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药饮片质量市场倒逼机制势在必行
—— 关于规范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秩序的见闻与思考
2012-10-19侯玉岭
本刊记者◎侯玉岭
▲医院药房是保证中药饮片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一年多来,全国各地都在认真贯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有关部门的重要部署,整顿规范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秩序。谈起规范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秩序,有位业内人士曾对记者直言:光打制假售假的不打用假的,假劣饮片永远不会绝迹。只有在狠打制假售假的同时狠打用假,对采购使用假劣饮片单位坚决曝光,才能形成对饮片质量的市场倒逼机制,使假劣中药饮片失去市场。
对于上述观点,记者近期采访过的很多业内人士都很赞成。从整顿规范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秩序的长期实践来看,中药饮片使用单位对饮片质量要求严格会促使饮片企业努力提高质量,中药饮片使用单位购假用假会助推饮片企业制假售假。只有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环节制假售假的同时,切实加强对中药饮片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抽验,对采购使用假劣饮片的医疗机构坚决曝光,才能使这些单位不得不远离非法渠道,才能使假劣饮片失去市场。
使用单位要求严格会促使生产企业提高质量
为何北京和各地的不少知名饮片企业能够保持产品质量长期稳定?为何这些企业舍得为提高饮片质量在人力财力上做投入?除了这些企业自身质量责任意识牢固之外,国内外用户近似苛刻的质量要求和一丝不苟的现场检查,也是促使他们努力确保饮片质量的直接动力。
与许多中小饮片企业相比,不少知名饮片企业都在国内外有较多客户,这些客户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一个比一个严格。譬如,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的不少大型中医院每年都要组织专人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做现场检查,有时医院主管领导还亲自参加。总部位于广州的港资企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高端保健品生产企业,同样十分重视饮片质量,他们不但每年都要到供应商的相关生产线和检验室做现场检查,而且还经常到供应商的中药材基地做现场检查,亲自检查种子、苗木管理情况。一些知名饮片企业的国外客户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不但经常派人来华现场检查饮片企业的质量管理,而且还不断提高中药饮片检验标准,特别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检测标准。
正是为了不断满足国内外客户对饮片质量的严格要求,那些知名饮片企业才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努力提高检测能力,自觉执行药典标准,不惜重金引进人才。有人时常抱怨新版药典把饮片标准定得太高,他们却觉得新版药典标准是保证饮片质量的底线。
使用单位购假用假会助推违法企业制假
如果说国内外客户对饮片质量的严格要求是那些知名饮片企业努力保证饮片质量的重要动力,那么少数中药饮片使用单位采购使用假劣饮片就是助推违法企业制假售假的直接动力。
长期以来,正是因为少数医疗机构和中成药生产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严,不认真审查中药饮片生产单位资质,不认真执行购进中药饮片验收制度,甚至特意去非法渠道购买价格便宜的劣质饮片,才使得那些掺杂使假的饮片、染色加重的饮片、来路不明的饮片在少数医疗机构和中成药企业畅通无阻,才使得生产条件简陋、质量没有保障甚至经常从事外购分包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不愁没有销路,才使得品牌企业生产的优质饮片常常因为成本较高、价格略贵而在少数医疗机构备受冷遇。
其实,各个经济领域都是一样,假劣产品只要有人买就会有人造,只打造假的不打用假的市场永远无法净化。曾经在很多地区泛滥一时的劣质调料、劣质建材、劣质汽车配件以及盗版书、地沟油等等,之所以能在一定时期内屡打不绝,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总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愿意花钱买它甚至专门买它。试想:如果没有那些只顾自己赚钱、不顾他人安全的汽车维修门店,那些劣质机油、劣质轮胎、劣质刹车片能有销路吗?如果没有那些只顾自己省钱、不顾他人健康的黑心餐馆,那些劣质调料、劣质粮油以及肮脏的地沟油能有销路吗?
使用假劣饮片单位存在主观故意
毋庸置疑,有些医疗机构的饮片采购人员由于专业经验不足,有时对某些劣质饮片识别不清并非主观故意。譬如:有些医院的采购人员就误以为饮片中的“红花”应是鲜红的,不知道“红花”中还应有发黄的物质;还有些医院的采购人员误以为特别白的桃仁杏仁质量才好,不知道这些发白的桃仁杏仁已经被提取过桃仁油或杏仁油。
真正令人不安的是:不少被查实采购使用过假劣饮片的医疗机构和中成药企业,并非因为经验不足,而是纯属主观故意:他们明明知道当前全国已经有一批质量可靠的大型饮片企业,却偏偏要去生产设备简陋的小企业采购;他们明明知道各种常用饮片的正品价格应是多少,却偏偏选择远远低于正品价格的选购;他们明明知道应从证照齐全的合法企业采购饮片,却偏偏要去中药材市场和无证单位采购。如此种种做法,难道不是主观故意吗?
曝光使用假劣饮片单位会有多种效应
问题很清楚,不及时对采购使用假劣中药饮片的医疗机构坚决曝光,就不能引起这些单位领导的重视,就不能促使这些单位主动去找质量有保障的供应商,就不能形成对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环节质量管理的市场倒逼机制。
如果各地都能加强对中药饮片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监督抽验并对采购使用假劣饮片的医疗机构坚决曝光,必将产生四种效应:一是必将引起相关医疗机构领导对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重视,还可能会把比较内行、比较负责的专业人员调整到饮片管理岗位上;二是必将引起医务人员对本院饮片管理工作的不满,从而在医院内部形成对加强饮片质量管理的推动力;三是必将引起患者对相关单位饮片质量的不信任,在外部形成对加强饮片质量管理的推动力;四是相关单位采购人员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必将不敢再随意从非法渠道采购饮片,不敢再只图便宜不顾质量,他们就会主动去寻找优质饮片供应渠道,就会使非法渠道的劣质饮片失去销路。
整合中药饮片信用信息势在必行
通过加强对中药饮片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监督抽验和对采购使用假劣饮片的医疗机构坚决曝光来建立饮片质量的市场倒逼机制,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河北等地已经对此进行过尝试。
早在2008年11月,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就在本局的“医药诚信网”(网址:http://www.hebfda.com)上 设立了“医药诚信记录公示系统”,对生产、销售、使用假劣药品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公示。这个公示系统开通不久,就对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和石家庄市交通医院购进和使用假劣药品问题进行了曝光,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北京和成都等地在中药饮片专项整治中,也开始探索建立中药饮片质量市场倒逼机制,具体办法就是:加强对医疗机构购进中药饮片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抽验,引导医疗机构从重信誉、讲质量的饮片企业采购饮片。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地方在中药饮片监督检查和监督抽验中,对已经查实购进、使用假劣中药饮片的单位不能及时公示,因而无法形成对违法单位的有力震慑。此外,涉及中药饮片使用环节的相关信息过于分散,也不利于形成对违法单位的舆论压力。
只要各地都能对采购使用假劣中药饮片的违法单位(不管其是医疗机构还是别的什么单位)及时曝光,就像曝光制售假劣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企业一样;只要相关信息机构或新闻媒体敢于做收集、整合中药饮片质量信息工作,使公众能够很方便地查到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诚信信息,就能逐步形成强有力的中药饮片质量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努力提高质量,将假劣中药饮片逼出各地市场。
▲准确鉴别中药饮片质量需要长期的的经验积累。图为中药专家翟胜利(右)教授向青年药师传授鉴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