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比较分析

2012-10-26李占强梁风波

运动 2012年6期
关键词:文科生体态机能

周 萍,李 红,李占强,梁风波

(1.同济大学体育部,上海 200438 ;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理论与方法探索

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比较分析

周 萍1,李 红1,李占强1,梁风波2

(1.同济大学体育部,上海 200438 ;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通过对2010年上海和北京市18 ~ 22岁学生进行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的体态偏瘦,男生体态偏胖;女生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维度的优良率比男生高;文科生的体态偏瘦,理科生的体态偏胖;工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和优秀率要明显高于理科和文科的学生;大三学生在身体机能、素质和体质健康方面的及格和优良率都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来自东北的大学生体态偏胖,来自华南地区大学生的体态偏瘦;来自华东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的优良率比其他地区大学生高。

大学生;不同群体;体质;健康

1 前 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体质的强弱关系到这个国家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性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发展国民的综合素质,国家对我国青少年体质情况进行了定期监测。但是这个监测是相对宏观,为了能更具体地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本次研究拟通过对不同生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等学生体质状况的调研分析,了解不同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掌握学生体质的发展动态,研究学生体质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得出影响学生体质强弱的各种因素,能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上海同济大学190人,北京交通大学182人,共计372人。(表1)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近10年有关体质健康检测以及运动处方的研究结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奠定基础。

2.2.2 专家访谈法访问相关领域专家,征求开展课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等意见。

2.2.3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2.4 逻辑分析法运用统计结果,对现状进行逻辑分析,并提出对策。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情况

表1 不同群体大学生人数分布表

表2 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统计表

从表2中可见,男大学生的达标率比女大学生稍高,但女生的良好和优秀率明显要高于男生;文科大学生的达标率最好,医科大学生的优良率最高,其次是工科学生,理科学生的良好率是最低的;来自西北地区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最高,其次来自华东地区的大学生,来自华南地区大学生的良好率最高,来自华东地区的大学生的良好率依旧位居第二;大三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和优良率是四个年级中最高的,之后分别是大一、大二和大四。

3.2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比较分析

通过对体质健康等级结论进行T检验发现,男生和女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个维度的等级结论都有显著性差异。在身体形态方面,女生的体态偏低,而男生的体态偏胖。这个结果与现实情况较为吻合,即女生较男生更追求体形的苗条和优美。而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女生的优良率要明显比男生高,这个有可能是因为男女生的考核标准不同,而女生的成绩更易达到较好的等级。

3.3 不同学科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比较分析

3.3.1 身体形态比较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对工科、理科、文科3个学科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文科生的体形偏瘦,可能是因为文科生中女生居多的原因,而理工科学生的体形要明显比文科女生的体形肥胖,理科和工科学生在身体形态分布上较为接近,两者间并无显著性的差异。

3.3.2 身体机能比较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对工科、理科、文科3个学科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等级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理工科学生的及格率较为接近,但是工科身体机能的良好率(33.6%)要明显比理科生好(17.8%),文科生的及格率较低,但是其良好率(37.5%)和优秀率(9.4%)是3个学科大学生中最高的,不过文科生与理工科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

3.3.3 身体素质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学科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等级结论进行比较,发现工科生的身体素质优良率(48.4%)是3个学科大学生中最好的,而文科生身体素质的良好率(37.5%)也要比理科生(30.7%)好,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工科生的身体素质的优良率要明显高于理科生。

3.3.4 体质健康比较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工科生的体质健康的达标率和优良率(34.6%)要明显高于文科(15.6%)和理科生(5%),而文科生的体质健康优良率也明显高于理科生。

通过体质健康各维度等级结论的分析发现,工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和优秀率要明显高于理科和文科的学生,理科生在身体形态上比文科偏胖,其他的几个维度的优良率均比文科生低。这一结果也验证了前面男女生之间体质健康达标和优良率的对比结果,因为文科生中,女生较多(占总人数的81%)。因此,文科生在体质健康的几个维度的达标和优秀率都高于理科生。

3.4 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比较分析

3.4.1 身体形态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身体形态的结论进行对比发现,大一新生体态偏瘦的比率(35.2%)是4个年级中最多的,而大四学生明显比其他3个年级学生要胖,其肥胖比率达到了27.3%,不过在均值对比中,4个年级在体态分布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4个年级的体形差异性不大。

3.4.2 身体机能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身体机能的结论进行分析发现,大三学生身体机能的优良率最高(37.1%),其次分别是大一和大二,大四的身体机能优良率最低(18.2%)。通过均值对比分析,大三学生身体机能的及格和优良率与大一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3.4.3 身体素质比较分析在身体素质方面,大三学生的优良率(49.5%)依然是4个年级中最高的,大二学生的身体素质优良率略微高于大一学生。通过均值对比,发现大三身体素质的及格和优良率明显比大一和大二学生高。

3.4.4 体质健康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结论的分析发现,大三学生体质健康的优良率(28.9%)是最好的,且与其他两个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和优良率达到了显著的差异。

通过体质健康的4个维度的分析发现,大三学生在身体机能、素质和体质健康方面的及格和优良率都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这个结果符合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由于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几乎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大一的学生在各个维度的及格和优良率都较低。随着大学体育课和课后体育锻炼的增加,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所提升,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和锻炼之后,在体质健康的各个维度,都达到了较好的状态。说明大学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5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比较分析

3.5.1 身体形态比较分析从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结论分布情况来看,来自西南地区大学生的正常体形率最高(57.9%),来自华南地区的大学生体形偏瘦,其营养不良和较轻的比率达到了50%,明显低于华东和东北地区大学生的体重。来自东北的学生体形明显偏胖,其肥胖和超重的比率达到28.6%。这个结果与我国的地理分布、气候条件和饮食习惯有较大的关系,东北气温低,东北人喜肉、睡眠时间长、劳作时间短,因此体态偏胖;而南方气温高,饮食清淡、劳作时间长,因此体态偏瘦。

3.5.2 身体机能比较分析在身体机能方面,来自西北地区大学生的优良率(45.2%)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优良率(26%)最低的是来自华中地区的大学生,来自这两个地区的大学生在身体机能的优良率上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其他及格地区虽然也有高低,但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3.5.3 身体素质比较分析来自华东地区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优良率最高(39.8%),来自西北地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优良率比其他几个地区大学生略低,但来自七个地区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达标和优良率没有显著的差异。

3.5.4 体质健康比较分析从体质健康的达标和优良率来看,来自华东地区的大学生是最好的(73.8%),其次是来自西南、西北、华中、华南、东北和华北的大学生。其中,华东与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大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他地区的大学生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这个可能是因为华东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而言较好,学生的营养摄入较均衡,同时中学阶段也较为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与体育课的授课情况较好有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女生的体态偏瘦,男生体态偏胖;女生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维度的优良率比男生高。

4.1.2文科生的体态偏瘦,理科生的体态偏胖;工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和优秀率要明显高于理科和文科的学生。

4.1.3大三学生在身体机能、素质和体质健康方面的及格和优良率都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

4.1.4来自东北的大学生体态偏胖,来自华南地区大学生的体态偏瘦;来自华东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的优良率比其他地区大学生高。

4.2 建 议

4.2.1首先学生应重视体育锻炼,可根据自我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以改善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等运动原则。

4.2.2对于男生、理科生和东北地区等体态偏胖的学生来说,建议这些学生进行中、小强度的全身力量锻炼(如仰卧起坐、俯卧撑、提踵和下蹲)和耐力锻炼(每周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除此之外,应注意营养平衡和生活方式,对控制体重有一定的帮助。

4.2.3对于理科和文科生、东北和华北地区等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建议长期参加小强度力量锻炼(如仰卧起坐、提踵和下蹲) 和耐力锻炼(每周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对提高身体机能和素质有一定的作用。

[ 1 ] 李静,马军.1995年与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 J ].现代医学杂志,2006,33(6):959-960.

[ 2 ] 刘志敏,李丽,凌青东 .1985年与2000年辽宁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 3 ] 张丽杰.2005年太原市与北京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05.

G804.49

A

1674-151X(2012)03-09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44

投稿日期:2012-01-13

上海市教委一般课题。

周萍(1963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促进。

猜你喜欢

文科生体态机能
以父之名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文科生需要掌握的数学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