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厚重乘风破浪 清华新人扬帆起航——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副书记杨帆
2012-11-06周珈慧
本刊记者 周珈慧
百年厚重乘风破浪 清华新人扬帆起航
——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副书记杨帆
本刊记者 周珈慧
悠悠百载,求索征程,清华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伟大使命,这期间,倾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治世能人及科技英才。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东西文化,荟萃一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翻开历史新的一页,而今,新一代清华人正在前人积累的厚重基础上,以创新之精神,用各种努力续写着清华的辉煌。自动化系党委副书记、青年教师杨帆就是其中一员。
清华树下清华人
如果说清华是一棵百年老树,那么杨帆可以毫不为过地说是树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清华人。杨帆,1980年出生于北京,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自小就对清华的厚重底蕴心存敬仰和向往。1998年,他终以优异的成绩圆了自己的清华梦,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化专业,沐浴在清华这座历史名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下,“80后”杨帆和很多清华前辈一样,走出了一条富有浓郁清华特色的人生路,秉承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承接“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和“行胜于言”的校风,为日后攀爬象牙塔打下了牢固的基础。2002年,他如愿获得学士学位后,因表现优异被免推为直博生,2008年获得清华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又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清华这一中国“铸造”人才的熔炉里,杨帆历时十余载,丰满了羽翼,同时也种下了挥之不去的清华情愫。因而在短暂两年多到加拿大Alberta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之后,2011年8月起,他又回到清华大学,在自动化系检测与电子技术研究所工作,并担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副书记。
“又红又专”、“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与许多清华人一样,作为新一代清华人的杨帆在他的学习回忆里也充满了这些对清华影响至深的“关键词”。正因为深受此氛围的影响,他在学习期间也有思想端正、务实肯干等特有的清华风格。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活动,本科期间就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当选自动化系学生会主席。研究生阶段更是承担着大量的学生工作,2002-2005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生辅导员,2005-2006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工作组组长,2006-2008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此,他先后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奖项或称号。
虽然学生工作花去了杨帆不少时间,但他在专业学习上从不懈怠。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国际前沿和自身发展特色,多年来,他逐渐形成了以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拓扑建模、故障诊断与安全评价、工业系统智能报警监控和系统辨识为主,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研究方向。无论是应用基础研究还是针对复杂过程的应用研究,他均有所突破。出色的研究表现及出彩的学生工作为杨帆赢得了他应得的荣誉,先后于200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IEEE Control Systems Society(Beijing Chapter)颁发的“青年优秀论文奖”;2008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誉称号等。
理论生根扩干 应用开枝散叶
博士期间,杨帆一直跟随我国著名的自动化研究专家萧德云教授从事大规模复杂系统的SDG模型描述及故障传播分析等研究。“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通过六年摸索和积累,他在这一领域已经锤炼出了独立思考、独立承担课题的相应能力。因此在博士后研究期间,他顺利申请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基于图论的大型复杂系统模型特性分析与构造、故障传播分析与诊断的研究。在此期间,他有机会到加拿大Alberta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为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及接触国外新鲜事物和先进的专业知识,杨帆毫不犹豫地跨出国门,开始了自己的一段重要旅程。
在国外期间,杨帆作为清华大学和Alberta大学两个各有特色的课题组之间的连结桥梁,起到了重要沟通作用,推动了双方在故障的建模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他还结合加拿大在专业领域上的发展优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学习和研究,包括工业过程的报警监控等,在此期间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委员会战略项目等。加拿大的学习研究经历为杨帆此后研究的深入及扩展打开了一扇大门。
经过多年摸索,杨帆在过程安全这个大的背景下,运用建模及推理等各种手段,进行安全评估、故障检测与诊断、报警监控与管理三个方面的研究。他和他的团队成员一起针对大型复杂工业系统,采用SDG等模型描述拓扑结构信息,对故障的传播机理和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过程知识与过程数据和报警数据相融合,用于解决安全评价、故障诊断、传感器分布、报警监控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取得了诸多令业界关注的创新性成果;此外还面向发电机组、油砂尾料处理、加氢精制等实际工业过程进行过程知识提取和数据分析,解决了故障分析和智能报警管理中的若干实际问题。
“对我来说,过程计算机建模、控制、优化与监控就是一棵大树,过去,我们很大一部分应用基础研究为这一棵大树完成了‘深根扩干’的过程,而今,这棵大树也该到了枝繁叶茂的应用阶段了,然而我国在过程应用领域的发展还不够,还远谈不上‘开枝散叶’,更不用说‘枝繁叶茂’了,所以未来我想做一些理论向应用发展的事情。”谈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杨帆如是说。而正因为有此意识,近年来他参与了多项与企业联系紧密的项目研究,包括为加拿大石油企业、美孚石油公司等解决实际问题,奔走于各大化工、石油、能源企业间建立合作,试图在过程工业大背景下做一些能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等。“但我心里清楚,从理论到应用,我们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漫长的努力”,对未来艰辛,杨帆早就做好了从容面对的准备。
清华风格代代传
2011年8月,学成归国的杨帆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清华园,成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一名讲师,并凭借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被委以重托,担任党委副书记一职。13年前,杨帆还是水木清华边上聆听恩师教诲的学子;13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摇身变为清华园里“反哺育人”的园丁。而今水木清华依旧,不变的依然是他的热情!
在教书育人方面,他坚持教师职业的信念,把教书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本职,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去做好教书育人的每一件事。目前他正承担《系统辨识理论与实践》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并带领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等。
自受聘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副书记一职以后,他又挑起了管理学生的重任。虽然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累积帮他减小了不少阻力,但新任伊始,他丝毫不肯懈怠,熟悉工作,疏通好人脉……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就算是管理工作常常占据了他大半时间,他仍然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做科研,如清晨、夜晚、周末等。要想协调好管理和业务,就必须花费比别人多的心血,牺牲比别人多的休息时间,但杨帆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件事。
如果说教学与科研为“两栖”,那么管理和业务又为“双肩”。事实上,对杨帆来说,无论是教学与科研,还是管理与业务,无非就是能力的使用和贯通。凭借统筹协调和刻苦努力,杨帆从容淡定地协调着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如他所说:“做人,要老老实实;做事,要踏踏实实。”
“我总感觉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不是自己做了多大贡献,而是要带领你的学生和团队做出了什么成绩。”角色转换后的杨帆,面对一群比自己更年轻的清华学子,既感亲切,倍感压力,也感荣幸。“我希望他们能将清华之精神延续下去,对学术不急功近利,对研究敢于创新,思想端正,兴趣爱好广泛……”从杨帆的期许里,我们可以看到清华风格延续下去的希望。而正是因为有了许多跟杨帆一样的“清华新园丁”和新世纪清华学子,清华这只承载多少厚重的百年老船才得以乘风破浪,扬帆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