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2012-10-20徐洪军栾国颜邵宝力屈成亮
徐洪军,栾国颜,邵宝力,屈成亮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徐洪军,栾国颜,邵宝力,屈成亮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
构建了“五系列五模块三实两创”的实践教学体系,介绍了在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等方面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油气储运;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工程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有必要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
1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内容
依据我校《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及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专业培养方案,提出了“五系列五模块三实两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想,不断培养和建设指导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研室与实验室的界限,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在理念上,把实践教学提升到了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地位,坚持实践教学大学四年不断档,在内容上,按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层次;在方法上,对不同年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按照基础实验、基础实践、专业实验和专业实践等层次进行统筹安排,互相融合;增加不同层次的工程训练、实习项目;将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培养计划之内,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供了充分空间,突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构建了“五系列五模块三实两创”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系列”是指依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将实践教学全过程划分为人文社科、公共基础、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等五个系列。人文社科系列是面向社会,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所进行的社会实践及课外活动;公共基础系列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公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所设置的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工程基础系列是为了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开设的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科研训练及课外活动;专业基础系列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实践技能所开设的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科研训练及课外活动;专业方向系列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了解专业发展方向而设置的社会实践、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科研训练及课外活动。
图1 “五系列五模块三实两创”实践教学体系框图
“五模块”是指社会实践模块,包括军训、公益劳动、社会调查、“两课”实践、“三下乡”、人文社科竞赛等;实验教学模块,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仿真实验、技术实验、创新实验等;实习实践模块由金工实习、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组成;科研训练模块由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科研立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组成;课外活动模块,包括课外科技小组、各类社团活动。
“三实二创”是指最终要使学生具有实践理念、实践精神、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要实现的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实践理念是指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应用之本、实践是创新之源、实践是创造之根的理念;实践精神是崇尚科学的精神,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爱岗敬业、团结奉献、踏实肯干的作风;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系统的思维能力、综合的应用能力;创新精神主要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兴趣,以及对发现、发明、革新的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初步的创造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创造想象能力。
通过“五系列五模块三实二创”实践教学体系,将各实践教学环节合理、科学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各实践环节相互衔接,形成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时间有保证,同时,我们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与完善。
2.1 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对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基于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了仿真实验,学生通过仿真实验实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的有机关联,使学生获得的技能性知识更加接近于生产实际。对于常规专业实验,还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验做完后,接着在实验室预习下一个实验的仪器设备、操作步骤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在评定成绩时除考核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外,着重考查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结果讨论等。
2.2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由于当今计算机、网络资源非常发达,学生做课程设计时,获取参考资料的手段多,抄袭现象严重,为了使学生真正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在教学指导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还增加了手绘图,为防止抄袭计算机绘图内容,我们还增加了计算机绘图考试,效果非常好,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绘图水平的基本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答辩,答辩时,指导教师除了考察学生基本理论、基本计算的运用能力外,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创新意识或创新内容的原则上不能评定优秀成绩。
2.3 实习实训教学改革
由于油气储运专业实习基地主要是炼油厂、油库、加油站等高危场所,学生下厂实习过程中,只允许看,不能操作,没有工厂技术人员带领不准进入生产现场,实习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我们增设了两周的仿真实习训练内容。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当今石油化工技术发展趋势之一,仿真实习技术是以仿真机为工具,用实时运行的动态数学模型代替真实工厂进行石油化工装置运行的一门新技术。仿真实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生产实习中不能在生产装置上动手操作的问题。仿真训练对于学生了解石油化工过程的工艺和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对工艺过程的运行和控制能力具有特殊的培训效果,这种运行、调整和控制能力集中反映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对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仿真训练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强化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教学方法,也是现代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学生通过仿真实习可了解常用DCS控制系统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方法,掌握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及离心泵、液位控制、空压机、换热器、精馏塔、天然气输送等单元操作的工艺流程、控制系统、开停车操作规程及事故处理方法,总上机学时可达40学时以上,仿真实习上机考试结果表明,实训效果非常好。
2.4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试行4+16毕业环节培养模式(第七学期4周、第八学期16周),与校内交叉学科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聘请校外工程师以上职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使这种毕业环节培养模式逐步完善,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项目。
2.4.1 校内学科间交叉培养学生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一对一合作完成同一题目课题,但各有侧重,如: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对生产原理、工艺流程、过程控制等方面掌握较好,对模拟优化软件的运用就相对差一些,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在计算机模拟软件的运用方面有优势,但他们往往缺乏实际应用对象,对上述工科方面内容不甚了解,我们尝试将这两个专业学生放在一个课题小组,实现知识资源互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再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也可报考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实现专业转向,就业面更广。
2.4.2 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
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紧密联系科研生产实际,通过一到两周的毕业实习,有效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科技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生产设备等资源,联合培养应届毕业生,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得更好。
2.4.3 与就业单位联合培养
对参加签约单位实习实训的学生,鼓励他们在签约单位聘请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联合指导,定期沟通题目进展情况,使学生既完成了毕业环节学习任务,又提前熟悉并掌握了工作岗位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操作控制等,与其他同届毕业生相比,赢在了起跑线,为今后个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油气储运系设立了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吸引了一批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或实践基地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科学研究等。
3 结束语
通过有效利用实践教学平台,设立学科竞赛创新学分,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被评为吉林省首批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近几年,油气储运系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强化,确保了我系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工作敬业务实,为顺利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G642.0
B
1003-3467(2012)05-0062-03
2012-02-15
徐洪军(1964-),男,副教授,从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电话:1504325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