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党和政府的执网能力

2012-10-30周甲文刘建成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10期

周甲文 刘建成

[摘要]执网能力是一个崭新概念,它是党的执政能力在互联网上的应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网络政治生态环境的不断扩大,党和政府的执网能力建设势必会成为一个新课题。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执网能力概念是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适应互联网广泛普及和发展而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关键词]执网能力;网络问政;高效能服务型政府;政府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0—0031—04

一、执网能力的定义和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媒体也被看做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4种权力,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力量,其社会影响力不可小觑。马克思深刻认识到舆论在社会变革和夺取政权中的巨大作用,他曾经指出大凡需要变革现实的任何阶级、集团或政党,都必须占用和运用舆论工具这一斗争武器。在当前我国互联网络政治生态环境中,党和政府的执网能力不是一个单独的、孤立的概念,它与网络政治、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问政、网络民主和网络民意诉求等一些新的概念、新事物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带来了网民规模日益增长、网络媒体日益壮大、网络民意汹涌澎湃、网络问政渐入人心等一系列新变化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党和政府的执政环境出现了新的情况。在诸多新的情况出现后,必然会要求党和政府予以高度重视,重新审视执政理念和相关政策,作出相应动作,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不仅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还要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引领新的潮流,从源头上避免网络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要加强和改善对执网环境的引导与管理,进而搭建制度化网络问政平台,推进高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人们将互联网引发的一系列新情况对党加强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概括为“执网能力”。鉴于此,有人认为执网能力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在互联网上的具体展现,核心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集民智的能力和引导社会舆情的能力,进而提高党和政府在执政过程中的效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党的执政能力与互联网运用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尤其是指出了执网能力的核心,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概念而言,不免会有泛泛而谈之嫌,缺乏对“执网能力”的内涵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

综上所述,执网能力是指党和政府在其职责或权责范围内依法掌控、管理、疏导和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先进文化以及提高服务型政府效能建设的能力,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在互联网领域的具体体现。这一概念涵盖了执网能力的内涵与外延,揭示了党的执网能力的本质所在。具体而言,党的执网能力是利用互联网发展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先进文化的能力以及建设高效能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推动政府效能建设和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二、执网能力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执网能力是一个崭新概念,它是党的执政能力在互联网上的作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网络政治生态环境的不断扩大,党和政府的执网能力建设势必会成为一个新课题。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执网能力概念是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适应互联网广泛普及和发展而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执网能力作为我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恰好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相重叠,人们对于自由和权利的维护、争取意识比以往更加强烈;人们追求真相、真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也开始萌发。由此,人们被积压已久的对于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精神的“普世价值”的渴望,借此之际在互联网的虚拟社会上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若没有互联网,人们的公民意识也会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提升,并以其他方式和渠道表现出来,但不会那么淋漓尽致。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时代对于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昭示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有待加强与完善。

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1997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开通。此后,各级网络媒体纷纷创办,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任何国家的执政党都非常重视媒介,都会采取相关措施对媒介进行控制,以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只不过有的政党以各种手段掩饰对媒介的控制。然而,在我国,各地宣传部门对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控制依然采用针对传统媒体的一套办法,形成了按照级别划分(中央、省和地市三级网络媒体)和按照体制划分(商业网站和新闻网站)的一套模式。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不仅党员数量庞大,而且党员分布在众多行业和领域中,各种情况较为复杂。截至目前,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200万。[1]腐败问题是影响党的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坚决惩治和有效遏制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伴随市场经济逐步深入,部分党员干部权力寻租,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选”。提高执政能力首先就应从加强对党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入手。要管理好一个拥有8200万党员的大党并非易事,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一方面,执网能力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互联网等新媒体可以成为加强党自身组织建设的现代化工具和平台。其中,2008年10月,中纪委就开通了网络举报平台,“中央纪委信访室就利用网络举报提供的线索,从中筛选出很多重要的案件线索,转案件检查部门处理。”这是中国共产党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八个大的方面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理论方法,是新时期指导党的建设的重要文件。《决定》中关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要求,都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予以实施。[2]

鉴于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执网能力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意味着党和政府对新媒体的重视从一种不自觉状态上升到了高度的自觉状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证明了党的先进性;它对党提高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高效能服务型政府法制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三、执网能力建构中的“网络问政”与党的建设科学化

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在科技不断改变信息传播方式和新闻表达方式的态势下,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现实乃至未来的政治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网络问政的发展与执政党建设是紧密衔接的,网络问政正在考验着执政党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利于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制度、方法创新,逐步深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网络生态环境中的运用,进一步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进程。[3]

(一)加强和提高党和政府的执网能力,要正视网络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新考验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提出“信任”考验;对党的意识形态提出“信仰”考验;对党的组织运行提出“管理”考验;对党的新闻宣传提出“引导”考验;对维护社会稳定提出“安全”考验。鉴于此,应该重视信息资源或将成为一种重要意义的战略资源,时刻警惕社会稳定。

(二)加强和提高党和政府的执网能力,应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

网络时代,危中有机。领导干部应当在认识上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熟练地运用互联网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

首先,让网络成为组织建设的“新堡垒”。网络无疑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新的切入点,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动员的沃土,网络的优势可以消除时空的阻隔。探索创新党的组织建设的新形式。在虚拟社区里,要更好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以现实的力量推动党的组织建设。

其次,让网络成为党务公开的“新平台”。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可以有效推动执政方式的转变,使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公开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网络时代,应当善于顺应信息公开的大势,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4]

第三,让网络成为党群沟通的“新渠道”。据统计,当前近300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做客人民网的强国论坛。网络已经成为党群沟通、干群沟通的新渠道。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吸纳和了解民情民意、化解矛盾和纠纷、采纳合理化建议,体现了党的执政、工作方式的与时俱进。“这种进步,提高的不仅是党群、干群沟通的畅通率,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在网络时代的生动体现。

第四,让网络成为培养干部的“新课堂”。如,中央党校在人民网建立了“开放式教学基地”,作为干部“触网”学习的新探索,这一模式正在其他党校逐步推广,网民对嘉宾真诚坦率的回答反响强烈。党员干部养成上网、学网、用网的习惯,可以提升与媒体交流和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水平。

第五,让网络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利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监督渠道通畅、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内容拓展、监督人群扩大、监督内涵丰富。网络公开性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公民监督,有利于党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傳统。

最后,让网络成为新闻宣传的“新阵地”。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遵循新闻规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用好用活多种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媒体整体实力,不断更新提升网络技术水平,从报道思想到宣传手段、从内容组织到互动形式进行各种有益尝试,进而在网上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对策与反思

(一)对策

党和政府执网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探索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上的应用,以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然而,网络问政作为党和政府的执网能力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必然要求。目前,提高党和政府的执网能力,在推进高效能服务型法制政府建设过程中,网络问政应该以制度化的形式进入我国的民主化进程,逐步搭建起成熟有序的“网络问政”平台体系建设。这项工程则须各级党委和政府思想上予以重视?熏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才能应对新媒体发展对于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检验与考量。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5]:

1.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网络舆情是社会反映在网上的舆论情况,党和政府执网能力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这对当前网络民意诉求日益高长的情况尤为重要。网络舆情具有针对性,每一个社会团体、组织、企业、公众人物等都有可能在网络空间中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舆情信息。“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网络虚拟社会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由于传统的社会舆情存在着难以捕捉和稍纵即逝的特点或问题,致使获取舆情的效率低下,样本少且易流于偏颇,耗费巨大。然而,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网络舆情可以采用网络自动抓取等技术手段方便获取,效率高而且信息保真?穴没有人为加工?雪,覆盖面全。”其中,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研判分析能力、网络热点事件的处置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三个方面。

2.搭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平台,构建成熟有序的网络问政体系。网络问政要想以制度化的形式进入我国的民主化进程,需要一个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需要从各方面构建一个成熟有序的网络问政体系。在此体系建构中则须从简化网络问政平台,整合网络资源;完善信息交流、处理、反馈制度,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制度化;完善信息交流制度;完善信息收集、处理制度;建立网络问责考核及奖惩制度;健全网络法制体系,规范网民行为等几个方面着手。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以制度化保障为前提,政策有效衔接为基础,设立一个综合的网络平台,政府发布信息、公开政务、调查民意、征求意见、反映问题、提供建议、咨询查问,全部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给网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节省了政府部门的精力财力,一举两得,以至于能更好地推进政府的效能建设和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进程。

3.党政领导干部要逐步转变对互联网的认识和观念。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反映民意等方面作用的凸显,社会对互联网的认识有所转变。特别是上自中央下至地方一批官员公开肯定互联网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利用互联网了解民意,汇聚民智,不仅鼓舞了网民,还带动了一大批公务人员触网,其中,广州、山东、北京和上海等地区较早。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互联网已经开始得到官方的重视和认可。在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面前,由于网络空间的广泛性和信息传达的效率较快,一些领导干部甚至出现了不懂网、畏网惧网的情形,有时甚至采取种种手段对网络民意予以阻挠抵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的认识水平,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互联网知识,特别是互联网在发展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要带头上网、用网,特别是一把手要重视互联网,倡导公务人员利用互联网有效开展工作。

4.建立党和政府的网络新闻发言人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在各地逐步确立,许多党和政府部门都安排了新闻发言人角色。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个延伸,是新闻发言人通过互联网渠道发布新闻信息的一种制度,仍然属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范畴。网络新闻发言人可以由传统的新闻发言人担任,也可以安排专门的熟悉互联网的人员担任。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的目的和作用很明确,一是保证党和政府发布在网络上的有关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防止信息发布不及时,给小道消息、各种谣传可乘之机;二是对各种突发事件形成的网络舆情,及时引导网络舆论,消除误解,化解矛盾;三是塑造党和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形象,有利于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5.深入了解各类网络媒体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用网”的前提是要“懂网”,针对各类网站的特点和网络媒体的复杂性,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及领导干部应该适时根据网络媒体类型、网络媒体数量和网站良莠了解网络媒体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具体而言,从不同的视角对网络进行全新的认识,如从体制上划分,有商业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网站之分;从行业角度划分,有房地产、汽车等众多行业网站;从功能细分角度划分,有博客类网站、论坛类網站、视频类网站等。此外,一部分网站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利用热点事件恶意炒作,充当幕后推手,有的网站甚至传播色情、反动等违法信息,危害网络环境和网民身心健康。

不同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具有不同特点,也应该被有关公务人员所了解。现在互联网上比较盛行的社会化互动交流平台有社区(论坛)、博客、微博、IMI工具(QQ、MSN等),在网络信息生成和传播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

(二)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及经济高速增长,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选择越来越多,自由也越来越多。然而,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诸如收入分配不均、地区差异扩大、官场腐败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医疗和教育不公平、社会信任危机等,使得人们的不满情绪不仅没有随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减少,反而有所上升。此时,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受到了一定的考验,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民意诉求的不断高涨,如何加强和提高党和政府的执网能力关系到党和政府执政地位以及政府公信力、服务型政府效能建设,应该以制度化为前提保障建构网络问政的体制机制,进而推进高效能服务型政府法制建设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进程。

参考文献:

[1][5]邓兆安,张涛.中国式网络问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

[2]扬清林.港媒:新媒体已成为中共执政新手段[EB/OL].http://news.qq.corn/a/20100107/001446.

[3]邹庆国.应对网络问政——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4]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5—08/1683917·sht—ml。

责任编辑宋桂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