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交联剂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和絮凝性能的影响
2012-10-20丁怡然
丁怡然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抗交联剂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和絮凝性能的影响
丁怡然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采用K2S2O8/NaHSO3引发丙烯酰胺溶液聚合,探讨了抗交联剂甲酸钠对聚丙烯酰胺(PAM)的粘均分子量及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K2S2O8/NaHSO3为引发剂,反应温度20℃,引发剂用量为0.5‰,丙烯酰胺单体浓度40%,抗交联剂用量为5ppm时,可获得最高粘均分子量达1.9×107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实验结果表明:当抗交联剂用量为15ppm时,所合成的PAM的絮凝效果最好,上层液体的透光度可达95%以上。
聚丙烯酰胺;抗交联剂;分子量;絮凝性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其污染和治理问题不容忽视。在诸多处理水污染的方法中,絮凝沉降法以其简单易行、分离效率高、价格便宜等优点,成为了水处理工业中对不易沉降的颗粒进行分离的一种重要的方法[8]。在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能有效除去水中80%~90%的悬浮物和65%~95%的胶体物质,有效降低水体COD;同时,通过絮凝剂净化能将水中90%以上的微生物和病毒转入污泥中,降低了下一步进行消毒杀菌的难度[11]。
聚丙烯酰胺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是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其产量占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80%以上。合成聚丙烯酰胺(PAM)时,希望能够得到尽量长而伸展的分子链,但是在实验中,由于聚合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程度上的交联,而不能得到理想的线性分子链。因此,通过加入抗交联剂来减少交联现象的发生。
本论文采用引发剂为K2S2O8/NaHSO3的氧化还原体系、水溶液法合成PAM。研究在合成过程中,改变抗交联剂甲酸钠的用量,对PAM粘均分子量的影响,以及改变抗交联剂甲酸钠的用量,对聚丙烯酰胺PAM絮凝性能的影响。
1实验部分
1.1主要原料与试剂
丙烯酰胺:化学纯;亚硫酸钠、过硫酸钾、甲酸钠:分析纯;高岭土:化学纯。
1.2合成方法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和蒸馏水,于20℃恒温下边搅拌边溶解,当丙烯酰胺全部溶解时,通入氮气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溶解氧,15min后,停止通氮气。加入引发剂K2S2O8/NaHSO3和抗交联剂甲酸钠,继续搅拌至粘度迅速增大时,停止搅拌,在室温下静置48h后得到胶状聚丙烯酰胺。
1.3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测定方法
按GB 12005.1-89《聚丙烯酰胺特性黏数测定方法》中稀释法,用乌氏粘度计测定聚丙烯酰胺样品的粘度,依照GB/T12005.10-92计算分子量。得到的分子量为粘均分子量。
1.4絮凝实验方法
采用的絮凝方法为SY/T 5796-93《絮凝剂评定方法》,选用高岭土体系进行絮凝效果评价。用1L蒸馏水溶解60g高岭土,高速搅拌20min后密封保存24h。称取一定量聚丙烯酰胺样品放于具塞试管中,加入20ml蒸馏水溶解2h。将高岭土溶液pH值调整在一定范围内,在单个烧杯中称取200g调整过pH的高岭土溶液,以35r/min速度搅拌,同时加入配制好的聚丙烯酰胺溶液,2min后停止搅拌,静置20min,取上层清液测定吸光度。2h后取上层清液中间层测定吸光度,同时测量沉降层高度。
2结果与讨论
2.1合成工艺条件选择
2.1.1单体浓度和引发剂用量对PAM分子量的影响
对PAM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单体浓度和引发剂用量是影响其分子量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单体浓度和引发剂用量,得到PAM的分子量也不同。
在本文研究的体系中,不同单体浓度和引发剂用量下PAM的分子量变化如图1。由图1可知,当单体浓度为30%时,PAM的粘均分子量最大可以达到5.57×106,当单体浓度为40%时,PAM的粘均分子量最大可以达到1.492×107,当单体浓度为50%时,PAM的粘均分子量最大可以达到9.38×106,可见,单体浓度对PAM粘均分子量上限的影响很大。此外,由图1还可以看出当单体浓度为40%,引发剂用量为0.5‰时,合成的PAM粘均分子量最高。因此,对本文研究体系而言,最优合成条件为单体浓度40%,引发剂用量0.5‰。
2.1.2引发温度对PAM分子量的影响
对PAM水溶液聚合反应而言,温度是影响聚合反应发生剧烈程度的重要因素。温度过低,聚合反应不发生,无法聚合形成PAM产品,而温度过高聚合反应发生过于剧烈,不易形成长而伸展的分子链,导致聚合形成PAM的分子量过低。单体浓度为40%,引发剂用量0.5‰,抗交联剂用量5ppm的条件下,分子量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温度为20℃时得到的PAM粘均分子量最高,可以达到1.91×107。随着温度的增加,分子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当引发温度为15℃时,聚合反应没有发生,没有得到需要的胶冻状PAM产品。因此,对本文合成体系而言,最佳引发温度为20℃。
2.2抗交联剂用量对PAM分子量的影响
在PAM聚合过程中加入抗交联剂是为了减少反应过程中交联现象的发生,得到长而伸展的分子链,提高PAM的粘均分子量。然而抗交联剂的加入量同样存在最佳用量的问题。图3为本文研究的体系中,抗交联剂甲酸钠用量与分子量间的关系。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甲酸钠加入量为5ppm时,所得到PAM的粘均分子量最高,可达1.91×107。随着甲酸钠加入量的增加,所得PAM的粘均分子量均维持在1×107。此外,由图3还可以看出,与不加甲酸钠合成的PAM的粘均分子量相比,加入甲酸钠的PAM样品粘均分子量基本偏高。
2.3抗交联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2.3.1絮凝剂最佳用量
对于不同的体系,不同的絮凝剂投入量得到的絮凝沉降效果也会不同。为了找到适合用于高岭土体系沉降的最佳絮凝剂用量,选取甲酸钠用量为60ppm的样品投加到200g高岭土溶液中,进行絮凝剂最佳用量实验,高岭土体系溶液调节初始pH值为3.73。图4为絮凝剂用量与加入絮凝剂后高岭土溶液上层清液20min和2h后透光率之间的关系。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絮凝剂用量增加,上层清液的透光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絮凝剂加入量为7mg时,与其他加入量相比,絮凝体系上层清液20min和2h时候透光率高,溶液澄清度较好。图5为絮凝剂用量与2h后高岭土溶液沉降层高度的关系,沉降层越高,说明加入絮凝剂后絮凝沉降下的悬浮颗粒越多,絮凝效果越好。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絮凝剂用量增加,沉降层高度先增加后降低。当加入量为24mg时,沉降层高度达到最大,其次为4、7、12mg。综合上层清液透光率和沉降层两个衡量絮凝效果优劣的指标来看,絮凝剂最佳用量应为7mg,即3.5mg/100g(高岭土溶液)。
2.3.2抗交联剂用量对絮凝效果影响
确定了絮凝实验的最佳用量之后,测定不同抗交联剂用量样品的絮凝效果。分别称取7mg、抗交联剂浓度为0、5、10、15、20、30、40、60ppm的8个PAM样品投加到200g高岭土溶液中,高岭土溶液体系初始pH值调节为3.8。实验结果如图6和图7。
从图6可以看出,甲酸钠用量为0、5、10、15、20、30ppm的样品投加到高岭土溶液体系中,沉降后溶液上层清液透光率在95%以上,溶液透光性好。从图7可以看出,甲酸钠用量为15ppm的样品投加到高岭土溶液体系2h后得到的沉降层高度最高。其次为甲酸钠用量为60ppm、0ppm和10ppm的样品。综合两个指标来看,最适用于高岭土溶液体系沉降的样品为甲酸钠加入量为15ppm的聚丙烯酰胺。
3结论
(1)本文采用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在引发温度20℃、引发剂用量0.5‰、丙烯酰胺单体浓度40%、抗交联剂用量5ppm的合成条件下,所合成聚丙烯酰胺的粘均分子量最高可达1.9×107万。
(2)对高岭土溶液体系的絮凝实验发现,当抗交联剂用量为15ppm时,所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最好,并且当聚丙烯酰胺用量为3.5mg/100g(高岭土溶液)时,上层液体的透光度可达95%以上,絮凝效果良好。
[1]李富生.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J].应用化工,2002,(5):1-4.
[2]项林峰.赤泥沉降用高效聚丙烯酰胺系列絮凝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0.
[3]郑幼松.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现状与进展[J].山东化工,2009,(38):24-27.
[4]秦涛.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制备的研究进展 [J].化工科技市场,2009,(8):23-27.
[5]刘建平.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应用进展 [J].化学工程师,2010,(8):26-28.
[6]汪多仁.现代高分子材料[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397-404.
[7]刘明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4.
[8]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9]袁洪军.聚丙烯酰胺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 [J].辽宁化工,2008,(9).
[10]赵红池.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性能[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0,(27):25-29.
[11]苏克松.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6):40-42.
The Influence of Anti-Crosslinking on Molecular Weight of Polyacrylamide and Its Flocculation Performance
DING Yi-ra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The polyacrylamide in this paper has been synthesized using potassium peroxydisulfate/sodium hydrogensulfite via free radical solution polymerization.We discus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anti-crosslinking on molecular weight of polyacrylamide and its performance of floccul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can be 1.9×107when K2S2O8/NaHSO3is used as initiator,with the initiate reaction temperature at 20℃,initiator dosage of 0.5‰,monomer concentration of 40%and anti-crosslinking dosage of 5ppm.The floccul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when the dosage of anti-crosslinking is 15ppm,the synthesized PAM reaches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flocculation,and the transparence of the upper layer of the liquid could be more than 95%.
polyacrylamide;anti-crosslinking;molecular weight;performance of flocculation
X13
A
1673-9655(2012)05-0001-04
2012-03-25
丁怡然(1989-),女,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水污染治理与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