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书相伴的生活
——读《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

2012-10-30王笑红

检察风云 2012年17期
关键词:书业三联书店三联

文·图/王笑红

与书相伴的生活
——读《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

文·图/王笑红

认识马国兴先生六七年了。那时我经常在百度博客上推荐自己编辑的书,他给我留言,由此而认识。两年前,我们都去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图书订货会,无奈时间不凑巧,至今缘悭一面。

《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

作者:马国兴

出版:江西高校出版社

马国兴,生于1974年。河南博爱人。曾在郑州三联书店工作多年,2001年加盟百花园杂志社,现任职副总编辑兼事业发展部主任。1995年创办手抄报《我》,2005年结集为《纸上读我》。2007年出版散文随笔集《书生活》。

马国兴最近出版了《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记述下自己与书相伴的生活,与那些书、那些人的相遇。他在扉页上题道:“书来到你的手上,就好像我去了远方。”第一篇“不同的书店,一样的灯光”即是谈《书店的灯光》,他感兴趣的是刘易斯·布兹比作为读者和书业从业者的经历,感叹书业同道的痴狂原来是不分国界的,“从中依稀可见我的过去、我的现在,乃至我的未来”。

作者曾在郑州三联书店工作五年,他说,古时有所谓的“三大善举”:铺路、架桥、建学堂,而在城市里开办书店,兼具了三者的精神实质和象征意义。沈昌文先生所写的序言让人管窥一段令人惊叹的“郑州往事”。沈先生说,创办三联书店郑州分销店是他出版从业史上的一个突破。沈先生自称是“好食之徒”,在得到同好者丁聪老人家的支持后,郑州三联书店与越秀酒家合作兴办了“郑州越秀学术讲座”。讲座前后一共举办了一百四十多场,其中还邀请了胡绳、于光远、费孝通等学术界的领导人去讲演,被称为“耐人寻味的越秀文化现象”。沈老指出,在当今书业不景气之际,出版社和书店应当积极从事文化公益活动,组织讲演便是一种形式。

“竭诚为读者服务”是三联书店创始人邹韬奋先生提出的理念。秉持对此理念的信仰,马国兴初入书业,便勤奋钻研业务,夜间看店时,下了班关上门,在“一个人的书店”恶补猛读,“风吹哪页是哪页”,时日既久,对书店里的书有了通盘的了解,打通了任督二脉,能够更专业地向读者推荐书籍。那时的郑州三联书店不定期举行店员业务考试,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读者问答、店史、珠算、打包,作为奖品的书多以业务工具书为主,勉励的话中也包含一句“竭诚为读者服务!”

20世纪90年代初,沈昌文先生在《读书》杂志为郑州三联书店的邮购业务广而告之,服务海内外读者,帮助读者邮购人文社科图书。一位海外读者特地致信感谢:“您办事非常认真,真正是一丝不苟。有这种精神,百事可做,无事不成。”随着三联书店在更多城市设立分销店,各地纷纷涌现优秀的同仁书店,郑州三联的邮购时代渐渐远去。马国兴说,一本书销售成绩的好坏,除了自身的品质,还依赖于媒体散布信息的多少。回顾2000年的“畅销书排行榜”,那一年上榜的是《北京法源寺》《无知者无畏》《三重门》《大明宫词》《股市操练大全》……

许多三联的读者有着浓重的三联情结,作者本人便是由读者成为书店的一员。他第一次听说三联,是在李金斗、陈涌泉合说的相声《省略语》中;他最早接触的三联版图书,是蔡志忠的漫画;在一个寻常的秋日,他在郑州的一个路口,看到“三联书店”,便设法加盟其中。在郑州三联书店成立十周年之际,一位读者在应征文章中写道:“三联对我来说就是一锅熬了好久的米粥,一瓶放了多年的好酒,给我营养,给我热量。”话语朴实无华,却足以温暖书业中人。

书店是桥,连接着读者、作者和出版者;书店是桥,它甚至成就了马国兴先生的姻缘。他和爱人小牛都是书店的店员。他在翻阅《我的精神家园》时,发现自己设想的搭讪方式早被王小波用过,不由得担心小牛会不会也看过这本书,认为他剽窃王小波的创意。有人来书店偷窃营业款,小牛追了几百米远,还是让小偷逃脱了,得知情况,马国兴赶回店里,小牛依偎在他怀里,失声痛哭,说:“我想结婚……”他们在一起后,闲聊时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谈的都是书店的工作。

1998年,马国兴第一次参加全国图书订货会,所见所闻令他惊奇:仅凭一本打样的“假书”,二渠道书商便收到大笔订单和现金;“西北三剑客”之一靳小文所划分的“四大名著式的书店”令他眼界大开。从北京回来,他的父亲还在家书中对他能参加“全国性的会议”表示祝贺。全国书市不仅是一个订货会,还是一个结识新朋会见旧友的盛会。在订货功能日渐趋弱的情况下,尽管有人提出废除全国书市,但它仍将有自己的生命力。

本书分为“书店传”、“偏见书”、“书生活”部分,不仅将一家书店的历史向我们娓娓道来,还收入了书评和对书业的观察。出版人张立宪的“做事态度与方法”给了马国兴重要的影响,他在“一个人的出版探索”中这样解析《读库》,值得从业者用心体会:尽可能接近核心信息源;三分之一的时间编稿,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交际,这是张立宪的“三三制”;一个编辑需要一专多能,编书的同时,买书、读书、写书、卖书、印书皆要历练;自媒体传播信息与理念。用张立宪的话说,“商业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所谓的人文精神、普适价值、终极关怀,最终还是要靠商业来传播”。

“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并不仅限于读书本身,还涵括了与之相关的一切。”因为书,他在北京与止庵邂逅,他在天涯上写“事关林达”而引来林达本人回帖……书和阅读促成的友谊总是比较纯粹。《我侍弄过一家书店》第一篇谈的《书店的灯光》是我责编的;他的三联情结触动我的记忆,当初在来上海三联书店面试前,我去淮海路上的上海香港三联书店转了一圈,买了一本《叫魂》;我的一些作者也是在网上因叹服其文字之美而结识的,成为生活中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三联八十华诞之际,在媒体聚焦于“一家书店的人文精神”之际,这本小书来得正是时候,我们这些从业者可以对照自己,是不是像作者那样,“爱文化,爱得入迷,爱得发疯”。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书业三联书店三联
书业再次盯上开团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书业如何拥抱新渠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2020书业年度评选揭晓
对书业的30个预判
三联书店·筑蹊生活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On Levinas’Philosophical Language〔*〕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