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变革——第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2-10-26路智军刘勇
■文/本刊记者 路智军 刘勇
4月7日,由《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发起的主题为“挑战与变革”的第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蓝皮书论坛设置了嘉宾主旨演讲和开放式议题讨论两种形式,与会的汽车界专家、车企老总和媒体人对于中国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观点的碰撞,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贾可作了题为“挽起袖子开始行动”的开幕词。他表示,目前的车企要有忧患意识,不能“闭上眼睛,认为现状是完美的”,“我相信谁也不会坐以待毙,作为领导者必须想方设法唤醒企业的变革意识,唤醒企业的求生意识。”“作为领导者必须牢记革新总是伴随风险,谁要想另辟蹊径,谁就必须被允许犯错误,变革过程比想象的要长久,要付出的更多。”
以下是本刊记者在现场摘录的部分发言人的主要观点:
奇瑞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
做好产品还是要靠人,员工是我们现在重点投资的。品牌是什么?我们对品牌的概念非常模糊,后来我们理解品牌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品牌就是一种信任,品牌就是一种精神追求。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人的行为,不仅仅研究线条,还把各种人划分成各种层面,提取不同人群的生活片段来总结我们产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现在我们在做的事情。
标致雪铁龙集团亚洲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孙晓东
我们不讲明天能卖多少车,后天能达到多少市场占有率,这看起来不像是本次论坛的话题。我是想说中长期来看,业内基本上有一定的共识,我们今后的挑战可能是在能源、环境和交通方面,但是很少有人谈到另外一条就是由此而引起的用户的习惯、行为、偏好的改变,这一条可能是最难以琢磨的挑战。
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吕征宇
假如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领导者邓小平作为一个挑战者,中国还可能停留在三十年前这样一个非常单一的社会里。所以,我们后来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合点,就是英菲尼迪想要进入中国的豪华车市场,就必须要以挑战者的形象出现。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
中国车企的出路就是“离婚”,不可以合资,外国品牌可以在中国独资,怎么独资都可以。我们国有企业单干、外国企业单干,我们拼、占领市场,最后十年下来以后我想可能就能够决出胜负,所以我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失败是因为合资。
中国资深汽车记者李安定
我们必须看到在一个可以预见的将来,在我们有生之年,汽车还是以汽油为主的汽车,汽油、柴油、甲醇、生物柴油,这些还是汽车的主要能源。我反对电动车大跃进,但是我愿意帮这么多有美好追求的电动车企业找到出路,混动时代将会到来,插电混动是中国电动车的出路。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的十年之后,首次迎来了增速放缓的局面,突如其来的低增长也开始让这个“只相信奇迹不相信常识”的行业变得冷静。2012年我国车坛大势如何?通过这次论坛的梳理,形势逐渐明朗,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