29”讲话为3500万山西人民清晰地勾勒出了未来新山西的美好图景。在这一蓝图的激发和鼓舞之下,山西全省迅速掀起了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磅礴热潮,古老的三晋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三次全省行:转型跨越热潮涌三晋
9月22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带领省观摩检查组,对太原市重点工作和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观摩检查。
观摩检查组的成员有省政协主席薛延忠,省委副书记金道铭,省领导李小鹏、高建民、陈川平、杜善学、牛仁亮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市委书记、市长等,可谓山西政界高层主要成员的集体亮相。
观摩检查组实地考察了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其为太原市西山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嘉节热电联产项目是全国首台燃气空冷机组,可为100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热源,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三一科技城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三一重工投资建设;太重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项目单线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世界领先;太钢不锈钢冷轧光亮板项目生产线世界最大最宽,代表当今世界不锈钢产业最高水平;太原锅炉集团搬迁改造项目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主要消化煤矸石。此外,观摩检查组还考察了太原“公交都市”重点项目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龙康新苑保障性住房项目。
晚上,观摩检查组召开汇报点评会。观摩检查组认为,一年来太原市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最值得肯定的是发展步伐加快,开始步入较快增长的区间,为全省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观摩检查组还进一步指出,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做大经济总量、完善基础设施、弥补民生欠账、加快产业转型等方面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太原真正成为全省转型跨越的引擎和先导。
对太原的观摩检查仅是省委、省政府对各市的第三轮观摩检查行动的一部分。9月19日起,袁纯清书记和王君省长带领省观摩检查组,自北向南,启动了自201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的第三轮“观摩行”。这样高层次、大密度、大规模的集体调研、会商、交流、点评,是袁纯清主政山西后倡行的一种工作方式,既是对所到市工作的一次集体检阅,又是众多“高手”对该市工作的一次集体把脉,同时也能相互学习和启发。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山西高层的这次“全省行”,虽说是对前两次行动的沿袭,但意义却显得非同寻常。此次观摩检查的重点,是了解各地市一年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惠民生的成效特别是项目推进情况,激励各地各部门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连续三年,袁纯清和王君都带队进行这样的行动,而且巧的是,每次都选在满眼丰收景象的秋季。大家白天实地看项目,晚上开会点评。每一轮要看140多个项目,主要是看当年新竣工和新建的项目。点评发言一个人不能超过5分钟,不说空话,少说好话,主要是提意见、出主意,开创了一种新的范式和会风。在袁纯清的倡导下,省委常委、副省长每人联系一个重点工程、一个大型企业、一个贫困县,面对面地指导,实打实地抓落实。
2010年10月10日,袁纯清和王君带领观摩检查组自北向南开始了第一次的观摩检查。时值“7·29”讲话后两个月,这次观摩对各地市来讲就有了些“考试”的意味。作为首次观摩检查的第一站,同时是袁纯清履新后全省调研的最后一站,对大同的观摩检查极具代表意义。袁纯清对大同进行调研时,曾提出包括“积极跟踪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扩大物流、环保、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规模”在内的多个发展方向,所以观摩检查便直奔主题,深入大同市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第一、第二医药园区。有媒体敏锐地指出,相较于袁纯清在全省调研时采用的“全面覆盖”方式,观摩检查则是“精确直击”,即把观摩检查的目标直接对准了各地的“重点工作和项目进展情况”。有市县干部称“这样让下面既有动力更有压力,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同时也更加注重工作实效”。
2011年9月13日,第二轮全省观摩检查开始。时值全省11市换届刚刚结束,中博会、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因此,按照袁纯清的要求,此行主要检查各市落实“十二五”规划、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重点观摩检查新上的转型项目和民生工程。
每一次的观摩检查,袁纯清的行程都是快节奏,不变的是转型跨越的主旋律。将转型跨越的思路带下去,将各地市的发展现状带上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融汇后,更有利于省委、省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
风高云万里,浪击帆千张。山西广大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勇立潮头,挺身风口,一路高歌猛进,转型跨越高亢激越的旋律在三晋大地奏响。请看下面一组数字——
在2011年太原举办的第六届中博会上,全省签约项目1198个,引资总额达2.4万亿元,世界500强落户山西达30家。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近3624亿元。
太原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60亿元。9月11日,总投资20亿元、全长460公里、年输气能力达20亿立方米的“太原一长治”天然气输气管道全线通气。
晋城市仅一年多就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签约项目37个,投资总额236.7亿元。目前,已落地项目13个,投资总额达112亿,多元。
长治市引进三晋硅业3万吨多晶硅、潞安集团1兆瓦太阳能电池板、日盛达光伏玻璃及太阳能组件等一批重点项目,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到“十二五”末,装备制造、煤化工、新材料、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产值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7%上升到50%。
临汾市曾是山西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通过坚持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四化一体”统筹推进,优化了城乡空间布局,实施了河道生态治理修复、交通道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等5大建设工程。如今,这里已是一江清水,经济繁荣。
朔州市以中心市区、3个县城、4个重点集镇为节点,以18个产业园区、4个旅游区为板块,以3条生态绿化带、8大水系为网络的转型发展长廊正在全速推进,总投资244亿多元的114个转型项目已相继落地。
阳泉,一座曾经对煤炭依存度超过80%的城市,借转型跨越的东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此作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境外旅游者1.29万人次、国内旅游者575.3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74.35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45.65亿元。
山西煤矿兼并重组和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矿井数量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资源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全省煤炭工业一举告别了小煤窑的历史。
同时,山西文化、旅游、服务等产业蓬勃兴起,出版、演艺等6大文化企业龙头齐飞共舞。晋商文化、太行文化等5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已初具规模。201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3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1%。
近三年来,山西的转型跨越一直在大踏步前行,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势头,一个幸福的全新山西正在构建中。
五进砖壁村:重塑精神科学大发展
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的李克斌、关先芳夫妇做梦都没有想到,省委书记袁纯清会成为自己家的常客。
今年9月12日,袁纯清轻车简从来到砖壁村,看望干部群众,斟问农家农事,步行数公里,从村前到村后,从山下到山顶。一一查看村里项目进展。中午时分,他照例来到老住户李克斌家吃午饭,与干部群众、合作企业、市县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李克斌的农家小院中热闹非凡。
自2011年5月30日首次造访后,这已是一年多来袁纯清第五次来到砖壁,也是山西省各级领导干部下乡住村的一个缩影。
在2010年11月30日召开的山西省委全会上。袁纯清代表省委作出了全省干部“下乡住村”的决定。这次的“下乡住村”有别于之前的干部下乡,要求领导干部住到农村、企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基层生活,为基层发展出谋划策。
砖壁村是袁纯清选择住村蹲点的地方。每次来,他都要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参加劳动,和乡亲们共同商讨致富的路子:抓好特色农业,种植500亩核桃,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园300亩,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来砖壁村,袁纯清对乡亲们说:“我不是来送钱的。即使给你们1000万,全村有400多人,一个人能分多少?又能撑几年?我主要是来帮助你们解放思想,共同探讨致富的门路。”这也成为他对全省“下乡住村”行动的基本要求。
晋中张胡村和竹宁村的乡亲们没有忘记,王君省长特意选择特色不同的两个村,作为自己长期的联系点,每次来到村里,总是马不停蹄四处走访察看,又是帮他们解决变压器用于抽水灌溉,又是帮他们架桥修路……
截至今年5月,全省已有12万多名各级干部下乡住村40多万天,研究制定发展规划2.3万个,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6.7万多个,实施发展项目1.7万多个。
晋中市委书记张璞第三次回到石拐村,和乡亲们盘点了上次确定的种养品种调整、旅游业包装运作、家庭能源模式探索等7件事,又共同商定了旅游开发、技能培训、村庄绿化等8件事关今年发展的实事。
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一年多帮助沁县南沟村上4个帮扶项目,建设了年出栏100万只肉鸡的标准化养鸡园区和有机蔬菜生态庄园。
朔州市委书记王茂设四进威东村,为村里筹集资金344万多元,建设滴灌温室蔬菜大棚120座,发展了一批奶牛养殖户,建成自来水饮水工程。
其他各市都推行了“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业绩在一线创造、问题在一线解决,深得群众好评。
随着山西省“下乡住村”活动的持续深入和逐渐常态化,这种具有山西特色的“干部包村制”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被外界视为创新了新形势下的干部下乡制度,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带领农民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创举。
“下乡住村”只是袁纯清致力转变全省干部作风的一个举措。他认为,转型跨越,干部是决定因素。转型跨越顺利推进的关键是打造一支转型跨越的干部队伍,而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把干部作风摆在关键地位。
2010年7月29日山西省干部工作会议上,袁纯清就直指山西官场时弊,他说:“山西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目前,山西一些干部不去想大发展,不敢于大发展,不善谋大发展。”
他直言,山西省一些干部心思用不到发展已更想不到大发展上,满足于资源优势下的小日子。沉醉于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习惯于按部就班,以文件贯彻文件,以开会落实开会,在得过且过中打发时光。
袁纯清决心借山西转型之机整肃官场风气,其吏治整顿的组合拳虚实相济。
上任伊始,袁纯清就向山西官员荐书。半年中,他向全省干部推荐了《五百年来谁著史》《把信送给加西亚》《公司的力量》三本书。他荐书的举动引发了山西官场的读书热。
“珍惜职业操守,守住精神家园”,这是袁纯清常向山西官员宣讲的理念。在他看来,为官要勤政为民、公道为政、廉洁为官,要有公仆本色、赤子情怀、担当意识。
自2010年开始至今,山西以雷霆之势连续重拳出击,猛药治吏,掀起史上罕见的“治吏风暴”,一批“享受官”“太平官”“贪腐官”被严肃处理。
2010年8月,山西省掀起了全省规模的“整风运动”。在这次被媒体称为“查岗风暴”的整肃工作中,山西省委对全省党政工作人员提出“五个不准”:不准上班时间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岗;不准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和玩电脑游戏等;不准上班时间到茶社、歌厅、洗浴场所等休闲娱乐场所活动;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不准参与赌博。由省纪委组织专项检查,摄影记者跟随,专门到茶楼、洗浴、按摩等场所搜寻官员。山西565名官员因“玩乐享受”被查处,60名官员丢掉“乌纱帽”。
这次整肃运动过后,山西官场作风有了明显改变,但2011年冬天发生的“爱心煤”掺假事件让袁纯清提高了警惕。他觉得,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就像割韭菜,必须一茬接一茬不停地割。他于是决定立即对上次整顿干部作风进行“回头看”。
2011年年底,山西再次掀起正风肃纪行动。省纪委把2011年12月定为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月,省纪委常委会提出方案后,袁纯清亲自确定主题,就是“正风肃纪,创优环境”。到12月31日,通报显示:此次整顿共查处违规违纪案件367起,处理处分540人,责任追究294名官员。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正风肃纪强调建立长效机制,其中一个措施就是:部下犯错领导“连坐”。如果说,2010年的“治吏风暴”使山西拉起了一条“五不准”规定的“红线”,谁碰就查处谁;而2011年,不仅延续了这条“红线”,而且通过深化教育、查处案件、建立长效机制织起了一张整风肃纪的“大网”。
延续“割韭菜”的思路,2012年5月,山西全面启动了“吃拿卡要”专项整治工作,这项工作把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权力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列为重点整治范围和对象,用时4个月对破坏发展环境、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吃拿卡要”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共处分881名官员,对外公布了18起典型案件。
干部转型,更大的动作还在干部人事制度的革新上。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袁纯清曾笑称,关于山西治吏正风“大部分人只知我其一,不知我其二”。他说:“官员治理,这是打板子的问题,但我不能对所有人都打板子啊,就大多数而言主要是给动力。”
他说的动力,其中之一就体现在山西省委在于部任用方面打出“6+7”组合拳,“重用那些真正有业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其中,“6”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6条意见,包括端正用人导向、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干部交流力度、健全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等内容;“7”则指“7个一批”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一批副厅级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从省直部门(单位)及企事业单位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县任职,集中选拔一批优秀县(市、区)委书记担任副市厅级领导职务等,使山西市县领导班子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2010年11月30日,在山西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上,袁纯清态度鲜明:“要让肯干事的受尊重,让能干事的有舞台,让干成事的有位置。”
3天后,山西部分省直部门、事业单位和4家省管国有企业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副职的消息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上。选人用人的新机制、雷厉风行的新效率,让各级官员为之一振。
12月25日,袁纯清在山西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即兴讲话,要求组织工作者放眼识人、公道用人、严格管人、正派做人。“山西现在要做的,是将视野半径放大,跃出地域,投向五湖四海,发现更多优秀的干部、人才。比如,我们过去更多的是需要挖煤的人,现在则需要更多会用煤的人;过去主要是搞传统农业,现在则要发展现代农业。这就需要解放思想、提高本领,随着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
但如何才能选到称职的干部?袁纯清认为,是否公道用人是关键所在:“选人、用人不是个人谋取荣誉、关系、私利的手段。比如,当某个职位出现缺额时,第一信号不应该是想到某某托过我、某某是我同班同学、某某送过我烟酒等,首先应该想到,什么人更合适,让干部跟着事业走。”
“重选用提拔而轻管理,也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袁纯清坦言,领导干部中“抬轿子”“戴帽子”的好人主义盛行,真正敢于“扯袖子”、敢于直言的却不多。“但实际上,严格管人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关心。管得着、管得严、管得好,才能保持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为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山西省委制定了新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在经济发展指标、安全生产、和谐稳定及党风廉政建设四个方面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年省委常委分别对各市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排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用、奖惩挂钩。比如,只要发生一个重大事故,相关人员和单位就将失去评优资格。
袁纯清所说的给动力的另一个方面还在于树立正面典型,让大家学习,给大家以激励。比如,动员全省机关干部学习弘扬“右玉精神”,转变作风,顽强拼搏。
1949年6月至1952年3月,张怀荣任右玉县委书记,他第一次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并在任期内多次组织了爱国造林竞赛运动,拉开了绿化右玉大地的序幕。此后60年,右玉的19任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咬定绿化不放松,誓让山川变绿洲”,“飞鸽牌”的干部硬是做成了“永久牌”的事。
“右玉与内蒙古接壤,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25%变成如今的52%,从一个年降水量仅300毫米的荒漠,变成现在的一片绿洲,简直震撼人心!这就是良好的政绩观,就是我们干部的精神状态,说明我们山西人是可以做大事,是可以有作为的!我们就要弘扬这种精神,树正气!”袁纯清语气高亢,掷地有声。
袁纯清倡导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把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的部署落到实处,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步伐。他说,“山西人民是有精神的。战火硝烟中铸就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支撑着山西人民为夺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纵横欧亚500年的晋商精神,辉映出山西人民开拓创新、汇通天下的磅礴大气;沙漠荒野和贫困山区成长起来的右玉精神、纪兰精神,激发出三晋儿女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创业斗志。”
今天的山西,肩负着探索资源型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艰巨使命,正需要通过继承发扬这些祖辈坚守的宝贵精神财富,践行以信义、坚韧、创新、图强为核心的“山西精神”,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成就“再造一个新山西”的伟大事业。
“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号角催人奋发,“再造—个新山西”的画卷续写辉煌。三晋儿女必将在新的起点上,用勤劳、智慧和坚毅铸造出—个巨变的新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