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优质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研究
2012-11-06,
,
(1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长沙 410125;2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沙 410125)
2011-11-12
邓 文(1967—),男,湖南涟源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产业经济学。
湖南省财政农业专项(湘财农指[2011]10号);湖南省农科院科技创新项目(湘农科计[2011]34号)。
湖南优质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研究
邓文1,杨玉2
(1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长沙 410125;2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沙 410125)
以播种面积集中度指数、波动指数为主要指标,对湖南近10年优质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播种面积的集中度指数、波动指数排序分别为优质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晚稻>优质早稻。明确了湖南优质稻播种面积稳定区、相对稳定区、波动区,并提出了湖南优质稻发展建议。
优质稻;集聚;波动;湖南
集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种规律特征和必然结果[1]。近年来,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棉花、牛奶、花卉、蔬菜等诸多农产品生产集聚现象已经相当明显,形成了多个农产品生产集聚区,如新疆的棉花、内蒙古的奶业、河南的肉牛、华北优质专用小麦、山东寿光的蔬菜、云南呈贡的花卉。这些地区农产品生产集聚的发展,使区域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生产集聚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2~6]。但湖南省对农业生产集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湖南作为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水稻常年播种面积400万公顷左右。优质稻开发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优质稻品种的选育、引进,组织地方名特品种的筛选和示范推广[7]。目前已育成优质稻品种(系)160多个,主推品种30个左右,其中湘晚籼17号、玉针香、农香18等水稻品种米质达到国标一等。优质稻生产经历了兴起(1984~1987年)、徘徊(1988~1996年)、持续发展(1997年至今)三个阶段[8]。优质稻(米质达国标三等以上)面积已发展到267万公顷左右,占水稻播种面积的2/3,总产近180亿千克,平均产量为6 600 kg/hm2。其中高档优质稻(米质达国标二等以上)67万公顷左右,总产近40亿千克,平均产量为6 000 kg/hm2。打造了5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优质稻加工龙头企业。据调查,我省2009年农户种植优质稻比普通稻每公顷增加收入1 965元,企业每加工100 kg高档优质稻谷可增效120~200元。发展优质稻,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重要途径。2010年,我省启动了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
做优做强湘米产业,优质稻生产是首要环节。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则是优质稻生产的前提。湖南位于北纬24°39′~30°08′之间,年日照时数1 300~1 800 h,年平均温度16~18℃,无霜期260~310 d,各地降水量大于1 000 mm的保证率在90%以上,水稻灌浆结实期气温适宜,稻田土壤偏酸且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优质稻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全省虽然已有42个县(场)列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的水稻优势区域,确定了24个全省优质稻产业开发重点县,但由于主产区数量有限,优质稻生产量难以满足产业规模要求,而且各主产区优质稻生产不同熟制安排也是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而根据我省的气候特点,全省有84个县(市、区)适宜种植优质稻。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南近10年优质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全省适宜各种熟制的优质稻主产区及优先序,为完善优质稻生产布局,促进优质稻生产发展,做优做强湘米产业提供依据。
1 湖南优质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
1.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前人关于生产集聚研究多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9~12],度量指标主要有基尼系数[13]、Ellison-Glaeser指数[14]等。这些方法和指标较为复杂,对数据获取的要求也较高。本文选用更为简单、实用的播种面积集中度指数(CDI)、波动指数(VI)为主要指标,以2001~2010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对全省各主产区近10年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晚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
CD=∑各主产区播种面积占全省比重均值
其中,主产区是指播种面积占全省比重均值≥0.8%的县(市、区)。
本研究以主产区播种面积波动指数与全省波动指数的比较值(CV)为依据,将各主产区划分为稳定区(CV<-10%)、相对稳定区(CV=-10%~10%)和波动区(CV>10%)。
为明确优质稻集聚发展主产区优先序,本研究按照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设定集中度指数权重为2,波动指数权重为1),同时与排序赋值法相结合,计算各主产区复合分值。如,某种优质稻共有n个主产区,集中度指数最高的主产区所得集中度分值为2n,第二高的主产区所得分值为2×(n-1),依此类推;波动指数最低的主产区所得波动分值为n,第二低的主产区所得分值为n-1,依此类推。集中度分值与波动分值之和为该主产区复合分值,复合分值越大,排名越靠前。复合分值相同,则比较其集中度指数,大者靠前。
1.2 优质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
从表1可看出,湖南近10年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晚稻播种面积主要集中在46,45,43个县(市、区),集中度分别为86.77%,81.85%,83.71%,集中度指数分别为1.89,1.82,1.95,全省波动指数分别为30.29,39.35,30.38,稳定区数量分别为12,10,16个,相对稳定区分别为7,6,6个,波动区分别为27,29,21个。
全省优质稻主产区共73个,其中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晚稻均宜生产的主产区18个,可兼产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的主产区1个,优质早稻、优质晚稻主产区20个,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晚稻主产区4个,只适宜优质早稻生产的主产区共7个,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主产区22个, 优质晚稻主产区1个。
表1 湖南省2000~2009年优质稻播种面积集聚与波动状况表
续表1
主产区播种面积均值(khm2)标准差(khm2)VICV(%)占全省比重均值(%)早稻中稻晚稻早稻中稻晚稻早稻中稻晚稻早稻中稻晚稻早稻中稻晚稻石门县- 817- - 610- - 7466- - 8973- - 203- 永定区- 607- - 358- - 5899- - 4991- - 165- 慈利县- 614- - 121- - 1977- - -4976- - 205- 资阳区1426- 1645610- 4704274- 28594110- 589188- 207赫山区25862333013503091349194638861160-3575-125-6182365081400南 县138711601397835464999601939987156987116013555175353162桃江县11889831349613539594515754874406702539444503151264163安化县- 1341- - 503- - 3754- - -460- - 389- 沅江市21912252567549205685250591152667-173013164-1221306097330北湖区- 406- - 162- - 3994- - 150- - 120- 苏仙区- 327- - 150- - 4601- - 1693- - 091- 桂阳县- 642569- 516213- 80313739- 104092307- 155084宜章县710- 777432- 4316088- 555010099- 8269088- 089永兴县667370950128101250192027272635-3661-3070-1327103137139嘉禾县- - 649- - 148- - 2278- - -2502- - 085临武县- 342- - 136- - 3976- - 104- - 107- 汝城县- 421- - 195- - 4637- - 1784- - 118- 资兴市- 481- - 069- - 1434- - -6356- - 163- 芝山区1275- 1272334- 4022623- 3160-1340- 402177- 158冷水滩区923- 1205313- 3233394- 26801205- -1178125- 154祁阳县1865- 1760707- 6643792- 37762519- 2429248- 215东安县727- - 194- - 2668- - -1192- - 102- - 道 县10992741134308077211280028161863-756-2844-3868154090149江永县609- - 229- - 3764- - 2427- - 081- - 宁远县833333888287170433344351114880136729896063112091105中方县- 515- - 365- - 7087- - 8010- - 134- 沅陵县- 1055- - 575- - 5448- - 3845- - 289- 辰溪县- 378- - 267- - 7079- - 7990- - 116- 溆浦县- 468809- 144191- 30732364- -2191-2219- 180106会同县- 563- - 379- - 6736- - 7118- - 165- 新晃县- 589- - 261- - 4437- - 1276- - 213- 芷江县- 656- - 502- - 7652- - 9446- - 165- 靖州县- 605- - 447- - 7384- - 8765- - 154- 双峰县1182- 1620623- 9945273- 61377408- 10201154- 186新化县- 512659- 335267- 65314060- 65973364- 138081涟源市719- 936311- 3604322- 38494269- 2670095- 115
3 湖南优质稻发展建议
(1)发挥优势。在保证我省粮食总产“底线”,完成国家新增粮食产能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省优质稻发展基础好、技术领先、自然条件适宜的优势,以我省已形成的优质稻核心技术为主导,不断创新、完善发展优质稻的产业技术体系,以优质稻产业技术体系为支撑,按照“发展一等、扩大二等、普及三等”的优质稻发展思路,主攻高档优质稻,全面提升优质稻品质水平,形成“政府引导、技术主导、企业运作、农民受益、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标准化加工、统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将优质稻产业打造成我省又一张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王牌。
(2)明确各种熟制的优质稻主产区优先序。根据本研究结果,我省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晚稻主产区优先序为:桃源、鼎城、赫山、宁乡、武冈、邵东、沅江、平江、汉寿、南县、浏阳、桃江、永兴、华容、道县、衡南、宁远、临湘;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主产区为隆回县;优质早稻、优质晚稻主产区优先序为:湘阴、望城、衡阳、长沙、醴陵、衡东、湘潭、祁阳、岳阳、资阳、芝山、耒阳、常宁、湘乡、冷水滩、汩罗、双峰、攸县、涟源、宜章;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晚稻主产区优先序为:溆浦、桂阳、新化、新宁;优质早稻主产区优先序为:洞口、邵阳、东安、株洲、衡山、祁东、江永;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主产区优先序为:安化、澧县、慈利、绥宁、新晃、沅陵、资兴、安乡、石门、永定、会同、北湖、芷江、汝城、靖州、临武、临澧、中方、辰溪、苏仙、君山、城步;优质晚稻主产区为嘉禾县。
(3)创新举措。一是加强良种选育。按照“先启动后收购”的原则,组织优势科研单位联合攻关,重点选育高档优质稻,对符合考核目标的品种,实行高价收购。二是建设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一个主产区对应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对应一个基地,一个基地对应一个品种”的模式,保障优质原料供应。三是培育“标志性”稻米加工企业。对全省规模企业分批确定培育对象,从项目、资金、基地、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打造名牌。
4 小 结
本研究采用集中度指数衡量优质稻生产集聚情况,可消除用集中度反映生产集聚情况时因主产区数量不同所带来的误差;用波动指数衡量优质稻生产波动状况,既能解决用标准差反映不同数据集离散程度时存在的单位可能不一致问题,又可解决不同数据集因均值基数差异所造成的无可比性问题。研究结论与湖南优质稻生产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证明研究方法与衡量指标是合理可行的。
[1] 张宏升.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
[2] 程 郁.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 宋玉兰,陈 彤,李 红. 新疆棉花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SCP分析[J].中国棉花,2006,33(7):10-13.
[4] 尹成杰. 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3):4-7.
[5] 陶怀颖.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6] 吴 珂.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8.
[7] 郑瑞丰,余应弘,夏胜平,等.湖南优质稻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100-113.
[8] 申建斌.湖南优质稻开发回顾与展望[J].杂交水稻,2000,15(6):1-3.
[9] 葛 莹,姚士谋,蒲英霞,等.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集聚经济类型的地理格局[J].人文地理,2005,20(3):21-25.
[10]张雪峰,刘 芬.河南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的增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71-9773.
[11]陶红军,赵 亮.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空间自相关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09-412.
[12]赵 亮.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空间自相关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673-677.
[13]韩增林,王茂军,张军霞.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3):289-296.
[14]Ellison G,Glaaser EL.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 dartboard approach[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5):889-927.
ResearchontheAgglomerationandFluctuationofGoodQualityRiceProductioninHunanProvince
DENGWen1,YANGYu2
(1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Institute,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125,China; 2.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125,China)
This paper aimed at studying the agglomeration and fluctuation situation of good quality rice production in Hunan province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taking the concentration index and the volatility index of sown area as the main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s of concentration index and the volatility index of sown areas were:good quality late-season rice > good quality early-season rice > good quality middle-season rice and good quality single-season late rice, and good quality middle-season rice and good quality single-season late rice> good quality late-season rice> good quality early-season rice, respectively. The stable areas, relatively stable areas and fluctuant areas of sown areas were defined. The proposals of developing good quality rice in Hunan province were proposed.
Good quality rice; Agglomeration; Fluctuation; Hunan Province
S511;F326.11
A
1001-5280(2012)02-0122-05
10.3969/j.issn.1001-5280.2012.02.04
责任编辑:黄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