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疗效观察
2012-11-01霍凯玲黄庆忠
霍凯玲,黄庆忠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62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属风湿病范畴,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该病因尚不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我院应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患者73例,疗效显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病例73例均来自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针灸推拿科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5.6:1;平均年龄(24.4±5.8)岁;平均起病年龄(13.5±6.8)岁。纳入符合AS西医诊断标准[1](依据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的患者,其中治疗期间不能坚持本疗法的患者不计算在内。
1.2 方法
中医针灸综合疗法:以电针华佗夹脊穴为主,每日日中时电针治疗。治疗期间配合以自拟方温肾强督药物灸法,其中主方为:制川乌60g、制草乌60g、乳香30g、没药30g、红花20g、桂枝15g、细辛6g、狗脊40g、当归15g、熟地15g、白芍15g、黄芪30g、杜仲15g、淮牛膝15g、续断15g、鹿衔草12g。中药做成粉剂与艾绒混匀,每日早、晚各1次,穴位主要为华佗夹脊穴。3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日。
1.3 疗效评价
评价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治疗前后对比患者晨僵时间、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变化情况,其中包括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改良Schober实验,在双髂后上棘连线的中点与其上10cm处一点相连作一垂直线(即在皮带与脊柱的交点作一点,从此点沿脊柱向上10cm处作一点),测量前屈时两点的延伸距离,正常人可达16~22cm,而重型强直性脊柱炎仅增加1~2cm;测量臀地距,指的是病人作下蹲动作,肛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指导原则》[2]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主要症状完全消失,主要化验指标恢复正常,血沉、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X线、CT显示骨质病变有所改善或无发展,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有效:上述主要症状均有所改善,主要指标数值也有所下降;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加重者。
试验后不良反应检查,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检测结果显示,73例患者指标均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患者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73例AS患者中显效31例、好转4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6% ,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比较,治疗后患者晨僵时间、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减少,详见表1。治疗后患者体征也有所改变,治疗后患者臀地距减少,胸廓活动度增加、脊柱活动度也增加,跟治疗前比均有差异,见表2。治疗后ESR、CRP下降,跟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3。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例数 晨僵时间(h)73 10.38±14.00 21.36±15.5473 36.10±38.59 41.00±28.36治疗后
表2 治疗前后体征变化情况 (cm,s)
表3 73例患者治疗前后ESR及CRP变化情况比较()
表3 73例患者治疗前后ESR及CRP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例数 ESR(mm/h) CRP(mm/dl)治疗前73 19.15±16.15 1.12±1.0873 34.37±26.95 1.71±1.54治疗后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的“痹证”、“骨痹”、“肾痹”范畴,病因以“肾虚督空”、“感受外邪”、“淤血阻滞经络之——督脉”为主。骨痹一名早在《素问·痹论》中就有论述,属于“五体痹”之一。简单说来是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4]。强直性脊柱炎乃是由于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营养失衡,肝肾亏虚,感受寒邪,六淫之邪皆可致病。督脉为诸阳之总汇,总督人体一身之阳,能壮阳固表,祛寒除弊。电针华佗夹脊穴为本疗法主方,诸穴合用共奏能够通阳强督、补益气血、调和经脉、活血止痛之功。温肾强督药物灸法为辅助疗法,其中药物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红花等具有通经脉、舒筋活血止痛之功;黄芪、杜仲、淮牛膝、续断、当归、熟地等具有补益气血、温阳壮督、活络通脉之功效。诸药合用能够加强通阳强督的功效,增强疗效。
综上所述,华佗夹脊穴电针配合温肾强督药物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内外结合,标本兼顾,疗效确切而明显,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中华医学风湿病学会.强直性脊炎诊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10):641-644.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123.
[3]张建英,杨继国,王海军,等.补肾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性系统评价[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71-73.
[4]张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