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对历史传统的检验——德国考察启示之一

2012-11-06张国有

科学中国人 2012年7期
关键词:危机制造业德国

张国有

危机对历史传统的检验
——德国考察启示之一

张国有

专家简介:

张国有,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10月生。经济学博士。专业领域为企业管理及战略经营。研究的重点是战略竞争力和成长机制。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太平洋研究会副主席、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曾到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学术研究或学术交流。

2011年下半年,我在德国做了两个月的学术研究,主要研究德国企业和德国经济,在德国考察了十多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还有医院等,和德国及中国的官员、企业家、记者议论经济问题,从中收获许多启示。其中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德国的历史传统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感触很深。

这次在德国访问,我最想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德国经济的恢复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我在向执政党内的一位国会议员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笑着说:“是我们党领导英明嘛!”这位议员比较了解中国,知道中国的用语。他讲了他对德国经济和政府政策的看法,很有见地。的确,2010年德国GDP增长3.6%,是西方世界国家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东西德国统一以来的最高水平。2010年德国出口增长14.2%,进口增长13%,且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在挪威枪杀案、美债危机、英国骚乱等接连发生之后,德国经济的恢复速度引起世界的关注。德国经济的战略优势在什么地方?现在看来,至少有三个方面:实体经济、德国文化、政府调节。这三个方面,并不新奇,都属于“历史性”的机制,但它们确实有效。

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德国保持了实体经济的基础,保持了高端制造业的世界优势。例如,机械和设备制造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精密机械和光学工业、金属生产与加工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等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影响,其中多数行业在世界同行中处于优势地位。英国从制造业大国已经转向金融国家,美国也在削减传统制造业,快速向服务型产业结构转移,并用金融技术巧妙地分割世界的财富。美国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印象是高端国家,减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低端国家要向高端国家学习,农业及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向服务型的产业结构转移,否则就不是现代化。如果这种向往成为现实,全球都搞成第三产业了,全世界的人都得拿着证券坐着火车饿死。这次金融危机教训了高端国家,也启示了全世界。在“振兴制造业”、“再工业化”的口号中,回过头来加大对传统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投入。高端国家的战略为自己挖了一个陷阱。

谨慎求实,稳健改革。德国企业、德国政府面对问题谨慎思考,这种处事谨慎的素养在浮躁的世界经济中是个战略优势。德国没有跟着美国跑,没有放弃自己的优势,保持了实体经济基础,这种结果不是出于侥幸,而是来自于德国文化。德国是难得的一个处事谨慎的国家,这和德国的严谨、求实、勤奋、节约的文化相关。德国企业、德国政府面对问题总是先刨根问底,先进行思考,没有把握的事情,宁可慢一些,也不贸然行事。有人说这是保守,觉得德国是创新不足保守有余。当然,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论,这很自然。我看德国是个有秩序守规矩的稳健的改革者。处事谨慎的素养对一个国家发展有好处。在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时候,德国政府劝诫国民谨慎进行房地产投资,力求避免泡沫风险的冲击。在美国削减和转移制造业时,德国保护了自己的制造业。美国在张扬自由市场经济的时候,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保持了政府的干预作用。德国的独立思维,国家的实体经济和民众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世界危机的冲击。

市场基础上的政府调节。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机制,使得政府政策能够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保持政府调节也是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战略优势。金融危机中,德国的一个“临时工补助金”政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去德国南方访问途中,一位德国投资贸易公司总经理又给我解释了这个办法。其政策框架是:金融危机迫使企业裁减员工,政府通过这个办法使企业少裁员或者不裁员。这就是企业将要裁减的员工,经劳动管理部门核实后,符合继续就业规定职工,由政府通过补助金来支付工资,这些人继续留在企业中归企业使用。一旦企业有了新的订单,这些工人就可以立即投入生产过程,不再费日费事经历再招工的曲折和职工的适应生产环境的过程。如果企业营业额和盈利达到一定水平、具有支付能力后,政府会停止支付补助金。这个办法很有效,既稳定了一部分社会就业,又维护了企业的持续经营的条件,还稳定了员工的情绪。近几年,这些措施挽救了德国50多万个工作岗位。《纽约时报》2011年8月15日说,美国失业率从2007年的4.6%升至2011年的9%,而德国的失业率却从8.5%降至7%。政府知道,失业既是企业问题,更是政府问题。德国政府很聪明,没有让市场机制随意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政府政策作了适当的调节。德国企业也很明智,也很支持政府的政策。所以,政府和企业联合起来对付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效果就比单纯的市场机制好。

访问结束我回到北京,这时的德国情况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变得比较困难。尽管如此,德国仍然是信用评级中少有的3A国家,仍然在增强欧元国家的财政秩序、减缓欧债危机的蔓延、维持欧元区生存的进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由于前几年德国经济的突出表现,致使有学者在推崇和研究“德国模式”,法国也想推行德国式改革。法国总统萨科齐在2012年1月底曾表示法国必须效仿德国的结构性改革,以恢复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采取的措施包括减少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障费用、征收金融交易税、实施灵活的工作时间和收入标准,鼓励大企业雇佣更多的青年工人等。2012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由德国总理默克尔主持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世界对德国经验的重视。

美国是个智慧的国家,美国具有解决现代问题的60多年的积累,美国希望世界跟着美国跑。但美国方式解决不了现在的世界问题。在2012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一位美国前高官在谈到有关危机对策时,对德国以削减财政赤字为主要内容的应对措施进行指责,说:“如果各国都效仿德国,那么世界经济将崩溃”。德国财政部长则反驳说:“增强财政秩序并重拾信任有利于经济增长。德国在金融紧缩的的情况下保持了经济增长”。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从美国发生、蔓延,直至今天仍未看见明朗的预期,导致这种后果将引起世界对美国近60余年作系统思考。尽管美国经济现在艰难地复苏,但美国面临的经济理论、政府政策、社会纷争、世界事务等各种矛盾的挑战,难以自圆其说。从美国利益出发,难以解决已经积重难返的矛盾。所以,解决美国问题和世界问题,除美国方式以外,还可以更多地借鉴其他国家的方式,其中,德国的思维和经验值得重视。

每次危机都令世界不安,但危机也确实检验了各国的历史积淀和历史传统。各国应该珍惜危机所给予的思考和机会,多角度地审视本国的历史传统和历史经验,稳健地进行调整,15年后,就可以看出危机对国家传统检验的结果。经过15年,各国尽管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积淀、新的历史,但我并不认为那时比现在更稳定、更协调。除非有新的理论能够为世界找到出路。危机给后15年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考环境。

猜你喜欢

危机制造业德国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在德国喝啤酒
“梦梦”“娇庆”德国行
“危机”中的自信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