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2-10-25徐坤银
徐坤银
(武汉工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徐坤银
(武汉工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大量探索与研究,但大多局限于对信息素养内涵的界定以及对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培养模式和策略等进行探讨。本文侧重调查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首先根据国情对信息素养进行界定,然后通过问卷对武汉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笔者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侧重对信息素养内涵的界定以及对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培养模式和策略的探讨。国内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介绍国外的信息素养研究、讨论我国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本文对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 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国内外其他学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定义。
由于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此不能照搬国外的信息素养标准。为此,我们在认真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应涵盖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意识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体现在对信息价值的自觉认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上。信息知识指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信息能力指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伦理道德指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1]。
二、研究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武汉某高校 166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其中,男生97人,女生69人。
2.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由个人信息和信息素养两部分组成。个人信息部分包括性别、年龄、所学专业。信息素养部分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共 32项评价指标。问卷要求受试者在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上选出每项有关信息素养的陈述是否“1=完全不适合,2=通常不适合,3=有时适合,4=通常适合,5=完全适合”自己的情况。经Cronbach检验,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187,表明所有项目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
三、结果与分析
1. 信息意识an1=了解信息的基本知识;an2=了解信息素养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an3=了解信息素养在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an4=了解传统的读、写、算能力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an5=了解因特网的作用;an6=了解信息需求;an7=了解搜集信息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表1 信息意识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比较了解信息素养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对信息工具和通过搜集信息解决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信息基本知识和信息需求了解不多,很少意识到信息素养对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2. 信息知识
表2 信息知识
an8=了解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系统检索策略及检索词。an9=熟悉所学专业的主要信息源。an10=了解所学共公课程主要的信息源。an11=了解印刷型和电子型等不同的信息类型。an12=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常用软件的基本知识。an13=了解网络搜索引擎方面的知识和检索技巧。an14=检索网上信息,也利用其它各种方法检索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an15=选择最适宜的调查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来获取所需信息。
表2表明,学生比较了解公共课程的主要信息源,但总的来说,学生的信息知识比较匮乏,对信息源知识、信息资源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和信息检索知识知之甚少,特别是专业的信息源知识和以及算机、网络和常用软件的基本知识。
3. 信息能力
表3 信息能力
an16=根据问题或任务分析信息需求,确定所需信息的学科范围、时间跨度等。an17=检索时构思和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an18=利用各种标准来评价信息的权威性。an19=根据最初的信息需求来评估所获得的信息。an20=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来证实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是否正确。an21=将新的和先前的信息进行比较,确定对最初提出的信息需要是否修改。an22=摘录、标明和管理信息以及信息的来源,方便日后使用。an23= 能从众多的信息中迅速有效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an24=能从收集、摘录的信息中概括出主要的观点。an25=将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an26=能将新的和先前的信息应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中去,如完成作业、实验设计等。an27=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撰写综述报告、学术论文、项目申请、项目汇报等。an28=通过各种渠道将新的信息传递给他人,与他人交流和共享。
从表3我们发现,学生不善于根据问题和任务分析信息需求,不能熟练使用各种有效检索策略,对已获取的信息缺乏评价。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差,不能将获取的信息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很少将自己获取的信息与他人共享。
4. 信息伦理道德
表4 信息伦理道德
an29=了解与信息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an30=了解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的合法使用范围,不恶意下载与非法使用。an31=在学术研究与交流时,能够正确引用他人的思想与成果。an32=尊重他人使用信息源的权利,不损害信息源。
从表4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能够正确引用他人成果。对与信息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信息源的爱护意识相对较差,损害了他人使用信息源的权利。
四、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大学生发展的需求。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将直接关系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1)开设必要的信息素养公共必修课。高校不仅要开设计算机文化课,还应该开设信息技术导论、信息检索等公共必修课程,使学生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社会作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的关系,以及信息的获取、检索、分析、处理、整合、组织、开发、利用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一方面,校园图书馆、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校园广播电视应相互协调、优化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和语言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同时与社会各界合作,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
(3)加强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成败的关键[2],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教师只有担负起信息素养教育者的角色,才能指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价值,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
(4)加强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加强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应贯穿从入学教育到毕业设计的整个大学教育过程,渗透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
(5)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信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采取多元化、多层次的培养模式[3]。一方面,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普及计算机应用、操作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解有关信息政策、法规和国内外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形成一种浓厚的信息素养培养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各职能部门可以联合举办各种活动,指导学生围绕所开展的活动有的放矢地搜集、组织相关信息,让他们在信息培养的实践中提高信息能力。
总之,信息素养不仅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信息社会每个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公民的信息素养发展状况,用适合不同群体特色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促进全社会公民信息素养的普遍提高。
[1] 徐坤银,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与模式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 王菲,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及模式[J].教育探索,2006,5.
[3] 邱祖发,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及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6,5.
G420
A
1008-7427(2012)03-0116-02
2012-02-04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yty032。
作者系武汉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