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高孤岛工作面瓦斯综合防治技术实践
2012-10-26河南神火煤业梁北煤矿张清锋张帅伟李良印
河南神火煤业 梁北煤矿 张清锋 张 飞 张帅伟 李良印
大采高孤岛工作面瓦斯综合防治技术实践
河南神火煤业 梁北煤矿 张清锋 张 飞 张帅伟 李良印
一、矿井基本概况
神火煤业梁北煤矿隶属于神火集团,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南6 km处,西邻平禹煤电公司四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主采区分二叠系山西组底部二1煤层,为“三软”煤层,煤层平均厚度4.2 m,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瓦斯压力0.6~3.65 MPa,瓦斯含量4.91~13.97 m3/t,硬度系数0.15~0.3,煤层透气性系数0.001 1~0.045 4 m2(MPa2·d)。
二、110 61工作面概况
11061工作面风机巷分别于2006年3月开始掘进,2009年7月贯通,2010年5月开始回采。该工作面位于11采区西翼上部,11采区轨道上山以西,东至虎头山断层煤柱,上部为11041工作面采空区,下部为11081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走向长度740 m,工作面倾斜长度112 m,工作面煤层厚度相对稳定,距切眼70 m位置有薄煤带(工作面中上部,距风巷20~40 m,走向长约70 m),工作面开切眼位置有一小构造(小断层,落差1.9 m,走向25°,倾角46°)。工作面瓦斯压力1.372 MPa,瓦斯含量11.5 m3/t。采用“U”型通风方式,风、机巷断面均为14 m2,工作面配风量约2 300 m3/min。回采应用后退式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设备和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
三、区域防突措施
根据回采准备时间和预抽时间,先进行第一遍本煤层预抽消突钻孔施工,再根据各个块段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一步采取治理瓦斯措施。第一遍预抽消突钻孔的布置方式为:工作面切眼位置沿走向布置钻孔与11061风机巷本煤层钻孔垂直交叉;11061机巷上帮和11061风巷下帮施工,机巷钻孔设计孔深70 m,风巷设计孔深65 m,钻孔间距分别是0.7 m,从停采线外25 m开始向里施工,保停采线处有20 m以上预抽超前距。实际孔深65~85 m。
四、通风系统调整
在采面回采期间,密切关注工作面的推进度,掌握工作面上部和下部采空区密闭内的瓦斯流运移方向,利用风压差,始终将两个采空区内的瓦斯流入11061工作面,规划好采空区内的瓦斯运移方向,然后通过瓦斯抽放管道抽出进行利用。
五、110 61工作面瓦斯分段治理
根据11061工作面回采期间所处的不同位置,由开切眼位置的半孤岛向全孤岛过渡。将11061工作面沿走向人为划分为4段,分别采取措施进行瓦斯治理,如图1所示。
1.A段。即11061工作面前20 m,初采阶段,初次放顶期间根据梁北煤矿其他采面回采经验,推断11061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步距为20 m。初次放顶考虑工作面局部应力集中,初次来压易造成工作面煤与瓦斯压出现象,工作面的瓦斯治理方法如下。
图 1 11061工作面划分区段
(1)区域瓦斯治理。风、机巷施工本煤层抽放钻孔沿倾向布置与工作面施工。本煤层抽放钻孔沿走向布置呈垂直交叉。11061机巷:孔间距为0.7 m,孔径为94 mm,钻孔垂直煤壁(方位角为0°),钻孔倾角随煤层顶板坡度,钻孔超前50 m。11061风巷的孔间距为0.7 m,孔径为94 mm,钻孔垂直煤壁(方位角为0°),钻孔倾角随煤层顶板坡度,钻孔超前50 m。工作面切眼:孔间距为0.7m,孔径为94 mm,钻孔垂直煤壁(方位角为0°),钻孔呈水平布置,钻孔深度65 m,经区域效检不超标。
(2)局部瓦斯治理措施。无论工作面区域验证是否超标,工作面均采取局部防突措施施工并进行局部措施效果检验,且局部措施效果检验不超指标时方准回采,否则必须施工补充措施,直至检验指标不超。
(3)治理效果。工作面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达到有效治理目标,但工作面初采由于受构造和11081已采区的影响,工作面直接顶在回采约5m处,大面积垮落,老塘乏风被大量带入工作面风流中。
热液蚀变主要为中低温蚀变矿物组合为主,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青磐岩化等。黄铁矿呈集合体团块状、浸染状、星点状分布,主要发生在角砾岩内部及附近岩体内。
2.B段。11061工作面前方是采动应力叠加区。根据前期对11061工作面及顺槽的电磁辐射观测和变形分析结果,11061工作面切眼倾斜长112 m,已回采110 m左右,接近一次见方,处于高矿压时期。当工作面回采50 m后,工作面局部煤层变薄(从煤厚近5 m变为0.3 m左右,且极不稳定),顶底板起伏,煤厚1.0 m,起伏区域15 m。回采至70 m后,工作面顶底板起伏加剧、煤厚变化加剧,最薄处0.3~0.5 m。且工作面出现小构造,落差1.0 m,走向北东,该构造距离风巷20~40 m范围分布,是矿山压力支撑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和打卸压钻孔期间出现响煤炮,且响过煤炮后煤壁有明显的位移现象,位移量最多处达100 mm。治理措施如下。
(1)区域瓦斯治理。工作面进入全孤岛前,工作面处于局部构造带,矿山压力局部应力集中明显。采取的措施有:在机巷布置钻场,布置扇形瓦斯抽放钻孔,进行瓦斯卸压抽放,钻孔以打到构造处的深度为准。在工作面风巷布置卸压抽放钻孔,沿走向每0.7 m布置一列钻孔(加上第一遍预抽本煤层钻孔,每列3个钻孔),每列2个抽放卸压孔,钻孔深度以穿过构造为准。停止工作面推进,将液压钻机搬入工作面,在工作面构造处及两侧20 m范围内补打卸压钻孔。风、机巷和工作面分别加密布置区域效检孔,经区域效检不超指标。采取深孔松动爆破措施。工作面每一局部防突措施钻孔施工前,必须采取松动爆破措施:沿工作面倾向,每8 m布置一个深12 m爆破卸压孔,钻孔布置在煤层的伪底当中,每孔装药量2卷(每卷1 m)。工作面执行松动爆破措施后,必须执行工作面局部卸压钻孔措施。钻孔深度12.1 m。
(2)局部瓦斯治理措施。松动爆破后,不论工作面区域验证是否超标,工作面均进行局部防突措施施工。重点是构造处的局部卸压钻孔的施工,必须保证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并进行局部措施效果检验。
(3)由于矿山压力局部集中,风巷上隅角的上帮实体煤壁破坏严重,煤壁处局部瓦斯涌出量增大,形成“瓦斯膜”。对上帮的煤壁实行打孔抽放措施,钻孔始终超前上隅角30 m,孔深12.1 m,孔距1 m。通过局部瓦斯抽放,有效地解决了上隅角处“瓦斯膜”现象。
(4)治理效果。工作面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达到有效治理目标,采煤期间瓦斯均衡涌出,涌出量1.8 m3/min。但工作面采取局部卸压钻孔时,工作面伴有煤炮声,煤炮后工作面有位移现象发生,最大量约100 mm,工作面往往要撤人实行间歇性施工钻孔,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每月推进速度约30 m。
3.C段。工作面进入全孤岛,风、机巷矿山压力显现明显,又因为是“三软煤层”,巷道两帮的收敛量剧增,收敛量达1.5 m,底鼓量也大大增加,底鼓量折合约2 m,给工作面的通风瓦斯治理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原因如下:一是工作面有效通风断面减小,影响工作面风量;二是矿压作用,封闭工作面煤壁瓦斯涌出通道,致使工作面瓦斯很难得到释放;三是风机两巷两帮收敛,造成本煤层瓦斯抽放钻孔封孔段被破坏,大量抽放钻孔漏气,瓦斯抽不出来。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如下措施。
(1)区域治理措施。随工作面推进,边采边打孔抽放并保证有一台钻机始终对工作面压力集中带扰动、增流抽放。在机巷仍然布置钻场,布置扇形瓦斯抽放钻孔,缩小孔底间距,进行瓦斯卸压抽放。在工作面风巷布置卸压抽放钻孔,沿走向每0.7 m布置一列钻孔(加上第一遍预抽本煤层钻孔,每列3个钻孔),每列有2个抽放卸压孔,同时在风巷布置抽放钻场,朝向工作面方向施工卸压钻孔扰动、增流抽放。与中国矿业大学结合,测出超前压力范围,并根据范围大小增加工作面超前支护的长度,工作面超前支护100 m打双排支柱,工作面超前支护200 m打单排支柱,对于局部巷道收敛量大的区域并进行修护。风、机巷和工作面分别加密布置区域效检孔,经区域效检不超过指标。
(3)治理效果。工作面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达到有效治理目标,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涌出量最大11.5 m3/min,工作面月推进65 m。但工作面两巷的应力集中支撑点附近施工12.1 m浅孔抽放钻孔时,经常有钻孔喷孔现象发生。
4.D段。工作面进入末采阶段。约距末采70 m时,两巷收敛量减小,工作面执行12.1 m浅孔抽放孔时没有瓦斯喷孔现象。
(1)区域治理措施。利用风压差,将2个空区内的瓦斯向11061工作面方向以外的方向运移,然后通过瓦斯抽放管道抽出,增大瓦斯抽放能力(采空区处煤柱承压,煤柱破坏深度增加,大量瓦斯释放出来)。风、机2巷的卸压抽放钻孔提前打完,对2巷抽放钻孔低压注水后继续连孔抽放,利用遇水膨胀保封孔段的密封,抽出高浓度瓦斯。
(2)局部瓦斯治理措施。工作面继续执行12.1 m的浅孔卸压措施,工作面均匀布置。
六、综合治理注意事项
1.必须经常深入井下,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及时将回采推进度和回采期间出现的异常情况在图纸上描述、标注。
2.分“块段”治理,要掌握好各转接治理的关键点,既要防治重点失控,出现事故,又要防止出现措施千篇一律的情况,无端增加工作量,增加施工工程量并浪费时间。
3.半孤岛工作面开采时,11061工作面应力分布较平稳。走向方向,风巷超前影响距离约为70 m,机巷超前影响距离为40 m,工作面前方10~20 m范围为矿压显现强烈区。沿倾向方向,风巷下侧12~15 m、机巷上侧20~25 m处为垂直应力峰值范围,应力集中系数约为2.3~2.5,且工作面中部的应力无跳跃现象。
4.在孤岛工作面开采时,工作面应力变化较剧烈。在走向方向上,超前影响距离为40 m,工作面前方10~20 m为矿压显现强烈区。在倾向方向上,风巷下侧20~25 m,机巷上侧22~26 m处为垂直应力峰值区,应力集中系数约为3.0~3.5,且采面中部应力变化剧烈,存在明显的应力跳跃现象。
5.工作面下部(靠近11081工作面一侧)的应力应变,半孤岛和全孤岛基本一致。但在11041采空区一侧,孤岛工作面的应力应变明显大于半孤岛工作面应力,且变化更趋剧烈。
6.薄煤带开采应重点解决薄煤区构造应力叠加。煤层变薄区从煤厚约5 m变为约0.3 m,且极不稳定,薄煤层在顶部和底部依次出现,岩层层理非常紊乱,岩性变化大,在这么短的可见区域内能够看到断层和类褶曲的小构造。说明此处还经历过局部的构造作用,致使应力进一步叠加。
七、综合治理经验
本文,笔者通过对11061工作面回采期间进行防突及瓦斯治理,总结出以下经验和体会。
1.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的顺序,减少或避免孤岛工作面布置。
2.工作面开采及开采速度与瓦斯治理的关系。当工作面推进长度为工作面宽度的1倍、2倍和3倍等整数倍时,受采动空间结构及周期来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采面的应力集中系数较高,且岩层活动较剧烈,往往是动力灾害的多发位置,因此需要在这些位置附近应做好监测及预防工作。孤岛工作面风巷、机巷的采动影响距离较大,应延长超前支护范围,加强超前支护强度。风、机巷超前段受采动强烈影响,累计变形量大,应采取加大支护强度、卧底刷帮等方法,以保证两巷超前范围内的断面大小。
3.高应力区卸压保护。孤岛工作面应力集中区较多,且应力集中系数较大,可对应力集中区采取卸压爆破、钻孔卸压等方法,降低应力集中系数,改善应力集中区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