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需要确立什么样的国际观
2012-10-18
今天,我们需要确立什么样的国际观
最近,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所作的《中国公众的国际意识务求与时俱进》的发言中指出:“中国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中国公众需要有一种更新、更高远的国际意识,以与今日的中国相匹配”。这表明:树立与今日中国之身份相匹配的国际观已成为国人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约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理论周刊:何谓“国际观”?为什么说中国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所谓“国际观”,是指在某个阶段某个国家的主流人群对外部世界的共同认识,包括特定的集体心态、对外部世界的知识水平、与外部世界互动的热情,等等。说中国人已经成为“世界公民”,其主要依据有:一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现。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不断加强,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因此,说中国人成为“世界公民”,这绝非口号。陈峰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我认为,中国人的国际意识受到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国际观。二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人参与对外活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观。三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国际事务,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观。中国公众对世界的认识和评价比改革开放前要客观全面得多,而且随着知识的丰富,心态也趋于正常。
理论周刊: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中国公众的国际观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王庆东(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基金会研究员):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公众的国际观带来了许多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现代中国人已经普遍意识到,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化治理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这一过程虽然会遭遇各种诘难和挑战,但开放是历史必然趋势,必须以更大的力度走出去,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二是从单一开放走向全面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式,最先由经济领域着手,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今天,中国人已经普遍
意识到:国际交流不仅仅是经济交流,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国际交流不仅仅是单向地引进来,而且也要主动走出去;国际交流不仅仅是接受他人的影响,也要扩大本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三是从政府主导到民间参与。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对外交往完全由政府主导。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外交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今天,中国人已经普遍意识到:外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外国离自己其实并不遥远,国际事务并不是与自己毫无关系,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因而关注国际事务、了解外交政策、表达意见建议,这已成为当今很多中国人的一种主动选择。中国公众只有正确认识本国的国情和目前的现代化水平,才能形成正确的国际观。
理论周刊:应怎样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现代化水平?
马龙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观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历史时期,站在对本国国情认识的基点上,对周边世界、周边国家进行观察、认识的一套总体观点和由此所持的一种态度。中国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国情和目前的现代化水平,才能有正确的国际观,这是树立正确国际观的出发点和基础。要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现代化水平,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认识国情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冷静思考和深入考察的问题,不是通过一个什么简单排名和几个数字就可以遽下结论的。第二,现代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全面的现代化,需要多视角、全方位地进行审视,应兼顾城市和乡村、边疆和中心、工人和农民、上层和下层等各方面的情况,还应考虑制度层面和精神文化的深层现代化。第三,要认识到我国的现代化属于一种赶超型的现代化,这种类型的现代化包含着各种尖锐的矛盾和不平衡性,对此需要有深刻的认识。
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目前,我国离完全的、全面的、深层的现代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不能被我国的多个世界第一——30年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贸出口世界第一,高速铁路网世界第一,还有工业生产方面的诸多世界第一,弄得昏昏然,更不要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冲昏了头脑。我很赞成用“华丽外衣”和“落后里子”来比拟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我们现在是有了几件华丽的外衣,但大量的落后里子让人看了还会觉得很尴尬。只有对我们的国情和现代化发展水平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形成比较清醒的国际意识,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应摈弃“仰视西方”和“俯视西方”的有害观念,积极培养和树立与“世界公民”身份相匹配的国际观华文化“走出去”,这很有必要。在国际交往中,作为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人,要处处留心树立并维护中国人的国际形象,这就是文明、礼貌、谦和、好学、包容、宽厚、举止得当、谈吐不俗的形象。要树立这样的形象,就要提高文化涵养,每到一个国家之前,要尽量多了解人家的风俗人情、交往礼仪,处处尊重对方;还要了解所到国家民族宗教和礼俗方面的禁忌,避免在无知无意中伤害对方。