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活动”走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以《“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为例

2012-10-25

运动 2012年11期
关键词:雁荡山校本评价

石 峻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浙江 乐清 3256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从“活动”走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以《“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为例

石 峻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浙江 乐清 325600)

基于《“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课题研究,课题从研究的背景、价值与内容出发,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课题研究方法手段,并着重从设计思路、确定内容,依托课题、大力推进,编写教材、纳入课程,全员参与、活动渗透,拓展空间、引入课间,研制评价体系、确定评价内容等6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从“活动”走向“校本课程”的具体行动策略。课题研究历经8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编制了一套《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特色校本课程,深化了课程改革的意义,发展了学生身心素养,锤炼了教师专业品质,提升了学校品牌效应。最后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探索从“活动”走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理论。

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1 问题的提出

2 从“活动”走向“校本课程”的实践

“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以来民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还具有健身、教育、娱乐、竞技、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能有效增强体育课吸引力,还能弥补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缺乏,是课外体育和体育竞赛必要补充和延伸。

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及学校课程改革的目标,学校“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通过课程总目标的规划设计,指导学生学习雁荡山民间体育文化技艺,掌握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技能,展示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文化的才艺,激发学生的爱家乡情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升青少年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同时,在课程目标体系中,我们还设计了课程阶段实施目标及课程实施具体目标,使得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在目标在实践推进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2.1 设计思路,确定内容

从2003年开始竹系列体育活动,经过尝试、研究和思考,形成竹系列体育活动特色校本课程,从而造就学校体育活动文化的品牌。每一个活动的诞生都要经历“创编(重整)—实施—试行—施行”4个阶段,指导学生学习民间体育文化,传承雁荡山民间体育文化精髓,从而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最终形成成一种“人人会竹竿舞,个个尽显创意”的学校体育文化。

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极为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因此需要对它进行筛选、改编、整合,将一些有特色、适合学校的、学生有兴趣的内容选入校本课程。针对雁荡山地域、学校、家庭等,对涉及各方面的人力、场地、器材、项目、时间、自然和信息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素材资源,包括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起源、作用价值、活动经验、技能、活动组织与裁判等。

(2)《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条件性资源,包括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相关的器材制作与规格、场地、图书音像资料、社会师资等。

(3)《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特色资源,包括毛竹系列,即踩竹高跷、滚竹环、抖空竹、竹弓、风筝、爬竹竿;青皮竹系列,即雁荡山跳竹竿、武术(竹)棍、抄竹杠等;竹游戏系列,即持竹竿跑(直线、绕圈、旋风)、快快跳起、抬轿子、移位扶竿(报号、移位)等。

(4)《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人力资源,包括学生、体育教师、班主任、有特长的家长、社区体育指导员、雁荡山民间竹工艺人等。

2.2 全员参与,活动渗透

“全员、全程、全面”的“三全育人”是开展竹系列活动所一直坚持的原则。从教学骨干,到全体专任教师,学校不断探索培训途径,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开发的能力。然而,随着竹系列活动的推广普及,针对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指导。鉴于此,我们聘请徐金尧教授、方洪寿教授等担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顾问,指导老师,直接参与“竹系列体育活动”的规划与发展。此外,学校还聘请雁荡地区民间艺人陈师傅及姚师傅来我校对我校教师进行竹系列活动知识与技能、活动器材的制作等培训。他们从雁荡山竹文化的历史渊源讲起,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各项竹活动的作用、价值进行精辟的阐述,手把手进行技能传授,效果明显。

表1 三大系列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内容

为营造浓厚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氛围,学校结合竹系列活动实际开展“我是活动小能手”主题活动,举办“竹系列活动文化节”,开展全校性的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如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竹活动创编比赛,设置最佳创编奖、最有创意奖、最佳效果奖、最具魅力奖、最佳展示奖等,同时在教师活动中也开展跳竹竿比赛,做到师生同步练习。

我们还把竹系列活动活动向校外拓展,利用月假、节假日,开展跳竹竿活动,既自娱自乐,又锻炼了体能,还带动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打造学校的竹系列活动特色,让竹系列活动活动与雏鹰争章活动有机结合,设立“活动特色章”,促进队员个性发展。作为竹系列活动校本课程的我校,大队部推出了几个竹活动特色章,“创编章、展示章、协作章、服务精神章”等,让每一位队员在竹系列活动中争章,在争章中进步。

2.3 拓展空间,引入课间

大课间活动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融健身性与合作性,竞技性与娱乐性,技术性与趣味性一体,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明显具有以上特性,我们把《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引入大课间活动,能极大地丰富了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同时也使我校体育教学内容产生变革。

2.4 依托课题,大力推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托浙江省教研系统重点课题《“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及温州大学面向基层课题《城镇中小学“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实践研究》两课题,同时努力去申报各级各类相关的研究课题,争创特色课程。此外,还通过各种展示、评比的机会,大力推进雁荡山竹系列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2.5 编写教材,纳入课程

2.5.1 开发课程,编写教材2008年初,学校成立了《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教材编写小组,分别以“毛竹系列、长竹竿系列、短竹竿系列及竹系列游戏”为核心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编写分年级教材。教材编写完毕后,学校又组织了课题组成员编写单元设计说明,组织各年级的骨干教师编写教学设计。这样,真正使教和学既有了内容又有了参考,使竹系列体育活动内容更加充实了。

本课程共分5个部分,第1部分,雁荡山毛竹系列;第2部分,雁荡山长竹竿系列;第3部分,雁荡山短竹竿系列;第4部分,雁荡山竹游戏系列;第5部分,雁荡山竹系列活动待开发项目介绍;各系列分不同章节。

2.5.2 纳入课表,全面实施为保障竹系列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从2008年9月起,在一至六年级的课表中明确竹系列体育活动课的教学时间。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竹系列体育活动”课并排进课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竹系列体育活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6 研制评价体系,确定评价内容

2.6.1 《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建设评价《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建设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已开发的校本课程项目的评价、课程组织管理及实施保障状况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等。

2.6.2 《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学生的学习评定《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体育课程的补充,是以国家体育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的体育课程改造过程。因此,《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的学生体育学习评定应与国家体育课程纲要的要求相一致。

(1)体能的评定。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在体力活动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衡量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志,与运动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身体素质(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跃、投掷、悬垂支撑、攀爬、负重)。

(2)知识与技能的评定。评定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对于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的认识及对于人、社会的价值和重要性;第二,掌握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的情况;第三,掌握符合一定学习水平目标要求的竹运动技能以及运用于实践的情况。

(3)学习态度的评定。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第二,在竹系列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人;第三,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第四,能否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

3 取得的成效

3.1 编制了特色的校本课程

创编整理了三大系列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内容。(表1)

3.2 深化了课改的深刻意义

贯彻了《决定》的精神,补充了国家课程的不足;体现了《课标》的理念,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求;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3.3 发展了学生的身心素养

2008-2010年连续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运动情趣,学生的活力得到了激发,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探究习惯。

3.4 锤炼了教师的专业品质

实施《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的近两年时间里,先后有3名教师分别获得了县市级优质课评比、教师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先后有12篇相关论文、案例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和获得省市县评比一、二等奖。

3.5 提升了学校的品牌效应

开展《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研究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也先后3次来到我校对我校开展的这一课程实验进行了专题拍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乐清日报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开展的雁荡山跳竹竿活动作过专题报道,学校承担、由教育部音像教育出版社拍摄制作的《新课程体育特色项目开发与案例示范-跳竹竿》教学片2010年4月正式向全国发行,此外,先后有来自杭州、宁波、金华、温州等地及本市兄弟学校领导、教师到我校观摩取经的有500多人次,在市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思考与展望

4.1 《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教材问题

目前,学校已经编制出了《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教材,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这套教材与理想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如何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还有待继续研究。

4.2 《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教材教学问题

教学是把课程目标与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学校目前在竹系列活动教学方面,还没有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积累足够丰富的优秀教学案例等,我们的教学探索任重而道远。

4.3 评价基础薄弱并带有随意性

在研究过程中,评价已成为阻碍《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积极性推进的瓶颈。通过研究,虽然学校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评价内容、方法,但这无法掩盖其评价带有的随着性的事实,评价的目的及评价的标准不清晰,并多少带点“自已觉得行就行”的味道。《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引进新的评价模式,但从目前体育师资水平及其他方面的条件来看,学校还不具备制订出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 1 ] 国家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2 ] 崔允漷.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 3 ] 高慎英.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4 ]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5 ] 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J ].课程·教材·教法,2006(7).

[ 6 ] 刘旭东,张宁娟,马丽. 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 7 ] 季浏.论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J ].体育教学,2006(3).

G807.0

A

1674-151X(2012)06-11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6.058

投稿日期:2012-02-19

石俊(1969 ~),中教高级,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雁荡山校本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轻轻松松聊汉语:浙江雁荡山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游北雁荡山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