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秀》的吸引力
2012-10-21张结海曲玉萍
张结海 曲玉萍
为什么选秀节目在中国早已日薄西山,而《达人秀》却可以创造收视率新高?《达人秀》的吸引力到底何在?这档从英国购买的版权节目,据说版税非常高,也因而获得英国方面一本神秘的制作宝典……
寻找法则
善良的人们大概根本没有想到,英国《达人秀》的选手绝大部分是节目组四处寻找来的。《达人秀》确实有海选出来的选手,但是只占很少一部分。《达人秀》宝典上对于节目要寻找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都有详细规定。《达人秀》既然是选秀节目,又為什么要主动出击去寻找选手呢?这就涉及到《达人秀》下一个法则了。
心理原型法则
“原型”在欧美娱乐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神话、宗教、传说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源自于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无意识,能唤起观众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好莱坞电影大量运用原型理论早已广为人知,但《达人秀》也广泛运用原型概念进行指导,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吃惊。比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因而具有原型的力量,《达人秀》为了吸引观众,就规定每期节目必须有袖珍人参加,所以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了朱洁。可是,小矮人毕竟是西方的原型,所以中方以“董永和七仙女”为原型,让我们在台上看到了喜悦(代表七仙女)和张海军(代表董永)。
吸引法则
《达人秀》的吸引点为五大类,分别是:蜕变、反差、猎奇、感动、搞笑。所谓蜕变,即相信梦想、相信一夜成名的存在,这是深藏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当我们自己无法实现蜕变时,便把这种情感投射到达人们身上。这也是娱乐节目的一大改变——以前我们是看别人(精英),现在我们是看自己(草根)。反差实际上是蜕变的延伸,英国的《达人秀》故意让苏珊上台时头发乱蓬蓬的,同时让毒舌评委一开始就对她进行嘲讽,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反差效果。猎奇的含义大家都明白,这对提高收视率大有帮助。感动就是尽量挖掘选手背后的感人故事,搞笑就是要有娱乐效果。
分工法则
《达人秀》团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4个小组。寻找小组:负责在全国各地找寻符合《达人秀》节目要求的选手;培训小组:负责对所有选手进行培训,重点工作内容是选手背后故事的包装,从穿衣打扮到教选手在台上如何说话,以及帮菜花甜妈这类歌手写《送你葱》这种俏皮的歌词。摄制组:负责场内拍摄以及外景拍摄。剪辑及后期制作组:负责最后的剪辑工作。
包装法则
包装过去都是往漂亮、时尚美化,但《达人秀》包装重点是让选手的才能和外表存在反差,如音乐学院毕业的,硬要包装成仓库保管员。
梦想法则
“你的梦想是什么?”这是每一个选手在台上都会被问到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直接涉及到《达人秀》五大吸引点之一的“感动”,回答不好还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所以选手如何回答就非常有讲究。培训小组在培训时要求选手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要么拼命向上,给人感觉像痴人说梦;要么拼命向下,梦想越低微越能打动人。
Yes法则
对现场观众来说,只要选手有一方面令人满意,他们就倾向于Yes。为不违背民意,《达人秀》宝典规定:评委可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多给Yes,反正这个Yes也不一定有用。
广告法则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演出,《达人秀》会临时请一位北京的评委,但这个评委,并不能战胜《达人秀》内定的广告法则。即淘汰一位选手时,不要前两位评委都说No,而要一个说Yes,一个说No,等到第三个再说No。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前两个评委打平后,可以插播一次广告。比如,第二季杰克逊老太太表演完之后,杨澜说No,周立波立即说:“阿姨,我给您Yes。”广告回来之后,不出所料,伊能静又给了她No。
剪辑法则
多数观众都知道《达人秀》是录播节目,但以为是录一次播一次。直到高晓松因为酒驾缺席,观众们这才明白《达人秀》是录了多次后,通过剪辑打乱顺序再一期一期播放。这有什么好处呢?
《达人秀》的剪辑理念全面借鉴好莱坞大片的观众心理波动法则:把精彩的和不精彩的节目按照一定规律重新排列后播出。这些规律包括:开头要有一个比较精彩的节目(但不是最精彩的);观众所能忍受的乏味时间不能超过一刻钟,所以每隔最多15分钟必须安排一个相对精彩的;最精彩的节目放在相当于电影的高潮处——大约2/3的时间播出;结尾处最好是一个无厘头的搞笑节目等。
(黄玉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