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分析

2012-10-30牛东升孙丽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6期
关键词:毒副放射性生存率

牛东升 孙丽敏

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分析

牛东升 孙丽敏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放疗)和观察组(新辅助放疗),每组各34例,对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毒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放疗减少了放疗的毒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还为复发病灶的再次放疗,提供了剂量空间,值得临床推广。

辅助放疗;中晚期;宫颈癌;生存率

宫颈癌作为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对于宫颈癌的治疗,多采用根治术、放射性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每个治疗方法单纯使用时,疗效相当,但总体效果不佳,并且还会出现较多毒副反应。宫颈癌术后给予辅助性放疗,通过增加靶点部位的放射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中,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给予新辅助放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毒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两组骨髓抑制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经过对症处理后,不影响治疗。

2.2 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毒副反应比较

表2 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

3 讨论

有报道称,对于宫颈癌的单纯手术治疗和单纯放射性治疗,其临床疗效、5年生存率都基本相当,没有明显的差异[3]。但是,单纯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影响患者的生存率,而单纯放射性治疗,其毒副反应又相对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专家建议在宫颈癌术后,进行辅助性放射性治疗。其目的是通过增加肿瘤病灶靶点部位的放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放射量,从而提高肿瘤病灶的局部控制率,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新辅助放疗的主要区域为阴道残端,以及盆腔淋巴引流区。

本研究中,观察组放疗区域采用肾区外放5~7 mm,上至大腹主动脉分叉处,下至闭口下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新辅助放疗能够通过增强靶点区域的放疗剂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减少了放疗的毒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还为复发病灶的再次放疗,提供了剂量空间,值得临床推广。宫颈癌术后采用新辅助化疗,作为目前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普遍治疗方法,会对子宫邻近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及毒副反应,所以,放射性治疗前,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4]。

[1]黄曼妮.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后辅助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观察.癌症进展,2011,9(1):89-93.

[2]黄曼妮.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区设计的临床研究.癌症进展,2008,6(5):523-524.

[3]卢玮冬.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1,31(9):250-251.

[4]陈秀洁.中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与化疗的临床分析.海南医学,2007,18(9):65-66.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放疗)和观察组(新辅助放疗),每组各34例。34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32.0~55.5岁;34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32.5~55.0岁。在年龄、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通过直线加速器,对骨盆进行全方位扫描,上界达到腰4~5水平,下界达到闭孔下缘,两侧不超过股骨头内1/3,放疗总剂量为DT45 gy/25次,每次放疗剂量为GT1.8 gy/次,每周连续5 d,进行放射性治疗,前后两术野,采用垂直照射,总疗程为4周,放射治疗期间,采用MLC多叶光栅,遮住正常组织。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双手置于前额,双腿并拢,使用CT模拟机,从隔顶到坐骨结节,进行层厚大约5 mm的增强扫描。上至腹主动脉分叉处,下至闭口下缘,沿着髂血管,外放肾脏5-7 mm,在腹部外放10 mm,其余部位外放5 mm,同时将可能危及的器官进行标记。通过直线加速器,对5个术野进行照射,处方剂量为95%PTV45 gy,每次分割为1.8~2.0 gy,每周连续照射5 d,一共照射25次。

放射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通过外周静脉,同步进行5-氟尿嘧啶、紫杉醇、奈达铂等化学药物治疗。

1.3 检测指标 放疗结束后,根据国际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平均随访3年,通过B超、CT等辅助检查,对两组患者的3年复发转移情况,以及3年生存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毒副放射性生存率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