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毒叫偏心有种爱叫公平
2012-10-28耿兴永
文/耿兴永
有种毒叫偏心有种爱叫公平
文/耿兴永
在河南省某地的大山深处,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出生了。父母给他起名为董诰,有承接天命的意思。
不久,父母又回到南方打工,他们决心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家庭更幸福。但是,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谁都没有注意到还有一个人的存在,这就是他们的女儿,五岁的董洁,也是小男孩的姐姐。
看着弟弟的诞生,她有些茫然,也许她还不太能理解父母眼中她与弟弟的不同,但是从家里热烈的气氛中,她或许能够感受到些什么。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也许是从小受到太多宠爱和期望的缘故,董诰从小就性格张扬,经常和别人吵架,稍有意见不合,就会起冲突。而他的姐姐,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孤僻而冷漠,不知是逃避,还是无动于衷,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没多大兴趣。
当姐弟俩长到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在外开了一家小杂货店,把孩子接到身边。然而,新生活开始后不久,董诰开始变本加厉,经常是由着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终于有一天,14岁的董诰因在学校里过失伤人而被拘留。
当儿子从眼前消失的时候,父母又想起了女儿。19岁的她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就在董诰出事后不久,董洁选择了离开。走之前,她对父母说:“我不理解你们,我也不想留在这个家里。”
偏心,一剂情感毒药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上述这对父母也不例外。但他们明明为家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为什么最后事情却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他们不懂。
不过,旁观者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偏心,或说不公平的爱的教育。
偏心,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说是一剂情感毒药。
对于某个孩子倾注更多的爱,然后对其他孩子有意无意地忽视,结果,无论是对哪一个孩子,都没有益处。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过多的爱,与过少的爱,都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偏差。
如果得到的爱太多,孩子可能会因为受到过分关注而变得任性、固执,以自我为中心。因为长期以来,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我理应是那个受到瞩目的,应该得到更多关注。
而获得爱较少的那一个或一些孩子,往往表现得缺爱,或者过分索爱。有些甚至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拒绝接受他人的关心和善意,置身于孤僻、冷漠的心理环境;或者伪装自己,表现出对外界的不在乎和无所谓,这样就可以避免受到伤害。他们很可能会觉得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长大以后,他们可能会对社会有一种怨愤感,严重的可能会形成反社会人格。
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行多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现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在农村,双子女、甚至是多子女的家庭更是常见;而在城市,随着许多80后独生子女逐渐步入适婚年龄,未来一个家庭两个孩子的结构也将不会少见。
这就给父母带来一个问题,在多子女的家庭里,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孩子,付出的爱又要如何兼顾公平,才能够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家庭生活和谐稳定?
言传身教:爱孩子需一视同仁给予每一个孩子平等的爱。
我遇到过一对父母,他们有三个孩子,家庭条件虽不好,但三个孩子倒很争气,都考上了大学。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给予每一个孩子平等的爱。
虽然孩子的出生有先有后,但父母一视同仁。在他们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他们人生的恩赐,因此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都尽心尽力,且不失偏颇。这并不容易,但是他们做到了。三个孩子中,幺子曾因性格顽劣,成绩跟不上,而受到同学歧视,还被老师找到家里来,但是父母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认真地和他聊天,随后才知道那一段时间里,他因为一时贪玩,没注意听讲,错过了一些关键课程,导致成绩下降,才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了解了情况后,他们商量着采取行动,帮助他跟上进度。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孩子们纷纷感受到了父母的用心,他们认为家庭很温暖,是他们心灵的港湾。
试着多与你不太重视的那个孩子交往吧。
如果你确实偏爱某个孩子,那时该怎么办?有些父母确实很喜欢家里的某一个孩子,对这一点也感到无能为力。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建议你一定不要把自己的这种感情通过言语或肢体动作表达出来。孩子对外界的感知往往是敏感的,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都在传递一些信号,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伤害的工具,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
父母可以问问自己,既然都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你付出的爱会不同?
试着多与你不太重视的孩子交往吧。如果是男孩,可以一起参加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等,与女孩可考虑散步等悠闲轻松的方式,通过与他们的聊天、互动,知晓他们的兴趣、想法,和对别人的看法、对外界的认知,培养与他们的感情。
很多时候,更喜欢这个孩子,只是因为你还不了解另一个。
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值得让你感动的地方。
我认识的一位家长曾告诉我,她本来偏爱家中的长子,因为觉得这孩子诚实厚道,最像自己。不过,她渐渐地发现,其他孩子也有很多可取之处。
次子,虽然沉默寡言,但是很有责任感,从来不给父母添麻烦,还能为他们分忧解愁。而幺女,虽然时而任性、淘气,但是天真可爱,对什么事情都很乐观。
每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这三个孩子,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现在如果你要问她最爱哪一个,她会说:“每一个都是我的最爱,因为他们确实有值得让我爱的不同之处。”
选择相信:孩子间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
有一对兄弟,一个7岁,一个5岁,他们总是为了争夺家里的玩具打架。无论父母怎样调解,他们都不肯罢休。最后母亲想了一个办法,对他们说:“要不你们自己解决吧。”本来是一句气话,没想到两个孩子很当真,第二天,他们已经商量好,把玩具分好,每人每天玩一组,隔一天再换回来。
当孩子间出现纷争时,我们不妨以调节人的身份出现,帮助他们解决纷争,这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帮助他们更早地融入社会。但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行解决,摸索良性循环的解决之道,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去摸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态度。那时我们可以干些什么?从容观察,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了解孩子的性格。
作为家长,我们该相信:在解决问题上,孩子们也会有自己的方式。也许简单,有时却比成人更智慧。
察觉自己有不当之处时,赶紧诚恳地承认并改正吧。
或许只是出于一种无意之间的情感选择,有些母亲对儿子的爱显然胜过对女儿的。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母亲,她有一儿一女,但她显然偏爱儿子,当她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知晓这样确实给女儿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其变得孤僻、难懂,不愿敞开心扉交流时,她很后悔,但却当机立断,用行动去消除因自己不公平的爱给女儿带来的伤害。
从那以后,她总是寻找各种机会,增进与女儿的交流,关注她的感受和反应,而有好的东西,她也会拿出来让儿子和女儿一起分享,让两个孩子享受到相同的待遇。这样的改变和努力,女儿慢慢地感应到了,她发现母亲是爱自己的,并非眼里只有哥哥,而她的性格也随之发生了些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孤僻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经常反思自己爱孩子的方式,当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或不当,影响了孩子对父母之爱的感应和认同时,一定要及时纠正,诚恳而耐心地,以语言和行动告诉孩子:我的孩子我都爱!不多不少很难,我却在努力。
对家庭而言,应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要让家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公平、合理的关怀,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更易形成一种平等的观念,健康地成长,并最终有尊严地踏入社会。
每个家庭爱孩子的方式不同,但在爱的教育方面一定要谨慎。家庭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摇篮。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公正、平等的爱,是每一位家长应该重视并要努力做到的,不能因为自身的偏爱之心、之行而伤了孩子,更不该把这种错误继续下去……
如果得到的爱太多,孩子可能会因为受到过分关注而变得任性、固执,以自我为中心;而获得爱较少的那一个或一些孩子,往往表现得缺爱,或者过分索爱。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