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成:一“心”一意 不懈追求
2012-11-06
本刊记者 王 涵
孙福成:一“心”一意 不懈追求
本刊记者 王 涵
“仁医”,都是始于心诚,而成于精湛.那种责任是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们都难以相比的责任,因为他们将创造的是一个个生命的奇迹,雕琢与修复的将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生命材质。
即使不是医疗行业的同道,即使不是教育行业的同仁,无论年长还是年幼,提到他,总会有很多人颔首。
他就是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科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孙福成教授。同时他还是《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的编委,以及多个杂志的审稿人。
至今已经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编写包括《老年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简明心血管病诊疗技术》等专业书籍7部。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及口腔系临床科教学工作,曾经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医院的优秀教师。
孙福成将自己所有的热爱和精力,以一种深沉的感情,致力于冠脉介入治疗研究。他在心内科科学领域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为我国该领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奉献来自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1984年,孙福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医学院)医疗系。这条人生之路在最初选择的时候,算是个机缘巧合吧,而人生恰恰就是由这许多的巧合构成的一种必然。勤奋上进的他,又于1991年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历任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2001年晋升主任医师。2005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怀着对科学的满腔热情,孙福成于1993年赴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进修学习,在临床及科研中心学习工作,开阔了视野,将先进的理论及经验带到日后的工作中,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临床科研学习班,系统学习了临床科研方法。回国后积极参与了冠脉介入治疗的开展,使北京医院的介入治疗水平提高到国内先进水平。他本人也被评为北京医院首届“十佳青年”。
2000年8月,为了更加完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整体认识,孙福成赴韩国峨山大学心脏中心导管室学习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掌握了冠脉内超声检查技术,回国后常规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及治疗,减轻了患者经股动脉途径手术较长时间卧床导致的不方便及相关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是国内最早常规开展此方法的医院之一,目前,北京医院已经常规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介入诊断及治疗技术,包括高龄老人及复杂病例的处理,也是心内科的特色之一。2004年,他再次出国至荷兰CATHARINA医院心脏中心学习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技术,学习期间系统学习了冠脉介入技术及策略,特别是冠脉血流测定(FFR)及冠脉放射治疗技术,学习期间参加了大型国际临床试验工作。
孙福成非常注重追踪本学科的新进展,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及学术活动。多次在国内外专业会议上进行演讲及主持会议。他不断总结经验,重视科研工作,曾先后参与了部级课题“冠心病肌钙蛋白测定的意义的研究”,中央保健委员会科研基金“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评价的研究”,还参与另外多项中央保健委员会科研基金课题工作,《老年人ATP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参与了863项目、卫生部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80年代较早开展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康复训练与心肺功能评估,与北京医院康复科共同开展了《PTCA术前后运动试验心功能评估》的研究,对介入治疗的病人运动前后心功能的变化进行了评价,提示成功的PTCA及/或支架置入后心功能改善,通过一定时间的康复训练,进一步改善;并采用心肌灌注显像技术对冠脉介入治疗后心肌血流灌注进行评估,发现介入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肌供血,为介入治疗的评价提高了客观依据。系统评价了老年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肺功能变化、运动耐量等,提示了老年同样可以明显改善生活治疗及临床预后。近年来还对冠脉介入治疗领域中的复杂情况进行了研究,包括无保护左主干、伴发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患者等,对于无保护左主干老年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同样获益,对于有选择的患者而言,是一种除外科手术之外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孙福成教授不仅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垦荒者,在科学技术的原野上无惧无畏地走自己的道路,还深知要想有长久不竭的发展动力,学术交流至关重要。他参与了6部书的编写,《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医疗学》、《老年流行病学》、《实用糖尿病学》、《结节病》、《心脏急症》及《实用高血压学》等专业书籍的编写,共20余万字。分别在《中华老年医学》、《临床心血管病》、《中国心血管杂志》、《Am J Cardiol》及《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参与及组织了由多家医院参与的“杰西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作为卫生部药理基地参与了多项二期、三期药物及器械的临床试验工作。
作为北京医科大学医学部教授,孙福成教授还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生基础及临床系的讲课及临床带教工作。多次被评为北京医院及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共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9名,目前在读研究生3名。
对生命之爱是人的大爱,奉献这种爱,需要勇气和力量。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医疗工作的孙福成,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多次组织及指导多脏器衰竭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在工作中积极将新技术运用日常工作中,使许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他还多次圆满的完成了国内外重要活动的保健医疗工作,例如香港回归及澳门回归的医疗保健任务。推动及参与高新医疗技术在干部保健工作中的使用,不断提高医疗工作的水平与内涵,对常见老年病的特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被评为卫生部保健先进个人。
文化与情感的趋同力
北京医院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自建国以来一直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任务,从临床、教学、科研的角度来说,一代代北京医院人用心血汗水为我国的医学事业竭忠尽智,做出不菲成绩,为大众提供了良好的健康服务。
自建院起,北京医院就形成了一种含蓄不张扬的文化理念,这种文化已经塑成了医院的“魂”,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所谓的不张扬就是脚踏实地,做事情一步一个脚印,这与副主任孙福成的性格相得益彰。
心血管专业是北京医院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心内科是卫生部重点学科,也是医院的重点科室,特别是在心脏介入治疗和心脏电生理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心内科冠心病学组是心内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担负着介入医生的培养与训练任务。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是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早在1986年北京医院就选派了包括内科、外科及麻醉科医师组成的团队赴美国罗马琳达医院系统学习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及外科手术治疗。1991年医院导管室正式组建,心内科独立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并相继开展了经皮穿刺冠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技术不断进步,较早独立开展介入性治疗工作。此后分批派医生到新加坡心脏中心、韩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学习冠脉介入治疗、血管内超声、FFR测定等诊疗技术。
目前主要开展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断及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冠脉内血管超声检查(IVUS),冠脉血流测定(FFR测定),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包括支架植入,冠脉旋磨术,冠脉血栓抽吸术等冠脉介入治疗。此外,还开展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型术及支架植入,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等。自2000年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以来,目前常规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介入性检查与治疗,包括复杂病变及高危患者的手术。开展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有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24小时值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介入治疗提供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及时可靠、先进科学的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临床预后。
孙福成总在不断思考,不仅将繁杂的临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还不断地促进心内科医学科学发展。他倡导职业精神,始终认为,只要是有利于病人的,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