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e + adj + inf”构式中假表语的认知理据

2012-11-04

关键词:构式句法形容词

赵 勇

(文山学院 外语系,云南 文山663000)

2012-08-12

2012-09-18 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3 11:14

赵勇 (1969- ),男,陕西蓝田人,助教,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21123111420120685_045html

10.3969/j.issn.1004-390X(s).2012.06.019

“be+adj+inf”构式中假表语的认知理据

赵 勇

(文山学院 外语系,云南 文山663000)

基于构式的部—整观、互动观、使用观和多义观,本文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了“be + adj + inf”构式中形容词和动词不定式的语义地位;根据名词(主语)、形容词和动词间互动关系把它分为两类,突显并分析了动词和形容词题元结构的“构式用例”特殊性。基于此构式的体验性、突显性和独特性特征,论述了“假表语”形成的认知理据,当主语a、表语b和动词不定式c之间语义关系难以周全时,人们倾向于突出无标记突显关系“突出形容词”,牺牲ab间语义协调性和分割ca之间的语义联系为前提来避免“头重”,以达到语言简约性和交际的目的。本研究对构式语法的论点“句法范畴和句法关系具有构式特殊性”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构造语法;be + adj + inf构式;突显;假表语

表语形容词后接动词不定式,如He is eager to take part in the work,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构式。过去的研究主要涉及2个方面:(1)构式中形容词和动词不定式的关系;(2)构式的分类。张道真[1]认为动词不定式都是状语,作用是说明产生某种情绪的原因,或说明在哪方面存在谓语所表示的情况。章振邦[2]也认为不定式是形容词的状语。Quirk[3]等认为动词不定式是形容词的补语。还有学者认为构式中的动词不定式是主语补语或复合谓语的主要部分,如杨光元[4]就认为构式中动词不定式的功能(宾语、状语、主补和复合谓语)只能根据上下文来确定。Quirk[5]等依据句法特征和形容词的语义把“形容词后接不定式结构”分为7类。章振邦[6]依据主句主语是不定式结构的逻辑主语还是逻辑宾语,把此结构分为2类。学界对此构式的认知研究甚少,形容词和动词不定式的关系问题没有被解决,反而被搁浅了。笔者尝试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认知研究。

一、先前研究的局限

引言所述研究的思路仍然没有摆脱“词汇中心论”(Lexicalism)的桎梏。词汇中心论,顾名思义就是将“词汇”视为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分析中心。词汇中心论者(Lexicalist)[7-8]认为,词汇在语法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以词汇和有关规则为中心来分析语法,特别是动词,其所含语义和语用方面的信息可以决定语言基本句型的形式和意义。也就是说,动词能够将其自身所具有的参与者角色结构投射到句法的题元结构上,可向我们提供有关“参与者”的基本信息[9]。

构式语法(CxG)是在批判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TG)的天赋观、普遍观、自治观、形式观和模块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法理论,其核心思想为: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构式的使用、象征关系、语义关系和部-整关系为研究中心,着力以有限的认知方式统一解释语言事实各个层面的句法学说。构式语法坚持“构式中心论”,指出词汇中心论不能充分解释语言事实。据此,GOLDBERG[10]提出了“题元结构的构式语法方法”(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构式也能够支配动词的论元(Argument),从“构式”角度分析动词的论元结构;CROFT[11]以类型学的视角研究构式(Syntactic theory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认为构式具有语言特殊性,句法范畴和句法关系具有构式特殊性,坚决主张取消句法范畴和句法关系,并提出“构式”才是句法表达的基本初始单位(CONSTRUCTIONS, NOT CATEGORIES AND RELATIONS, ARE THE BASIC, PRIMITIVE UNIT OF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以具体动词类给抽象的语法构式分类。

构式语法的四个分支,Fillmore的构式语法、Goldberg的构式语法、Langacker的构式语法以及Croft的构式语法,主要还是以“构式与动词间的语义关系”为研究中心。然而动词绝不是语言之全部,关于形容词的论元结构和包含有形容词的构式题元结构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详细论述,不能不说这是构式研究的一个欠缺。

二、构式语法分析

(一)构式中动词不定式的语义地位

1.“动词不定式”构件作“be + adj”构件的句法背景

“be + adj + inf”是由 “be + adj”和“动词不定式inf”两个构件组成的糅合构式(Hybrid Construction)。“be + adj”构件是句法图形(Syntactic Figure),“动词不定式inf”构件是句法背景(Syntactic Ground),关系由形容词和动词提供。根据LANGACKER[12]的自主和依存关系,作表语的形容词应有两个空位,一是Be,二是副词Adv,Be在第一个构件中,而副词应在第二个构件中,即构件“动词不定式Inf”理应充当副词的作用,作状语修饰第一个构件“be + adj”,说明形容词的语义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解释构式主语与动词不定式逻辑主语一致的类型,表语形容词表示主语的情绪、感情及评价等,如:

(1)I am very glad to meet you. 我很高兴见到你。

(2)They are reluctant to separate. 他们不愿分开。

(3)You are kind to come and see me. 多谢你来看我。

(4)He was rude to say such a thing。他说这样的话,太没礼貌了。

(5)He is most willing to help us. 他很乐意帮助我们。

(6)We are determined to get the work done before National Day. 我们决定在国庆节前完成这项工作。

依据图形所表示的信息多具有感觉上的优势,是人们更为关心的事体,多是待描写的事件或事体,它们往往不具有独立性,多要依靠背景信息才能存在或被确定[13];再依据TALMY[14]从构式普遍性角度提出的复合句“FG关系”五大原则中的时序原则(temporal sequence principle)和因果原则(cause-result principle),对两个事件作无标记编码时,先发生的和表示原因的事件概念化为背景,后发生的和表示结果的事件概念化为图形,上述六例中的不定式结构都是充当“句法背景”的作用,如(1)、(3)和(4)表示“主语所抒发情感的原因”,(2)、(5)和(6)表示“主语对……抒发情感”,be + Adj结构作“句法图形”(见图1)。

图1 构式主语与动词不定式逻辑主语 一致类型的图形—背景实现

2.“动词不定式”构件作“be + adj”构件的图形

图形-背景认知方式也可以解释构式主语与动词不定式逻辑主语不一致的类型,即表语形容词表示说话人(句中未出现)对动词不定式所表示动作的看法,构式主语是不定式或介词的逻辑宾语,如:

(7)The question is difficult to answer. 这个问题容易回答。

(8)He is easy to convince. 他很容易说服。

(9)She is pleasant to work with. 和她一起工作很愉快。

(10)The lake is safe to swim in. 在这个湖里游泳很安全。

(11)This armchair is comfortable to sit in. 这把扶手椅坐着舒服。

(12)The knife is easy to cut with. 这把刀用起来很顺手。

依据在一个分句中常选用一个突显成分即图形作主语,另一个不很突显的成分即背景就只能作宾语或其他成分[13],上述(7)到(12)中的不定式与构式名词主语构成的动宾结构作图形, “be + adj”结构作背景(见图2)。

图2 构式主语与动词不定式逻辑主语 不一致类型的图形—背景实现

从上面对“be + adj +inf”构式的两种类型的分析,显现了它的句法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必须通过部—整语义关系来解释,具体地讲就是名词(主语)、形容词和动词之间的语义互动以及它们与整个构式语义的互动。

(二)构式中形容词的语义地位

在“be + adj + Inf”构式中,主语(名词)和形容词的关系也具有“构式用例”特异性。在例(1) 到(6)中,表语形容词都表示构式主语的情绪、感情及评价等,是无标记的表语,是“真”表语。如例(2)They are reluctant to separate. (他们不愿分开)。表语形容词reluctant说明构式主语They“是否愿意去做分开”这件事。表语reluctant与构式主语They是“真表语”语义搭配关系。

在(7)到(12)中,表语形容词都表示说话人(句中未出现)对动词不定式所表动作的看法,构式主语并不是表语形容词的真正描述对象,是有标记的表语,是构式的“假”表语。如例(12)The knife is easy to cut with. (这把刀用起来很顺手或很锋利),它的意义相当于中动态The knife cuts well。表语形容词easy并不是说明The knife的正常特性“锋利还是钝”,而是说明“这把刀用起来如何”。表语easy与构式主语The knife之间是有标记的述谓搭配关系,因此它们之间是假表语关系。

(三)用“具体的名词(主语)、形容词和动词类构式”取代“独立的抽象构式”

依据“be + adj + inf”构式中“主语与不定式动词的句法关系和逻辑关系”,章振邦[6]将构式分为 3类:

1.主句主语是不定式结构的主语。

2.主句主语是不定式结构的逻辑宾语。

3.主句主语是不定式结构的逻辑主语还是逻辑宾语,视上下文而定。

“be + adj + inf”构式的语义是构式中主语、形容词和动词三者互动的结果。在“be + adj + inf”构式中,影响构式语义的因素之一是主语和形容词。例如:

(13)He is easy to teach.(他容易教)

(14)He is glad to teach.(他乐意教)

在上两例中,只有形容词不同,而意义却截然不同。因此,可以说导致整个构式语义不同的因素之一是形容词。

(13)中的形容词easy表示一种 “易处理”“易对付”的“静态”特性,不用于进行体或命令句中,可以是有灵(Human)或无灵主语(Non-human subject)即[±Human]。如:

(15)The shirt is easy to wash.(这个衬衫好洗)

(16)He is easy to persuade. (他容易说服)

(14)中的形容词glad表示一种“乐意”的“动态”精神状态,可用于进行体或命令句中,须用人作主语即[+Human]。例如:

(17)He is being glad. (他变得高兴了)

(18)Please be glad.(高兴些吧)

但是却不可以说:

(19)*The shirt is glad to wash.

(20)*The shirt is glad to teach.

(19)与He is glad to wash(可接受)相比,只有主语不同,但(19)不可接受;(20)与(14)相比,也是只有主语不同,但(20)不可接受,而(14)可以接受。因此,构式语义的可接受性与主语也有很大关系。因此,该构式的语义完备性也受主语的限制。

(21)The shirt is easy to wash.

(22)*The shirt is easy to teach.

(21)可接受,(22)不可接受,是受“动名”搭配限制,“wash the shirt”可以接受,而“teach the shirt”不可接受。因此,该构式的语义完备性也受“动名”搭配的限制。

在“be + adj + inf”构式中,构式的意义源自构式主语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三者的互动,用“具体的名词主语、形容词和动词类构式”取代“独立的抽象构式”更符合语言事实。根据上述分析,笔者把此构式分为以下两类:

1.动态形容词是说明主语名词的真表语,同时主语名词是动词的施事者,如例(1)到(6)。

2.静态形容词是主语名词的假表语,同时主语名词是动词的合理受事者,如例(7)到(12)。

(四)“基于用法”模型和“所见即所得”原则的分析

构式语法的分析思路主要基于“所见即所得”(what-you-see-is-what-you-get)和“基于用法的模型” (usage-based model),强调全覆盖性(full-fledged)、单层性(mono-stratal)、语言形式的真实使用、形式与意义的象征关系和部-整关系。意义是基于人们与世界的体验互动,是在使用中的范畴化和概念化。因此,构式的意义也要在具体的使用中把握。例如

(23)The clothes are easy to wash.

构式主语The clothes是to wash的逻辑主语还是逻辑宾语,须视使用语境而定。如是这样的语境:这衣服好洗(容易洗干净),(22)就应理解为:

(24)The clothes wash easily. 这衣服好洗。

这是典型的中动态,The clothes充当受事主语,表示The clothes的一个内在属性,而且隐含了一个不确定的施事者,构式(22)的主语The clothes就成了to wash的逻辑主语。如果换一种语境:洗衣服简单(不费事),(22)就应理解为:

(25)It is easy to wash the clothes. 洗衣服不费什么事。

The clothes充当受事宾语,构式(22)的主语The clothes就成了to wash的逻辑宾语。

(五)假表语形成的理据

“be + adj + inf”构式中“假表语”形成的理据与王寅[15]所分析的“假宾语”的形成具有同工异曲之处。在构式中,有三个成分即主语、表语和不定式,无标记的情形是表语说明主语,主语是不定式动作的执行者(见图3)。

图3 真假宾语的形成

无标记的情形是形容词B对描述对象即主语A进行描述,A与B之间是真描述行为,B是A的真表语,这就是B下画实线的含义。C描述对象(主语)的行为,由动词不定式来体现,C提供了描述行为的背景,C与AB之间是句法背景与句法图形的关系。但还存在b不是直接描述a的有标记情形,而是描写ca间行为关系,这时用c来表示它是图形,用小写a 表示它是c的宾语,用小写b表示背景,b实际上是a的假表语,这就是b下画虚线以及a与b之间为虚箭头的含义。

虽说b接在了系动词之后,占据了“表语”的句法位置,但在逻辑上却无“叙述”与“被叙述”的述谓关系,这就与用实线表示的“真表语”不尽相同,这就是图3中虚线的含义。

此时,描述对象a就可能与c在逻辑上关系更紧密,或者说,此构式的主要功能是突显“状态”,为避免描述对象过于冗长而影响突显点,即头重,为能实现这一目的,有时不得不牺牲a b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代价而顾全突显的关系。

因此,图3中出现了B作A的真表语和b作a的假表语两种情况,正是“叙述”与“被叙述”之间存在“有实有虚”的逻辑关系,才导致此构式中出现了真假表语的问题。当主语、表语和不定式之间语义关系难以周全时,人们倾向于以该构式无标记的突显关系“突出形容词”为出发点,采用了“尾重”的认知策略,牺牲ab间语义协调性和分割ca之间的语义联系为前提来避免“头重”,以达到语言的简约和交际的目的,这就是此构式中出现“假表语”的认知理据。

三、构式的特点

(一)体验性

体验哲学、认知语言学和构式语法的一个核心焦点是“体验性”,具体到语言研究中就体现为“语言具有体验性”这一结论。

“be + adj + inf”构式的体验性体现在“图形”和“背景”认知方法上。“图形”和“背景”认知源于“生活体验”,看一张照片时产生“图形”和“背景”之分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有时“图形”和“背景”之分因人而异。这种认知方式体现在语言中就产生了不同的题元角色,在“be + adj + inf”构式中,“be + adj”和“inf”就出现了上文所分析的图形和背景及它们之间互换的现象。

(二)突显性

“图形”和“背景”认知方式本身就关系到“突显”,“图形”就是在“背景”下被突显出来,这就叫做图形—背景离散性(Figure-Ground Segregation)。这一现象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就常表现为,在一个分句中常选用一个突显成分即图形作主语,另一个不很突显的成分即背景就只能作宾语或其他成分。“be + adj + inf”构式的无标记突显关系是“突显形容词”,当形容词是假表语时,为了能继续突显形容词,人们倾向于以无标记突显关系“突出形容词”为出发点,牺牲A B间语义协调性为前提来满足B与A C间的语义协调性,以达到语言简约性(parsimony)和交际的目的。

(三)独特性

“be + adj + inf”构式的独特性体现在它是一个糅合构式,因此构式中的形容词和不定式的语义地位十分特殊。动词不定式作“Be + Adj”的句法背景时,形容词是真表语,动词不定式作“Be + Adj”的图形时,形容词是假表语。同一个图式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它的“构式用例”(instantiation construction)也具有特殊性,即图式构式具有构式用例特殊性(instantiation-specific)。

本文依据构式部—整观、互动观、使用观和多义观,分析了“be + adj + inf”构式中不定式和形容词的语义地位,论述了它的认知特点以及假表语形成的理据。构式的整体完备意义受制于主语、形容词和动词之间的互动,基于此把它分为两类,突显并分析了动词和形容词题元结构的“构式用例”特殊性,有益地补充了构式语法的论点“句法范畴和句法关系具有构式特殊性”。

[1]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3]QUIRK R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2.

[4]杨光远.“Be+Adj.+Inf.”结构中不定式(短语)的句法功能[J].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学报,1981(2):157-159.

[5]QUIRK R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6]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JACKENDOFF S R.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language faculty[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97.

[8]CHAFE W. Mean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9]BENCINI G, A E GOLDBERG. The construction of 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s to sentence meaning[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000(43):78-82.

[10]GOLDBERG A.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11]CROFT W. 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 syntactic theory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12]LANGACKER, W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I:descriptive application[M].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13]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理论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4]TALMY, LEONARD.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ume 1: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volume 2: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0.

[15]王寅.动结构造中假宾语的认知分析:汉语语法分析可用“动后语”取代“宾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38-43.

TheCognitiveMotivationofPseudo-predicativein“be+adj+inf”Construction

ZHAO Yo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Based on part-whole view, interaction, usage and polysemy view, the paper has analyzed semantic features of adjective and infinitive in the “be + adj + inf” construction, classifies it into two types in terms of interaction among noun (subject), adjective and verb, profiles and analyzes that the argument structures of verb and adjective are instantiation-specific. Based on the three features of the “be + adj + inf” construction, embodiment, prominence and uniqueness,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pseudo-predicative is discussed. If the semantic relations among subject ‘a′, predicative ‘b’ and infinitive ‘c’ can′t be satisfied, the speaker may first consider the unmarked prominence of adjective and take the stance of “avoiding head-weight at the cost of los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a’ and ‘b’ and separating ‘a’ from ‘c’” for the purposes of linguistic parsimony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make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argument of “syntactic category and syntactic relation are construction-specific” in construction grammar.

construction grammar; “be +adj + inf” construction; prominence; pseudo-predicate

H 314

A

1004-390X(2012)06-0085-06

猜你喜欢

构式句法形容词
认知构式语法和历时构式语法的融合与互补❋
认识形容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形容词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就/才”进程—评价构式的认知修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