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2012-10-22房德敏
张 悦 ,戴 滨 ,房德敏,乔 红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随着医药迅速发展,药品品种不断增加,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也因不合理用药时常发生。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备受关注,不合理用药既增加药品不良反应,也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为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本文对本院2010年5—8月急诊处方进行了不合理用药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8月处方共19 981张,其中内科急诊处方999张,骨科急诊处方18 272张,外科急诊处方299张,急诊复位处方411张。根据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1]、《药物临床信息参考》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
2 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数为276张,占调查处方的1.39%。其中抗生素不合理联用占50.72%,药物相互作用不合理占37.32%,同类药物同时使用占8.70%,给药途径不正确占3.26%。结果见表1。
表1 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
3 分析
3.1 抗生素不合理联用
3.1.1 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与头孢丙烯合用两药合用后会使肾毒性增强,因为头孢丙烯是头孢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会使肾毒性增强。
3.1.2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与头孢丙烯合用 两药对葡萄球菌、血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埃希菌、卡他莫拉菌有相同的治疗作用。
3.1.3 硫酸异帕米星注射液与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合用 两药应避免合用,因为后者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以增加异帕米星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另外两药对葡萄球菌、血链球菌、肠球菌有相同的治疗作用。
3.1.4 硫酸异帕米星注射液与地红霉素合用 前者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后者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两药合用后对葡萄球菌、血链球菌、肠球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肠杆菌有相同的治疗作用。
3.1.5 头孢克洛与甲硝唑注射液合用 两药合用后对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血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有相同的治疗作用。
3.1.6 头孢克洛与注射用阿奇霉素磷酸二氢钠合用两药合用后对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血链球菌、G-杆菌、流感嗜血菌、肺炎支原体有相同的治疗作用。
3.1.7 地红霉素与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合用 两药对G+球菌、G-球菌、军团菌、百日咳作用相同。
3.2 药物相互作用
3.2.1 硫酸异帕米星注射液与美索巴莫片合用 两药合用会引起病情恶化,可能导致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增强。因为前者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再与美索巴莫片(肌松剂)合用,可出现呼吸抑制。
3.2.2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与克拉霉素片合用 两药合用可能引起利多卡因(局麻剂)在输液期间血浆浓度升高,中毒危险增加,因为克拉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利多卡因代谢(CYP3A4)。
3.2.3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甲强龙(400 mg/支)合用前者是非甾体抗炎药,应慎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3.2.4 氟比洛芬酯与洛芬待因片合用 洛芬待因应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合用。因为洛芬待因是布洛芬与磷酸可待因组成的复方制剂,而布洛芬也是非甾体抗炎药,有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可待因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故两药合用后对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会增强。
3.2.5 盐酸利多卡因与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合用 两药合用可能发生神经肌肉阻滞现象。因后者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可引起肌肉麻木无力,此时接受麻醉剂利多卡因的病人应特别注意。
3.2.6 盐酸左布比卡因注射液与奥美拉唑注射液合用 两药合用应当谨慎,因为前者的代谢机制有可能受已知的CYP1A2诱导剂(奥美拉唑)与CYP1A2抑制剂的影响。
3.2.7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合用 两药合用应谨慎,因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与葡萄糖合用易诱发高血糖反应。
3.2.8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与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合用 两药合用应谨慎,因为在接受其他局麻剂与酰胺结构相似的药物治疗时,如同时使用罗哌卡因注射液,毒性作用可以累加。
3.3 同类药物的使用
3.3.1 盐酸左布比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合用两药均为酰胺类局麻剂,应避免同时使用。
3.3.2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洛索洛芬钠片合用 两药均为非甾体抗炎药,避免同时使用。
3.3.3 洛芬待因片与氨酚曲马多片合用 两药均为镇痛药,应避免同时使用。
3.4 给药途径问题
3.4.1 欧乃派克的用法 该药不能采取静脉滴注,应采用注射给药。
3.4.2 破伤风抗毒素用法 不能采用静脉滴注,应采取皮下(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或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
综上可见,药物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而会影响疾病的病程及预后,严重者可使患者致残、致死。因此,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应用药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院急诊合理用药仍是主流,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制定相应措施予以改进,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