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球要刊巡览

2012-10-25于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基线高龄死亡率

CONFIRM研究死亡风险分析

64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尚未见报道,Min等对2005—2009年间无已知冠心病的24775例受试者行CCTA检查冠心病严重程度以每个患者、每支血管和每个节段的病变数量来判定。在(2.3±1.1)年的随访中,共有404例死亡。风险校正分析表明,无论阻塞性(HR:2.60)还是非阻塞性(HR:1.60)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均比无冠心病者升高。病死率与阻塞冠状动脉数目呈量效关系,死亡风险在非阻塞性冠心病(HR:1.62)、单支阻塞病变(HR:2.00)、双支阻塞病变(HR:2.92)、三支或左主干病变(HR:3.70)冠心病患者中逐渐升高(均为P<0.01)。重要的是,如果CCTA排除冠心病,相关病死率很低(年死亡率0.28%)。当以<65和≥65岁进行年龄分层,年轻患者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的死亡风险比老年患者高。女性患者三支病变的死亡风险比男性患者高(HR:4.21比HR:3.27)。因此,在无已知冠心病的个体中,CCTA显示的非阻塞性和阻塞性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比无冠心病者升高,并随年龄性别不同而有所不同。CCTA显示正常冠状动脉的个体具有良好的预后。[J Am Coll Cardiol,2011,58:849-860.]

ACEI或ARB使血压正常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受益

ACEI/ARB对血压正常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或具有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个体是否有益尚不清楚,两名独立的研究者检索1980—2011年间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循证医学登记中心的资料以及参考文献,并与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联系,评估1000多例服用ACEI/ARB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或具有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个体,并随访至少12个月。一共汇集了13项试验中的80594例患者,结果全因死亡者9043例,心血管死亡5674例,3106例患心肌梗死,4452例患脑卒中。ACEI/ARB使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降低11%,而且在不同基线血压分层中效力保持不变。在基线血压<130 mm Hg的人群中,ACEI/ARB使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降低16%,全因死亡率降低11%——这种获益在各个亚组均保持一致,包括非心力衰竭患者(OR:0.81)和非糖尿病患者(OR:0.79)。由此可见,ACEI/ARB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或具有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个体是有益的,即使他们的血压在治疗前<130 mm Hg。[Eur Heart J,2011 Oct 31.(Epub ahead of print)]

HORIZONS-AMI试验中心力衰竭的发生和预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症状性CHF的发病率鲜有报道,Kelly等调查了大型前瞻性随机试验 HORIZONS-AMI中CHF的早期和晚期发生率、预测因子和并发症。来自11个国家的3343例STEMI患者在123个中心接受了急诊PCI术,研究者前瞻性地记录了基线、术后 30 d、6个月、1年和 2年的NYHA心功能分级。基线 CHF(STEMI发生前)发生率为2.6%,PCI术后1个月升至4.6%(P<0.0001),1年后为 4.7%,2年后为 5.1%。NYHA心功能Ⅲ/Ⅳ级者基线CHF发生率为 0.4%,2年后 0.8%(P=0.03)。术后1年CHF发生率与糖尿病、血脂异常、既往心肌梗死史、既往血运重建史、前壁心肌梗死和基线TIMI 0级血流明显相关,但与术中使用比伐卢定或肝素加GPⅡb/Ⅲa拮抗剂抗凝无关,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还是金属裸支架无关。基线无CHF而术后发生C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在2年随访中明显增加(7.3%比2.0%),心源性死亡(2.4%比0.8%)、再梗(9.4% 比 5.2%)、支架内血栓(7.0%比3.8%)和缺血相关血管血运重建率(19.4%比11.8%)也明显增加(均为P<0.05)。因此,在HORIZONS-AMI试验中,尽管 PCI术后2年CHF的发生率并不高,但与死亡率和主要缺血事件显著相关。[Am Heart J,2011,162:663-670.]

85岁以上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主要合并症

心力衰竭在日趋增加的老年人中逐渐增多,但缺乏深入研究,尤其是超高龄患者。Mogensen等选取8507例被筛选入两项心力衰竭研究的患者,分析其中825例年龄超过85岁的患者(超高龄)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和预后相关因子。与年轻患者相比,超高龄者女性居多(60%比26%,P<0.001),而且多数射血分数正常(53%比36%,P <0.001),70岁以前心血管合并症随年龄增加,但之后呈下降趋势,导致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与 <80岁患者相比,糖尿病(12%比16%,P<0.001)、高血压(20%比26%,P<0.001)、缺血性心脏病(42%比53%,P<0.001)和外周动脉疾病(4比6%,P=0.017)的发病率都达到最低水平。非心血管合并症随年龄轻度增加。远期死亡率与心房颤动相关[HR=1.30(1.06~1.60),P=0.013],在超高龄患者中具有重要的预后评估价值,而射血分数、糖尿病[HR=1.31(1.01~1.61),P=0.04]和肾功能不全[HR=1.36(1.13~0.63),P<0.0001]对超高龄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不如年轻患者。因此,与年轻患者相比,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合并症并不多,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也不同。[Eur J Heart Fail,2011,13:1216-1223.]

碎裂QRS波群与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或心力衰竭相关

目前,尚无关于碎裂QRS波群(fQRS)导联数目预测价值的研究,Torigoe等回顾分析了170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在平均(6.4±2.9)年的随访中,37例患者发生了终点事件。单变量Cox相对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慢性肾病、前壁心肌梗死、fQRS的导联数目、左室射血分数、袢利尿剂的使用和螺内酯的使用与终点事件显著相关。多变量Cox相对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9,95%CI:1.04~1.14,P<0.001)和 fQRS导联数目(HR:1.33,95%CI:1.11~1.60,P=0.002)是主要终点事件的预测因子。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提示,≥3个导联出现fQRS是区别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和无终点事件的最有价值指标。Kaplan-Meier分析显示,≥3个导联出现fQRS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低于<3个导联出现fQRS者。因此,出现 fQRS导联数,尤其是≥3个导联出现fQRS,是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的独立预测因子。[J Cardiol,2011 Oct 21.(Epub ahead of print

猜你喜欢

基线高龄死亡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