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射箭运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应对
2012-10-31王三保
王三保,陈 浩
(1.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空军预警学院 军事体育课部,湖北 武汉 430019)
射箭运动是中国竞技体育中的潜优势项目,近年经过不断磨练,实力不断增强,尤其女子项目在世界大赛中取得过一些优异的成绩,彼具争金夺银实力。2001年世锦赛上女团冠军的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娟娟女子个人金牌的获得,标志着中国射箭竞技运动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令国人对射箭项目看到了新的希望。然而韩国自1978年的第8届曼谷亚运会到2006年的第15届多哈亚运会,从48个射箭奖牌中夺走27个,占总奖牌数的56.00%。其中金牌12个,银牌8个,铜牌7个,占各奖牌总数的75.00%、50.00%和44.00%。韩国通常是每届奥运会至少2枚金牌,总奖牌数达3~4块,女队则从1988年到2008年连续蝉联6届奥运会团体冠军,女子个人也仅2008年一次失利,并且男女射箭所有项目的世界记录全部由韩国人保持[1]。中国则每届奥运会只获牌1-2块,除08奥运外,金牌均与中国无缘。显然就射箭竞技运动实力来说,中国与韩国之间尚有一定差距。
为缩小中韩射箭竞技运动实力的差距,给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对中国射箭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并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射箭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综合查阅近年有关射箭运动相关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逻辑演绎法 运用类比、演绎、归纳、分析、推理等逻辑学方法,结合多项体育学科知识对所获资料进行详尽分析,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1.2.3 问卷调查法 就中国射箭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成问卷发放给部分国家队教练员,然后在确定的时间内进行回收并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定性研究依据,问卷在发放之前提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测量与评价,专家们较为一致的认为此问卷内容及结构信、效度较好。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研究提供实证理论依据。
2 中国射箭运动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雅典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这两个周期中及之后的两三年之中,中国射箭军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特别是从历次世界大赛中中国的运动员的表现看,凸显出以下的一些问题,是非常值得去关注与思考的。
2.1 基本功不够扎实、技术动作不够规范
规范的动作、扎实的基本训练水平是射箭项目比赛制胜的重要基础,这些都是在日常的训练中积累出来的。没有平时高质量高规格的训练,在比赛中就很难保证好的技术不变形。在近两个奥运会周期里,国家队始终坚持抓技术规范化,尤其是对成绩好的重点运动员,更是特别注重抓动作的流畅和明快的用力节奏,确保规范动作的程序化,使中国射箭整体实力有所增强。然而从奥运会的排名赛来看中国在这方面做的不够、还应该有所加强[2]。
奥运会的排名赛不淘汰运动员,相对来说心理压力比较小,排除气候原因,排名赛应该是考察运动员基本功与训练技术是否规范的最好检验手段。雅典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排名赛情况分别是:男子薛海峰653环第27名,永富军652环第28名;女子何影、张娟娟、林桑、以667环、663环、647环分别排在个人赛第4名、第5名、11名。北京奥运会上陈玲、郭丹、张娟娟,分别以645环、636环、635分别排在第15、25、27名。相比而言,韩国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在排名赛中都靠前,特别是近两届奥运会的女子排名赛都在前三位,这足以证明韩国人的射箭技术的规范性与基本功的扎实性。奥运会的比赛更多地靠实力,排名赛的成绩对淘汰赛时对手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排名赛成绩高,获得较好的排位,对于下轮的淘汰赛的对手的选取是非常有利的。近两届奥运会韩国女子个人排名赛均为1~3名,都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最后的淘汰赛包揽奖牌。中国选手何影在1996年奥运会上获得个人银牌,在排名赛时也是排在第2位。由此可见,排名是实力的体现。中国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必须提高运动员的基础实力,不能有凭借淘汰赛偶然性大的特点而去获得突破的侥幸心理,也决不能只靠比赛的发挥来实现梦想。
通过这两次奥运会排名赛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队与韩国队在基本功方面的差距还很明显。单从技术外形上看,中国运动员和韩国差异不大,但在许多细节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开弓的准确性、靠位后的用力转换的及时性、瞄准时机把握的恰当性,瞄准与撒放技术衔接的连贯性、撒放技术的果断性、发射节奏的一致性等有待提高。
2.2 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尤为不足
中国射箭教练员对体能训练重视程度不高。许多教练员认为,队员们一天练上几百支箭,这样的量难道还不够吗?中国射箭队的体能训练够好了,根本就不必再过于强调专项体能方面的训练。其实这是一种以射箭技术训练替代射箭专项体能训练的错误观念。
近些年在韩国的训练理念的影响下体能训练有所改善,但专项体能训练与国外相比而言,中国的科学化程度和重视程度都依旧较低。从射箭项目的训练及比赛的情况看,打一支箭需要消耗的心理和生理能量的外在观测上并不是很大,然而在一次射箭训练或比赛中是数次高应激的心理消耗和多次重复单调的推拉弓动作的体能消耗的累积,其心理能量和生理能量消耗总量可以说是一个较大数字。所以射箭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对运动员体能要求很高的项目,具有较特殊的专项体能要求。从目前我国射箭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运动员都是只备十几支箭,每次训练都是打出去然后步行捡回来,然后再打出去,基本上是练几分钟就停下来,训练量与强度上不去。雅典周期与北京周期虽有所改善,但依旧不够。实际上韩国的射箭训练一般是一个教练组配备3组左右的箭支,一组箭中每一个型号的箭至少上100支,训练的时候站在合适的位置上依合理的技术要求,外加一定的心理负荷和环数成绩进行实射练习,这种效果与比赛要求比较接近。取箭时运动员必须跑步前进以强化训练时的心率,间歇期间做些主动的肩带、腰腹、背肌等恢复性放松,而且这种训练在每周至少3次。中国不同的省份、不同地区、不同的单位的射箭训练负荷都各不相同,有的运动量大,有的运动量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韩国在训练量上一般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运动员技术训练每天最少要练6~8h,中国最多4~5h,和韩国的差距甚远,而维持如此大量的技术训练,要想保持训练的高质量必须具备相应的专项体能。
从外形看,韩国的运动员一般都四肢肌肉较为发达,特别是上肢的肩带部分的肌肉群较为强健,前臂厚且力量殷实,如广州亚运会的韩国女选手尹玉姬、朱贤贞、奇甫倍。相比而言中国的射箭运动员如张云录、祝珊珊、程明则身材则苗条许多,肩带肌肉力量也相应薄弱一些。肌肉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和专项力量训练的时间和程度是正相关的。无论是韩国也好,还是欧美国家的高水平运动员也好,普遍来说他们(她们)所用的弓的磅数都高于中国。如2004年奥运会上男子的用弓情况是:韩国选手48#380 51#410;意大利选手50#380 50#41 ;美国选手55#。以上国家所使用的都是重弓,而中国的选手用的是偏轻的44#500弓。2008年奥运会上韩国女子选手朴成贤的弓重近50磅与男子弓相当,而张娟娟的弓仅43磅,相差7磅左右。可以看出,这些射箭水平较高的国家普遍比较重视专项力量上的训练。而且重弓打出的箭的初速度大,受风的影响较小,中国的运动员使用的弓普遍较轻受风的影响较大,在风天发射时处于不利地位。
从近十年的历次世界大赛看,中国对射箭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重视不够,造成不少运动员体能储备不足,影响比赛水平的稳定发挥。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不能自始至终的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而打倒最后。
2.3 训、赛一体化程度低
从近年世界大赛中中国运动员的比赛中情况看,运动员往往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而且训练、比赛成绩起伏很大。表明我国对训赛结合的研究还不深、不透,平时训练与实战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训赛一体化的程度较低。
射箭训练与比赛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心理负荷的差别,训练中的心理与世界大赛的心理负荷的差距级别最大达4.5个分值。在奥运会中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率达到140-160之间是非常正常的,平时训练的心率一般最高为120左右,并且比赛时的心率增高的原因复杂,主要来源于压力而导致的紧张。这种比赛环境在平时的训练中很难模拟,造成平时的训练心理负荷和大赛的差距很远。在2004与2008两届奥运会的近10年间虽然国家队想了些新的方法与手段来提高心率,如先跑后打、先俯卧撑后起射等,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依旧不能解决心理负荷与大赛相接近的状态与水平[3]。因为单纯的生理负荷心率达到大赛水平比较容易,但要想使心理负荷(心境状况)达到与大赛一致的确很难,显然无论怎么模拟,训练时永远达不到和比赛完全一样的程度。但在训练中,教练员必须想办法增加附加训练条件,以使训练情景与比赛情景趋近。这就要求教练员不能降低预定的训练要求,严格训练纪律,坚决执行预定计划,不能出现教、学双方互相迁就的现象。射箭的技术训练必须和心理训练相结合,而这种结合应该持续不断。只有在平时多进行紧张的心境状态下发射训练,让运动员适应这种紧张,在比赛中才能够对紧张从容对待、调节自如。韩国人的经验就是与其在比赛中应付这种紧张,还不如在训练中就适应这种紧张。相比而言韩国有特殊训练法:在女运动员的衣袖里放蛇锻炼运动员在高度紧张中放箭的准确性,让教练员坐在靶旁进行实射演练,锻炼运动员在高压的环境下技术的完整性、规范性与准确性,做到高压情况下手不抖,心不述。
2.4 运动员的瞬时应变能力差
射箭竞赛中失误在所难免,最可怕的是连续失误,也就是运动员在射出一支低环值箭后,由于瞬时应变能力与调整能力的缺乏而造成连续的低环是打淘汰赛最大的障碍。
从近两届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参加世界级的大赛状况来看,运动员在失误之后,找不到感觉,继续将箭射偏,缺乏把握瞬间应变的能力。往往是射一个7环的低值环后不能够及时调整,继续出现6,7,8环的远环箭。如钱佳灵在15届亚运会上单轮全能比赛上的第二支箭就出现脱靶,接下来的箭支就连续出现7环与8环。由于受70m的影响,恢复不到自己最好的状态,总是想去找动作,找感觉,导致整体的协调性打不出来,60m成绩仅为321环,明显低于自己的正常水平。张娟娟也在该赛第二天的50m比赛中出现同样的现象,打了一支8环后,连续射出4支低环值箭,结果造成18支箭的成绩只有151环。而同次比赛中韩国选手或其他强国家选手在出问题后,仍能射出9环或10环箭,命中高环率达到100%。
2.5 关键时刻的心理韧性不足
心理训练一直是中国射箭运动的薄弱环节,虽然近年来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突破。其原因是懂心理的教练员太少,另外难以获得较有实效的射箭专项心理训练方法。射箭项目是技能类比赛准确性的竞技项目,也是心理性竞技运动[4]。技术是完成比赛的基础,而技术的发挥则很大程度源自于心理素质的支持,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历次世界大赛看中国队员与射箭强国队员相比,在技术上比较接近,但在心里上的差距却较大,往往是关键时刻在心里韧性上输给对方,特别是决一箭时的心理韧性不强。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与韩国的决赛打平,两度加赛。第一次加赛打平,第二次加赛韩国三名选手均打出十环,而中国的程明首箭十环,张云录却意外的打出7环,虽然最后祝珊珊以漂亮的十环收关,但最终以27比30负于韩国队,获得银牌。赛后据张云录自述,最后一箭压力太大,处理有点急燥,发射稍显匆忙。
目前中国各队都是非常重视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的训练,有条件的队伍都配有专门的心理科研人员,系统地进行着心理训练方面的指导,使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在第十届、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比赛中,许多队伍都配备了专门的科研人员在比赛现场为运动员进行现场指导,为比赛起着一定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在十运会上比赛中出现这种情况:排名赛很好的年轻运动员淘汰赛时把握不住,输给了对手。如:女子排名第2输给排名第15、男子排名第1输给排名第31的情况。当然这两名选手都是年轻的运动员,经过及时调整后,在事隔两天后参加的团体赛中,又表现很突出,这两个队分别是获得了女子团体金牌和男子团体银牌。由此看出,年轻的运动员还需要更多地培养和锻炼,只要有扎实的技术作基础,再努力提高自控能力和临场的应变能力,一定会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比赛比心理是当今竞技体育的主要特点,更何况射箭这样的项目本身更具有心理需要,因此面对2008后的重任,更需要尤其重视心理技能的训练,要真正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进行有针对性地、细致地、艰苦地训练,以得到有效的心理技能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3 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应对策略
从中国射箭目前存在的问 题看,同韩国运动员相比中国运动员存在三个方面差距,一是基础体能特别是专项体能的差距,二是核心技术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上的差距,三是关键时刻的心理素质的差距。为此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基础体能训练方面
(1)加强专项所需要的体能训练,尤其要加强躯干核心力量肌群的训练,重视大肌群下面的深层小肌肉的平衡发展,训练运动员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均衡性、稳定性;
(2)加强专项拉弓力量的训练,提高控制弓的能力;
(3)加强心肺功能的训练,提高运动员机体的运氧能力,使大脑保持长时间的良好兴奋状态,为整场比赛的稳定发挥做好体能储备。表1为本研究给出的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周训体能安排。
表1 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周体能训练安排
从上表1可以看出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的专项拉弓力量训练要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耐力训练一周至少两次,团队精神训练在集体项目中也非常关键,应穿插在每堂课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之中,每星期四的下午单列一小时进行。
3.2 核心技术训练方面
必须强化运动员开弓的准确性、靠位后的用力转换的及时性、瞄准时机把握的恰当性,瞄准与撒放技术衔接的连贯性,撒放技术的果敢性,发射节奏的一致性。
从表2中可以看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应更加注重把日常训练同比赛结合起来,大胆的使用计分训练(占整个训练的80%),同时对抗训练,有时间要求的训练,有环数要求的训练应贯穿整个训练周期,使训练完全尊重竞赛规律。
表2 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周技术训练安排
3.3 关键心理训练方面
(1)设置高压、强干扰的训练环境,并附加训练条件,使训练情景与比赛情景趋近;(2)对抗训练、淘汰训练、有环数成绩的训练课次应加多,强化训练的针对性,构建高度训、赛一体化训练模式;(3)配备专业的心理人员长期跟队进行心理辅导,特别是大赛心理辅导应加强;(4)心理训练必须列入日常训练计划,并持续不间断的进行;(5)心理训练应和技术课训练相互融合;(6)强化运动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应该使心理训练常态化,并列入日常训练计划中与技术、体能训练融为一体持续不断线的进行。
表3 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周心理训练安排
4 结 论
(1)中国射箭运动存在的问题:基本功不扎实、训赛一体化低、体能不足、瞬时应变差、心理素质不强。
(2)中国射箭世界大赛备战模式:体能训练方面着重提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技术训练方面着重提升运动员对关键技术把握的准确性、心理训练方面着重提升运动员的强对抗能力。
[1]金春植.2008年北京奥运会韩国女子射箭队实力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82-84.
[2]国家队教练员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攻金准备模式和准备工作方案[G].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中心:328-330.
[3]石 岩.射击射箭训练新理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2-33.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1.
[5]郭 蓓,姚颂平.我国射箭运动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