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痰开窍健脾汤药治疗血管性痴呆80例临床观察
2012-10-21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102200韩玉晶吴宏生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102200)韩玉晶 吴宏生
血管性痴呆系指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是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痴呆原因之一,简称VD,据我国11个城乡普查,60岁以上老人中V D的患病率为324/10万,占痴呆的60%左右。VD患者正逐年增多,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负担。VD若早期积极治疗干预下则具有可逆性,故又称为可治性痴呆。笔者采用豁痰开窍健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1],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选自2007年1月~2008年1 0 月就诊病人,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在10~24分之间。入选160例病人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5神经认知障碍中有关痴呆的诊断标准。160例病人均无其他系统严重性疾病,初中以上文化,年龄54~77岁,平均69岁;男82例,女78例;其中轻度痴呆82例,中度痴呆78例。病程0.5年~3.0年,平均2年。治疗方法两组均合理调整膳食、给予相关的体力和脑力活动锻炼、维护精神心理卫生健康。
1.2 诊断及辨证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2]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5神经认知障碍中有关痴呆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3]按照按中医药学会老年学会制定的老年呆病中医诊断及评定标准中确定的证类诊断标准,即痰浊阻窍证:智能减退,头重如裹,纳呆脘胀,痰多吐涎,表情呆板,沉默少言,形体肥胖,动作迟缓,肢体困重,脘闷不饥,泛恶欲呕,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为中风症候诊断,痰浊阻窍证标准;③根据各期临床试验目的以及本病特点,确定受试年龄范围。
1.4 病历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②不属于药物作用范围内病例;③有明显加重或合并症者;④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伴有严重的神经缺损者,如各种失语、失认等;⑥痴呆终末期患者;⑦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
1.5 病例剔除、脱落及终止实验标准
1.5.1 剔除标准 ①纳入后发现不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②纳入病例因各种原因未服任何药物。
1.5.2 脱落标准 ①试验过程中,症候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变证者;②试验过程中自行退出者;③盲法试验中非正常破盲的个别病例;④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和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哈伯因口服0.1g,每日两次口服,胞二磷胆碱0.7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天静滴1次(每个疗程三周)。伴有感染者,根据病情酌情给予抗感染治疗,有电解质紊乱者,及时纠正;治疗组在以上药物基础上,加用内服中药豁痰开窍健脾。
处方: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0g,枳实10g,南星10g,菖蒲20g,郁金10g,远志10g,甘草10g,白术10g,党参15g,瓜蒌10g。
药物均购自昌平中医院中药房,由煎药机统一煎煮,分装成袋,每袋200ml,每日1袋,早晚分两次口服,每个疗程服用3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附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见附表2。
2.2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根据MMSE评分标准,显效:评分提高≥5分;有效:评分提高1~4分;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评分无提高。
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3 临床疗效评定
治疗后M M S E 评分,治疗组平均23±2.88分,对照组19.1±0.5分。治疗组80例中显效6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25%;对照组80例中显效37例,有效10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5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
附表1临床疗效比较[例(%)]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s)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 例数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 纤维蛋白原治疗组 治疗前 80 5.33 ±0.35 2.77± 0.26 9.66± 0.26 5.90 ± 0.44治疗后 80 4.15 ± 0.40 1.68± 0.31 9.65 ±0.38 9.65 ±0.38对照组 治疗前 80 5.37 ± 0.38 2.76 ± 0.29 9.63± 0.37 5.93 ± 0.38治疗后 80 5.27 ± 0.39 2.68 ± 0.25 9.59± 0.37 3.78± 0.40
4 讨论
血管病性痴呆,是脑内血管供血不足而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最终使大脑功能全面衰退,因缺血性脑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认知丧失而致[4]。血管性痴呆属于中医“呆症”、“痴呆”、“健忘”等范畴[5]。
陈士铎《辩证奇闻》[6]里有“呆”门,对于呆病症状,认为肝郁盛脾,胃衰痰生,积于胸中,盘踞心窍,使神明不清而成。
内服中药豁痰开窍健脾汤,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瓜蒌理气化痰,胆南星去胶结之顽痰,石菖蒲、远志、郁金开窍化痰,白术健脾,党参益气健脾。豁痰开窍健脾汤药改善大脑血循环与侧支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性外,尚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提高智力、增加记忆功能故疗效理想[7],改善血管性痴呆病理基础,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转归、预后,是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良方,显示了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优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