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院分布“冰火两重天”

2012-10-20汪文娟

民生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建设

□ 本刊记者 汪文娟

影院分布“冰火两重天”

□ 本刊记者 汪文娟

每到周末,北京市区电影院就迎来观影热潮。

在经历了多年的“滑坡”后,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火爆的增长趋势,这个趋势在电影票房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一片利好声中,影院建设领域也成了大量电影行业外部资本的掘金宝地。然而,不少业内人士却担心,目前影院建设过于集中、分布不均的状态并不利于电影市场的长远发展。

一线城市分布不均

目前中国的银幕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影院投资热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自然是最让资本兴奋的热点。在不少投资者看来,相对于尚处“蛮荒”状态的二三线城市来说,在一线城市的繁华地段建设影院更有保障性。

然而,也有部分投资者认为一线城市的影院保有量已经饱和,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规避一线城市的最好理由。

虽然这样的观点在目前的市场上颇为盛行,但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群飞认为,“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不难发现,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市场的缺口还是非常大的。”

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共有银幕7674块,平均每10万人拥有银幕0.57块。而据了解,作为世界上电影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目前拥有近4万块银幕,平均每8000人就拥有一块银幕。在与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水平较为相似的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基本上平均两三万人就拥有一块银幕。按照这个目标,中国的城市电影市场至少可以容纳3万块银幕,而目前存在的缺口还是很大。

万达电影院线企划部经理陈洪伟也指出,与香港、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影院建设,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存在差距。“可以说,一线城市的影院建设尚在开疆拓土的进程中,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产能过剩。”

其实,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当前影院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市场饱和,而是影院区域分布上的失衡。

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城区和郊区的多家影院,发现北京的影院分布极不均衡:城区影院扎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郊区却堪称影院“沙漠地带”,亟待改善。即便如此,全国的主流院线也暂时没有在京城的郊区兴建影院的打算。

在北京,大量影院分布在城区,尤以东城、西城、朝阳和海淀四个城区最为集中。在中关村地区,目前,在不到两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密布着近70块银幕;东城区平均每1万人就拥有一块银幕;朝阳区每10万人约拥有6块银幕。而在影院扎堆的望京地区,其人均银幕数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

与此同时,北京南城,以及近郊的亦庄、门头沟、大兴、丰台等地,电影院却少得可怜。虽然也有院线向远郊区县“抛了个媚眼”,如博纳国际影城在通州开了分店,嘉禾北京影城进驻良乡大学城,保利国际进军昌平,但这也是杯水车薪,面对百亿票房蛋糕,郊区只有眼馋的份儿。

这种分布的不平衡同样存在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现在的投资者都盯着含金量最高的商圈,但如果影院过于密集,需求再旺盛的地区也会消化不良。

三线城市缺口大

要么过于集中,要么过于缺乏,影院分配不均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一线城市内部,乃至全国,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却是常态。电影,与中小城市的平民大众渐行渐远。

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三线城市观影人群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上升。这些以往未受重视的市场正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新“蛋糕”。湖北一家县级影院的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影院一共有350多个座位,上座率最高时能达到90%,“之前《失恋33天》大热的时候,影院里也都是乐得咯咯笑的年轻人;今年‘情人节’上映影片《love》,早早就有情侣来订票了;4月份3D《泰坦尼克》上映,更是座无虚席。”

虽然三线城市电影市场缺口大,但目前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

25岁的王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县城里有个现代化的电影院。家住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的他曾经为了看IMAX版本的电影《阿凡达》特意跑到武汉市。虽然当地县城也有一个老影院,偶尔会放些电影,但影院基础条件、设施设备和技术落后,放映效果差,早已跟不上时代潮流了。所以,每逢有感兴趣的大片上映,王先生只得呼朋唤友前往武汉“过瘾”,小片则在网上“解决”。“但是网上的电影比电影院更新慢,而且效果根本不能与影院比。”王先生无奈地说。直到2011年当地建了一个现代影城,才圆了他的观影梦。

这只是众多县城影院生态的一个缩影。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广大中小城市,甚至西部个别大城市的电影市场,多数处于萎缩状态,有350座人口10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以及县级城市基本上没有影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齐勇峰教授也指出,“目前,电影院线缺口比较大,但缺口主要在三线城市。这几年一线城市(电影院线)发展非常快,二线城市这两三年的发展也比较快。从区域来看,发展不平衡,东部发展快,中西部发展比较慢。目前,如果再进一步布局电影院线,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还有一定空间,但更重要的是在三线城市。有些县城有10几万人口,没有电影院,老百姓要看电影,得去附近的中心城市。”

上座率低,院线不愿落户

为何一线城市商圈内影院扎堆,而远郊区以及三线城市却只有“望洋兴叹”的份?院线不愿落户远郊区以及三线城市的原因何在?

本刊记者采访中发现,真正阻碍电影院向远郊区以及三线城市发展的问题在于:上座率低,影院叫苦运营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线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地方和一线城市商圈地带消费能力有较大落差,而且当地部分居民没有到影院消费的习惯,因此上座率上不去。

在远郊区以及三线城市建设影院,投入的设备器材和人力成本和城区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便宜的就是房租。

“一边是高昂的成本,一边是超低观影人次,这个状况谁也扛不住。”该负责人说。

根据国家的县级城市电影院建设标准,10万以下城区人口的县级城市电影院建设总成本约500万元至900万元。而影院票房收入还要和片方、院线分账,剩下的还要支付员工工资、水电费、设备维护费等日常性支出,如果上座率不高,影院难以支撑也是意料之中。

“虽然也有少数盈利的,但是这样投入大又冒险的事,谁也不愿去做。”该负责人总结道。

影院是投资大、回报慢的项目,一次性投资就得几百万,没有四五年收不回来成本,中小城市缺乏技术和资金,要想自行建设现代化影城,目前来看难度不小。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很多业内专家认为资金扶持,政策引导,优化影院资源分配是关键。如此,方能满足更多人的观影需求。

□ 编辑 汪文娟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