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短道速滑优势项目地位的建立与竞技实力储备
2012-10-31李双玲朱宝峰
李双玲 ,朱宝峰,李 勇
(1.哈尔滨体育学院 休闲与社会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优势项目的发挥是各国冬奥会代表团夺取奖牌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竞技体育强国的战略基础。[1]我国自1981年开展短道速滑运动以来,经过31年的发展进步很快,短道速滑项目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先后涌现出一批以李琰、张艳梅、杨扬、李佳军、王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短道速滑选手,这批运动员曾多次代表我国参加亚冬会、世界锦标赛和冬奥会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比赛,共获得100多项世界冠军。[3]短道速滑项目毅然成为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优势竞技项目。所谓优势竞技项目,是指在国际重大竞技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并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有利条件的运动项目。[4,10]这种优势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优的状态”,指项目的运动成绩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可表现在获得金牌和奖牌的数量;其次,是“优的潜能”,即指项目在科学理论储备,运动人才的资源、专业技术队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积累水平,这是竞技项目发展的潜在势能,是竞技能力的内在动因。[5]这些内因一方面保证了项目在运动成绩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是保证该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具备与世界强手相抗衡的实力。
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在成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优势项目的同时,如何保持优势是当前的关键问题,在保持运动员成绩的同时还要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因此,判定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优势项目,除考查运动成绩是否已达到世界或者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还要看到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16~21届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2007~2011年间国内短道速滑联赛各赛季成绩;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在训人员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有关短道速滑文献,寻找影响运动员竞技实力的主要因素。
1.2.2 数理统计法 我国参加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获得奖牌进行托雷斯分析;2007-2011年国内短道速滑联赛男、女甲组各项目成绩(成绩以电计时方式,保留千分之一秒);国内短道速滑项目三线队伍人员状况。
1.2.3 逻辑分析法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对比、分析及讨论,审视我国短道速滑的现状,分析其发展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世界短道速滑项目具有优势的国家和项目实力格局
表1 参加冬奥会具有短道速滑优势、潜优势项目的国家分布[1]
表2 第16-21届冬奥会获短道速滑奖牌前四名国家统计表
将19-21届冬奥会各竞技体育代表团获奖情况用巴雷托分析法界定各国的优势和潜优势项目(见表1,表2),具有短道速滑优势和潜优势的国家分别为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美国为短道速滑的潜优势项目国家,在近五届冬奥会获得奖牌数量上可见其发展的速度很快,男、女项目发展也比较均衡。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冰雪运动的强国,是第一梯队国家,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非常均衡,其中加拿大在短道速滑项目上的表现要好于本国其他竞技项目。中国和韩国在冬奥会竞技实力上属于第二梯队,但两国在短道项目上具有绝对优势,韩国男子成绩要略好于女子项目,但从获得的奖牌数量可见其在短道速滑项目上具有绝对优势。中国则出现“偏科”现象,所有金牌都是在女子项目获得,虽然没有金牌零的突破,但也获得多枚奥运奖牌,竞技实力也排在世界前四位,同样具有夺金的实力和潜力。上述4国共获得120枚奥运奖牌中的104枚,占奖牌总数的87%。中国队共获得7枚金牌、10枚银牌和7枚铜牌,奖牌共计24枚,占奖牌总数的20%。韩国队获得19枚金牌、11枚银牌和7枚铜牌,奖牌共计37枚,占奖牌总数的30.8%。无疑韩国队是在历届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上表现最出色的国家。他们所获得的金牌数(19枚)和奖牌数(37枚)都遥遥领先其它各国。当今世界女子短道速滑对抗的新局面基本是中、韩之间的争夺,这不但表现在奥运会赛场上,还在世锦赛和世界杯等赛场上,中、韩两国女子运动员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短距离项目中国短道速滑女子运动员占优势,中长距离韩国选手技高一筹。[6]而加拿大队和美国队逐渐在男子项目上向韩国队发起进攻,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运动员。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多年的奥运赛场上表现不俗,虽然没有金牌零的突破,但也获得多枚奥运奖牌,同样具有夺金的实力和潜力。不过这些奖牌获得的人员过于单一,老队员退役后并没有新队员能够保持相同的竞技实力,中国短道速滑男队没有继承女队的优势出现了人才断档的现象。
2.2 我国短道速滑在冬奥会获得奖牌的项目
奥运会获得奖牌数量可以显示一个国家的竞技实力,通过表3可见,我国短道速滑选手共获得冬奥会奖牌24枚,其中男子获得6枚奖牌,占总奖牌数的25%;女子获得18枚奖牌,占所获奖牌总数的75%。女子各项目成绩优于男子,尤其是女子500m和1000m小项中的优势更为突出,从第16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李琰首夺女子500m银牌后,我国在该项目的优势一直比较明显,首先是在第19届盐湖城冬奥会上,我国大杨扬一举获得500m和1 000m的两枚金牌,王春露和杨阳获得两项的铜牌;2010年冬奥会上,王濛再次蝉联了500m和1 000m两个项目的两枚金牌。在世界女子短道速滑领域,向来是中、韩两家分庭抗礼,近几届冬奥会的战绩看,韩国对要好于我国。目前我国在女子项目上优势明显,这与我国女子运动员速度快、爆发力好,在短时间内加速滑行超越的能力较强等特点有关,如王濛在世界杯各站比赛中从出发就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选手,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7]近年来,以周洋为首的一批年轻小将的崛起,提高了我国在中长项目上的实力,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女子1 500m和3 000m接力的成绩后来居上双获金牌。
男子项目所获的6奖牌中,有3枚是李佳军获得;在男子5 000m接力项目我国选手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共获得2次铜牌,但从获得奖牌的总量和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人数两个方面看,我国男子运动员缺乏具有很强实力的领军选手,后备人才输送也出现断档。与短道速滑强队韩国队相比,韩国所获奖牌中男子获得19枚,女子获得18枚,说明韩国的男、女运动员实力均衡,技、战术先进,总体优势仍比较明显,并且韩国队运动员在中长距离项目上占有很强的夺金实力。
表3 我国短道速滑冬奥会上获奖牌统计 (枚)
2.3 短道速滑国内联赛成绩和后备运动员的现状
2.3.1 2006-2010年间联赛各单项成绩 全国短道速滑联赛各单项前三名的平均成绩在4年联赛的总体表现为(见表4,表5):女子运动员的平均成绩的提高幅度在不断增大,特别是3000m接力在四年间提高了近6s;男子短道速滑各项目的比赛平均成绩均随着赛季的进行,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特别是长距离的项目提高幅度更为明显。通过联赛平均成绩可见,我国女子选手500m的成绩差距很小,成绩逐步提高、竞争激励。我国短道速滑各项目的成绩均有提高,特别是在男、女长距离项目上提高的幅度较大。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在一个奥运周期里(见表6),男、女各单项的最佳成绩均比2010年冬奥会成绩及世界纪录差,并随着比赛距离的增加,其两者的差距增大,其中男子的差距更为显著。我国女子在500m和1000m项目上占有绝对优势,这是因为我国运动员的优势是快速的起跑能力和短程的爆发能力,而且一方面王是500m连续两年世界杯总冠军、世锦赛冠军,另一方面周洋是1000m世界纪录的保持者。[2]
2.3.2 全国短道速滑联赛参赛队伍数量及后备运动员梯队建设 我国参加短道速滑联赛的队伍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解放军等少数省市,其中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参赛队伍和运动员最多。2008-2009赛季在以往的各省冰上项目训练中心、基地、体育运动学校的基础上,新增高等院校及中学代表队,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队及吉林省实验中学,这些学校的加入,为我国教体联合办队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另外还新增了北京队迪桑特俱乐部、吉林长春市大秦汽配俱乐部、延边仙峰俱乐部、黑龙江哈尔滨浩沙俱乐部、黑河市飞星短道速滑俱乐部;2009-2010赛季又新增了北京恩永唯俱乐部及香港队。俱乐部新生力量的加入,给我国短道速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有利于扩大短道速滑的群众基础,营造一个后备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依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编撰的《体育事业统计年鉴》对我国三线队伍运动员配比状况的要求,规定三线队伍的人员最佳比例标准为1:3:9较为合理,这是一种阶梯式逐级培养人才的训练体系。2004—2009的六年间我国短道速滑项目三线队伍总人数比为1:2.4:4.4,一、二线队伍人员比接近合理配比。
表4 2007-2010年联赛各赛季各项目前三名平均成绩统计(s)
表5 2007-2010年短道速滑国内联赛各站运动员平均成绩( ±s)
表6 我国短道速滑男、女甲组最佳成绩与2010年冬奥会及世界纪录成绩统计(s)
以年代纵向观察,(见表7)一线队伍人员在减少,但幅度不大,相对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二线人数数量呈逐年减少,六年间运动员数量变化在100人左右;三线运动员数量在逐年递增,队伍人员在不断壮大,与一线和二线队伍相比规模大,后备运动员充足。
综上,我国短道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呈现出基础训练人员(三线运动员)增多,而一线和二线运动员却在逐年减少的怪现象。虽然我国形成了很好的基层训练网络,但是国家却没有相应的得到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全国联赛的队伍虽然有所增加,但仍集中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解放军等少数省市。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虽然规模较大,人员比例和二线人员的缺乏对整个梯队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不能形成很好的人才培养链条。[8]当今应加大对短道速滑的宣传力度,吸引青少年参与。以我国短道速滑选手在国际大赛中的辉煌成绩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这不仅能扩大短道速滑运动的社会影响,吸引企业加盟,还能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项运动,吸引青少年参与这项运动,从中挖掘和培养短道速滑后备人才。[9]
表7 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后备运动员总体情况(2004-2009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回顾冬奥会各竞技体育强国所取得的成绩,对冬奥会竞技体育强国优势项目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德国、美国、加拿大、挪威成为冬奥会第一集团,在优势项目上具有整体优势,成绩稳定,绝对优势项目突出,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大。俄罗斯、韩国、中国等9个国家为冬奥会的第二集团,呈现出夺金点明显少于第一集团;韩国、中国优势项目群比较单一,只有短道速滑,但我国潜优势项目要多于韩国。
(2)短道速滑对抗的局面基本是中、韩之间的争夺,美国、加拿大队也在逐渐缩小与中国和韩国的差距。中、韩两国女子运动员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短距离项目中国占优势,中长距离韩国选手技高一筹。而加拿大队和美国队逐渐在男子项目上向韩国队发起进攻,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运动员。
(3)中国短道项目出现“偏科”现象,所有金牌都是在女子项目获得。男子运动员在多年的奥运赛场也获得多枚奥运奖牌,不过这些奖牌获得的人员过于单一,始终没有获得份量最重的奥运金牌。男子运动员竞技能力同样具有夺金的实力和潜力。
(4)在国内联赛成绩可见女子项目的成绩优于男子项目,短距离项目的成绩优于中长距离项目。
(5)参加全国联赛的队伍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仍集中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解放军等少数省市。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虽然规模较大,但不同阶段运动员的比例和二线人员的缺乏对整个梯队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不能形成很好的人才培养链条。二线人数没有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运动员人数并不算多,规模较小;三线运动员数量在逐年递增,队伍人员不断壮大,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呈现出基础训练人员(三线运动员)增多,而一线运动员却在逐年减少的怪现象,输送到一线队伍的运动员太少,投入和产出比太大,没有形成庞大的竞技实力的储备。虽然我国形成了很好的基层训练网络,但是国家却没有相应的得到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
3.2 建 议
(1)日后夺金的重点可放到5000m接力,利用中国运动员爆发力好、反应时间快的特点,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2)当今应加大对短道速滑的宣传力度,吸引青少年参与。以我国短道速滑选手在国际大赛中的辉煌成绩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这不仅能扩大短道速滑运动的社会影响,吸引企业加盟,还能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项运动,吸引青少年参与这项运动,从中挖掘和培养短道速滑优秀人才。
(3)将训练与竞赛协调起来,队员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战术水平也在提高。在联赛进行的同时,应增加青少年的参赛机会,并且在制定规则时可以根据我国实际,制定一些特殊的竞赛章程:如现在施行的小组第一名晋级,二、三名看成绩进下轮的赛制办法,这种不以名次作为晋级的唯一标准,取运动员竞赛成绩进行排名,择优入取下一轮比赛竞赛办法,使得运动员在每一轮次比赛中都很认真,不敢掉以轻心。
[1]董 欣,李兴汉,曹 猛.冬奥会竞技体育强国优势项目的比较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4):20-23.
[2]朱佳滨,杨印川,黄 宇.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冰雪运动,2007, 29(2): 22-25.
[3]王仁周,朱志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6一37.
[4]谢亚龙.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
[5]李双玲,朱宝峰,陈文红,等. 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竞技实力透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25-28.
[6]朱 红,中国.韩国女子短道速滑选手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剖析[J].冰雪运动, 2006(3): 15-35.
[7]任 勇,白 铂.2010年冬奥会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形势与策略[J].冰雪运动, 2009, 31(5): 57-60.
[8]李双玲,赵玉华,张宏宇.短道速滑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6).
[9]韩 毅.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现状及对策——第11届全国冬运会短道比赛调研报告[J]. 冰雪运动,2008(3):19-22.
[10]南敏镐,尹鹤柱.对韩国短道速滑整体水平及国家队训练特点的分析[J].冰雪运动, 2003(2): 24-26.
[11]王卫星.解析韩国队短道速滑的制胜法宝——超越冲刺——第20届冬奥会短道比赛引发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5): 58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