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隧道全断面帷幕注浆固砂止水技术研究
2012-11-05陈先智韩银利
陈先智 韩银利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河北燕郊 065201)
1 隧道水文地质概况
秀山隧道穿越里山背斜和五里箐向斜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并下穿库南河;预测全隧正常涌水量15.65×104m3/d,最大涌水量23.5×104m3/d。PDK35+770~PDK33+900段为里山背斜翼部—核部—翼部,核部为震旦系上统陡山陀组(Zbd)白云岩、砂岩、泥灰岩夹页岩,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从本段地层组合和多处的低阻变化,反映该段较为富水,碎裂发育。由于大断裂和裂隙大面积发育,发育多条剪胀裂隙,造成段内裂隙水连通性好,加之隧道埋深较大,不排除发生大规模涌水突砂石的可能。根据设计提供地质资料,PDK33+900~PDK33+000段为五里箐向斜翼部—核部—翼部。五里箐向斜段有出现大规模涌水、突泥的风险,该段采用局部或全断面帷幕注浆,其余地段按“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各项工程措施。
2 帷幕注浆相关参数
2.1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帷幕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2.2 注浆孔的布置及孔深
平导3号迂回导坑帷幕注浆里程Y3K0+033处,注浆分三环实施,第一环长10 m,第二环长19 m,第三环长30 m,全断面布孔47个(见图2)。
2.3 注浆设计参数
1)注浆方式及方案。注浆方式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方式相结合。a.超前帷幕注浆:每一循环长度为30 m,固结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3 m。b.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固结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3 m。c.局部注浆:分局部超前预注浆,开挖后局部注浆等几种,根据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探明的局部岩溶实际分布及开挖后地下水渗流状态分别采用。d.补注浆为按上述三种注浆方式实施后,仍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注浆方式一种或多种进行补充注浆。2)注浆扩散半径:1.5 m。
图2 超前帷幕注浆孔位布置图
2.4 导向管埋设和止浆墙施作
1)注浆钻孔前,埋设φ100导向管:导向管是一端焊有法兰盘的钢管,长度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不小于2 m。测量钻孔出水压力及涌水量;安装注浆栓塞。根据设计布置进行现场定位安装。2)止浆墙厚2 m,采用C20混凝土全断面浇筑。导向管按设计参数布置,预埋于止浆墙中。
2.5 钻孔
1)钻机就位。测量技术人员根据导向管在止浆墙上用红油漆标出孔号。钻孔方向控制:根据止浆墙预埋导向管的角度,在钻孔过程中也要及时检查校正钻杆方向。2)钻孔。施钻过程中,单孔出水量小于30 L/min,继续施钻;单孔出水量大于30 L/min,立即停钻进行注浆。
2.6 注浆施工方法
一般地段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 0.5∶1 ~0.8∶1(必要时采用TGRM浆液)。水压高、水量大时采用双液浆。
纯水泥浆配制:先在搅拌机内放入定量清水进行搅拌,待全部溶解后放入水泥,继续搅拌3 min即可。向孔中注浆:岩石破碎难以钻进或遇大量涌水时,要立刻注浆加固围岩或堵水,然后扫孔钻进、注浆,如此往复,直至达到设计深度完成全孔注浆为止。如钻孔过程中水量不大,可钻进8 m~10 m,注浆,再扫孔钻进8 m~10 m,注浆,直至设计深度完成全孔注浆为止。
预注浆终压:设计注浆压力(终压值)=水压力P水+2 MPa。
3 注浆机配置
1)2TGZ技术数据表见表1。
表1 2TGZ技术数据表
2)注浆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及排除和预防的方法见表2。
表2 注浆中常见故障及排除和预防方法
4 帷幕注浆参数
4.1 双液浆配合比
由于该过程的涌水量大,速度快,水压力大,因此经过比较论证决定采用纯水泥浆配合双液浆注入,根据注浆对浆液凝胶时间的要求,根据现场进行了有效的浆液配合比试验,不同配合比的浆液凝胶时间如表3所示。
表3 水泥、水玻璃、液态速凝剂双液浆凝胶时间Vc∶Vs或 Vc∶Vz(水玻璃 36 Be'、液态速凝剂 DM-8B)
4.2 浆液的渗透能力
渗透能力又称渗透性,指浆液注入岩层的难易程度。对于悬浊液,渗透能力取决于颗粒大小。注入系数计算K=D/d(≥3),D为砂性土空隙直径;d为浆液颗粒直径。根据试验砂性土空隙直径必须大于浆液颗粒直径的3倍以上浆液才能注入。
5 结语
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技术对于较大的涌水整治有了较强的指导意义,防止了地下水资源的流失,保护了周围的环境,围岩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岩溶裂隙连通性好,而全断面帷幕注浆钻孔数量较多,因此注浆孔布置和数量的优化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杜嘉洪,张崇瑞.地下建筑注浆工程简明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郭建平.注浆技术简介及其发展[J].山西交通科技,2003(sup):75-78.
[3]王国际.注浆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4]梁炯鋆.锚固与注浆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5]王自清.水利水电工程地层注浆堵水与施工新技术及标准规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6]黄明琦,郭衍敬,张文武.软岩大断面隧道径向注浆变形的控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1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