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械装备保障一体化问题研究
2012-10-29何泽文
何泽文 侯 锐
引言
最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向人们昭示.人类战争的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进,联合作战正从协同性进入一体化的新阶段。作战强度高、节奏快、消耗大,对装备保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军械装备作为主战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装备种类型号多、数量规模大、保障任务重的特点,深入研究探索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中军械装备保障问题,探究发现并逐步解决装备保障制约适应一体化作战需求方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对加速军事斗争准备进程,推进双重历史任务的完成,进一步提高在未来战争中的装备保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着眼信息的本质性特征,逐步建立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要求的体制机制
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中信息已经取代“钢铁”,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从深层次改变了战争的基本形态,从而使保障力量的编组形式、保障体制、能力需求等均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信息的共享性特征是决定信息效益的实质,追求信息效益最大化,应是研究一体化保障规律最基本的出发点,军械装备的保障体制必须基于信息效益最大化的原理构建,实现信息流程服务于装备保障流程。信息的广域性特征使部队的保障能力需求发生了改变,装备保障指挥员准确地掌控战场装备保障需求,作战部队实时准确地了解保障资源和保障能力,实现保障力量与保障对象之间需求双向透明,作为实现装备有效保障根本保证信息的效益标准(即环路时间标准)已经取代单纯的物质数量标准,成为衡量一体化作战装备保障效益的标准。为适应未来一体化作战军械装备保障的新要求,必须从宏观上整合现有装备保障资源,建立新型装备保障体制以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科学准确、高效适用、稳定协调的装备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与战时野战抢救抢修任务相适应的基层一线常备维修保障体系,以解决一般性的日常军械装备维护修理、弹药物资器材供应保障和战时装备保障技术问题。二是建立以战区修理机构和修理工厂为主的后方基地维修体系,承担与过去大修内容相似的装备修理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一体化作战中度以上损伤程度的装备维修保障问题。三是建立完善的军械装备保障资源动员体制,使作战部队军械装备保障资源得到及时补充,提高战时军械装备的持续保障能力。四是要加大技术专家群建设力度,依靠专家群体专门解决一体化作战中新型装备抢救抢修的技术难题,并实现网上远程技术支援保障。
着眼实现精确化保障,不断创新装备保障资源供应保障模式
从近期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可以看出,战场物资器材供应方式已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确型”、由“接力式”供应向“直达式”配送、由“基数式”预储向“单元式”预储、由“垂直树状式”向“扁平网状式”的四个转变。因此,未来一体化作战保障实践活动中军械物资弹药器材供应活动,应努力减少供应环节、增强可靠性,实施精确的供应保障。其基本内涵是:物资器材保障主体省略各种常规层次和中间环节,直接面向一线作战部队实施点对点的即时、准确的物资器材供应。一是打破建制束缚,实施整体保障。物资器材供应模式应从全局着眼,综合利用现有保障资源,打破建制束缚,使跨建制物资器材调配成为可能,真正体现以“信息流”引导“物资流”的保障思想。二是打破级别约束,实施越级配送供应。物资器材供应模式应打破级别的约束,简化调配程序,减少保障环节,将物资器材直接运送到一线作战部队。三是打破地域限制,实施远程跨越供应。物资器材供应模式应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将物资器材从存储地直接运送到需求者手中。
着眼提高维修保障能力,大胆探索新的装备保障力量运用方法
要适应未来一体化作战对装备保障的要求,加强装备保障力量运用研究。在装备保障力量运用上,必须打破原有的编组形式和配置方式,变固定的基点保障为机动保障,变纵深梯次保障为区域多点聚焦保障,变靠后跟进式保障为贴近伴随式保障,变专业方向式保障为综合灵活式保障。可对装备保障力量运用模式作如下构想:根据作战部署的变化,可将按照前进保障群(队)、基本保障群(队)、机动保障群(队)的传统编配方式转变为按任务区分的“聚焦式”的编配方式。这样,无论从部署层次上,还是从分群数量上都做到了简化。同时,在任务区分上还体现出了精确保障的思想,从而实现了对装备保障力量的综合使用和及时调控。一是由“按地域划分的多群接力部署”向“按任务区分的力量聚焦”转变。传统的战术级装备保障力量在主要作战方向上,按地域多群接力部署编配方式是在较为落后的指挥手段限制下,从便于装备指挥员控制保障力量的角度考虑,而进行的相对集中的编群方式,其最大缺点是保障任务的针对性不强,指挥层次多,力量调控不灵活。而构建按任务区分的“聚焦式”装备保障力量运用模式就可较好地克服这些缺点。二是战损装备的支援保障模式由“任务预测式”向“精确支援式”转变。通过网络系统使伴随保障力量与支援保障力量保持互联互通,作战中根据需要实时沟通需求信息,支援保障力量派出最佳保障模块,直接对一线作战部队实施精确的支援保障,实现了需求准确、调控及时,可充分节省保障力量,从而提高了保障力量的使用效率。三是力量编组由“专业化编组”向“综合与专业一体化编组”转变。将保障力量按功能和实际需要进行整合,或综合、或专业、或“综、专一体”,进行灵活编组。即:按各战斗群主战装备专业设置专业抢修组,按混编战斗群的主要装备专业设置综合抢修组,各组运用指挥信息系统,使各保障力量编组均具有相对独立的指挥、保障功能。针对保障对象和规模的不同,可灵活抽调各专业抢修组和综合抢修组,再按专业进行组合,形成不同规模的保障模块。既能满足各主战装备的抢修需要,也能对其它各类装备进行综合保障。
着眼提高装备保障指挥效益,建立装备保障指挥运行机制
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指挥运行机制,必须打破传统的军兵种界线,建立三军联合、军民一体的装备保障指挥体制,提高装备保障整体效益。一是要建立战保一致的联动机制。按照整体筹划的原则,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必须参加作战合成指挥,确保装备保障指挥与作战指挥相一致,在信息化战场上,各级装备指挥机构在合成指挥员的领导下,统一筹划、部署、指挥、协调各军兵种、民兵、预备役部队及地方支前装备保障力量,实施武器装备修理、补充和弹药、维修器材以及其它消耗物资的供应等保障行动。二是要建立“扁平化”网状装备保障指挥体制。为适应未来作战需要,装备保障指挥体制应改变过去机械化战争中纵长横窄的树状结构,建立一种纵短横宽的扁平网状的指挥体制。具体是以装备保障指挥控制平台为中心,依托战场信息网络,横向调控指挥维修、供应等平台,实时进行装备保障。这种指挥体制,减少了装备保障指挥层次。适应了信息化战场流动性、非线性和立体性的作战要求,增强了指挥的实时性、灵活性和高效性。三是要形成快速灵活的应变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装备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及时掌握装备情况,并依托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对战场装备信息进行处理,为装备保障指挥员随时提供多种装备保障预案,确保装备保障指挥灵敏、应变自如。与此同时,各保障力量也通过指挥通信网络,及时相互交换保障信息,不断反馈战场保障情况,确保装备保障力量快速反应,密切协同,发挥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